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第二课时为教学案例,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探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使文本内容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第二课时(复习Story time,新授Fun time and Rhyme time)为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作用。
一、图文音像一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英语课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课前,笔者播放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歌曲视频Whose Puppy is this。欢乐的音乐,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且视频中的文字切合本课主题,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本课的主题情境。
在第一课时,是学生对Story time的整体感知,能听懂、会读并尝试表演课文。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一中,学生先在free talk中聊一聊“Whose dress is it? Is it short? What colour is it? Whose trousers are they? Are they long? Whose gloves are they? Are they small?”等问题。课件呈现图片dress、trousers、gloves,生动形象的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回顾Story time的学习内容。接下来,设计了Act out环节,在帮助学生复习课文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演课文的机会。学生借助多媒体给课文配音,降低了背诵课文的难度,且生动有趣,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表演课文。
在活动二中,笔者播放歌谣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形象地呈现了歌谣内容。他们随着视频播放置身于那段令人难忘的场景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了对歌谣的理解与体会。同时,播放歌谣视频比教师做朗读示范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活动三中,笔者设计了Show and Talk,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品评会”现场,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模拟现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既创设了真实的语用环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巧用媒体,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多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 巧设课前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课前,笔者将本课即将新授的单词和句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笔者的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了“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课堂里“信息传递”前置到课前,使得学生在课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的时间和空间多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必须认真预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 设计含有信息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二中,笔者先让学生欣赏歌谣,其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去掉了歌谣中的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图片和语言支架,让其创编歌谣,利用信息差,从“说”到“编”,由易到难,最终完全掌握。
在活动三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先将学生带入服装品评会现场,小组内推选一人为“品评会”主持人,在组内主持“品评会”,其余小组成员为“品评会”的嘉賓,对课件上的参加“品评会”的作品加以点评,如:Look at the … It’s too… I think … 。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衣帽间”,学生用“Look at the … It’s /They’re … What about …? No, it’s … Let’s go to …”等句型为同伴挑选参加聚会的服装。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利用课件上提供的语言框架,结合情境,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有信息差的语用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真实交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3. 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活动二中,笔者设计了Read and repeat环节,让学生逐句跟读并模仿歌谣。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朗读歌谣,笔者在听歌谣的过程中利用PPT的笔触功能,在课件上标注升降调、停顿、连读、重读符号。同时,笔者也留有部分句子,让学生先听、跟读,再到屏幕上标注朗读符号,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听—标记—跟读—模仿”的好习惯。
4. 设计与多媒体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本课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如下家庭作业:
a.Design the clothes for your family with the computer.
b.Write some sentences and read loudly.
c.Upload to class blog. 笔者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为家人设计服装并着色,然后从所学知识中选取语言并确定文字,将图片和文字结合,完成家庭作业。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课程知识进行重组和创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挑选部分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中。网络环境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互动教学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平台,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情感互动
在活动三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播放了一段视频。看完之后,笔者说:“How are these clothes? After enjoying so many beautiful clothes, I want to design some clothes for my family. What about you?” 令人震撼的美好画面,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独特的衣服,这种情感互动产生了强大的正能量。同时,也为作业的布置埋下伏笔。
2. 角色互动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本课中,学生扮演了除学生以外的其他几个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Act out课文配音”环节成了文本中的角色;在“Show and talk品评鉴赏”环节中,学生扮演了“主持人”和“嘉宾”,实现角色交换互动,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评价互动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本课中,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表扬,并投以赞许的目光,让学生收获了自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三的“Show and talk品評鉴赏”环节,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服装进行评价,还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家庭作业完成之后上传到班级博客,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他们在评价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成长。总之,信息技术的融入,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快乐又高效。
参考文献:
[1]黄一华.浅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寻找“信息差”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10).
[2]陆祖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上海农村小学实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吴春燕(1985— ),女,江苏如皋人,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使文本内容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第二课时(复习Story time,新授Fun time and Rhyme time)为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作用。
一、图文音像一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英语课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课前,笔者播放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歌曲视频Whose Puppy is this。欢乐的音乐,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且视频中的文字切合本课主题,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本课的主题情境。
在第一课时,是学生对Story time的整体感知,能听懂、会读并尝试表演课文。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一中,学生先在free talk中聊一聊“Whose dress is it? Is it short? What colour is it? Whose trousers are they? Are they long? Whose gloves are they? Are they small?”等问题。课件呈现图片dress、trousers、gloves,生动形象的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回顾Story time的学习内容。接下来,设计了Act out环节,在帮助学生复习课文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演课文的机会。学生借助多媒体给课文配音,降低了背诵课文的难度,且生动有趣,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表演课文。
在活动二中,笔者播放歌谣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形象地呈现了歌谣内容。他们随着视频播放置身于那段令人难忘的场景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了对歌谣的理解与体会。同时,播放歌谣视频比教师做朗读示范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活动三中,笔者设计了Show and Talk,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品评会”现场,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模拟现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既创设了真实的语用环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巧用媒体,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多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 巧设课前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课前,笔者将本课即将新授的单词和句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笔者的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了“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课堂里“信息传递”前置到课前,使得学生在课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的时间和空间多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必须认真预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 设计含有信息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二中,笔者先让学生欣赏歌谣,其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去掉了歌谣中的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图片和语言支架,让其创编歌谣,利用信息差,从“说”到“编”,由易到难,最终完全掌握。
在活动三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先将学生带入服装品评会现场,小组内推选一人为“品评会”主持人,在组内主持“品评会”,其余小组成员为“品评会”的嘉賓,对课件上的参加“品评会”的作品加以点评,如:Look at the … It’s too… I think … 。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衣帽间”,学生用“Look at the … It’s /They’re … What about …? No, it’s … Let’s go to …”等句型为同伴挑选参加聚会的服装。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利用课件上提供的语言框架,结合情境,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有信息差的语用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真实交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3. 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活动二中,笔者设计了Read and repeat环节,让学生逐句跟读并模仿歌谣。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朗读歌谣,笔者在听歌谣的过程中利用PPT的笔触功能,在课件上标注升降调、停顿、连读、重读符号。同时,笔者也留有部分句子,让学生先听、跟读,再到屏幕上标注朗读符号,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听—标记—跟读—模仿”的好习惯。
4. 设计与多媒体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本课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如下家庭作业:
a.Design the clothes for your family with the computer.
b.Write some sentences and read loudly.
c.Upload to class blog. 笔者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为家人设计服装并着色,然后从所学知识中选取语言并确定文字,将图片和文字结合,完成家庭作业。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课程知识进行重组和创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挑选部分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中。网络环境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互动教学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平台,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情感互动
在活动三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播放了一段视频。看完之后,笔者说:“How are these clothes? After enjoying so many beautiful clothes, I want to design some clothes for my family. What about you?” 令人震撼的美好画面,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独特的衣服,这种情感互动产生了强大的正能量。同时,也为作业的布置埋下伏笔。
2. 角色互动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本课中,学生扮演了除学生以外的其他几个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Act out课文配音”环节成了文本中的角色;在“Show and talk品评鉴赏”环节中,学生扮演了“主持人”和“嘉宾”,实现角色交换互动,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评价互动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本课中,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表扬,并投以赞许的目光,让学生收获了自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三的“Show and talk品評鉴赏”环节,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服装进行评价,还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家庭作业完成之后上传到班级博客,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他们在评价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成长。总之,信息技术的融入,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快乐又高效。
参考文献:
[1]黄一华.浅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寻找“信息差”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10).
[2]陆祖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上海农村小学实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吴春燕(1985— ),女,江苏如皋人,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