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运用技术侦查措施推进职务犯罪侦查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侦查措施在对职务犯罪的侦查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一些大要案的查处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在法律层面上没有确立它的合法地位和适用规则,所以人们对它讳莫如深,或使用的多,研究的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犯罪形势的出现,仅靠一般的侦查措施已不足以胜任侦破案件,有效打击犯罪,我国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侦查措施制度。以下笔者从概念、立法规制、适用原则等几方面浅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
  技术侦查措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技术侦查措施指侦查活动中的一切具有技术内涵的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即技术性实施的侦查措施和一部分秘密侦查措施;狭义上的技术侦查措施指的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作案人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监听、秘密录像、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送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手段。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规制
  (一)我国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立法规制的现实必要性。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犯罪现象也日益复杂起来,在传统的犯罪方式之外,出现了各种新的犯罪方式。高科技人才犯罪增长,把犯罪行为带入许多新的、未涉足的领域,而且其犯罪手段技术化程度高、隐密性强;同时,有组织犯罪和白领犯罪也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发展。现代的犯罪日益向技术化、智能化、隐密化发展,给侦查机关的侦查带来重重困难,很多案件因缺乏有效的侦查措施而无法侦破或难以侦破。因此,我国尽快制订或修改法律规定,赋予检察机关合理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职权,完善技术侦查措施制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不规范使用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我国法律没有对技术侦查手段予以系统全面的规定,实施技术侦查手段过于神秘化。关于技术侦察手段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和《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上述法律规定的技术侦察措施就是本文所探讨的技术侦查措施,只有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这两个国家机关被法律赋予权力在为打击犯罪需要时,经过特殊的审批程序,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查处犯罪。实践中,检察机关侦查犯罪需要运用技术侦查措施时,因为法律没有授权而不能自行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只能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通过公安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协助。换句话说,就是借用其他侦查机关的技术侦查措施。但是,这种做法一来不够规范化,容易造成滥用或缺乏监督;二来由于审批环节多,启动程序复杂,运作时间长,在办案中也容易贻误战机甚至泄露案情,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在新时代,职务犯罪也向着智能化、隐蔽化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作保证,案件往往难以侦破,更不用说交付审判和定罪判刑了,正如联合国大会所说的 “贪污舞弊是隐蔽行为,如无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永远也查不出来。”[1]笔者认为,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进行立法规制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
  为了确保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各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有利于惩治犯罪的特殊侦查措施和诉讼程序。但是技术侦查措施因其高隐密性而难免与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相冲突,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侵犯公民的私密。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所引发的问题是国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介入市民社会的私人生活领域。技术侦查措施是一种深入作用于市民社会日常生活关系领域的国家权力行为,倘若在使用范围上不作特别限制,实施方式上不进行法律规制,势必带来一个侵犯无辜者合法权利的后果。例如,在“911”事件以后,美国联邦调查机构扩大了对恐怖分子的调查,部分调查是利用技术侦查措施进行,这样使人们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害怕手机短信息在另外一个地方被别人监视,自己的背包不知何时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合法搜查”,使得人们越来越担忧美国的基本人权正处于危险之中。[2]
  由于技术侦查手段的秘密性,使技术偵查成为一柄双刃剑,既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又容易侵犯人权。正是基于此种特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又从程序上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正如日本《关于犯罪侦查中监听通讯的法律》第1条所指出的:“本法的目的是:鉴于有组织犯罪严重危害安定、正常的生活,且对数人共谋实施的有组织的杀人、非法买卖药品及枪支等重大犯罪,如果不予监听犯人之间的联络电话或其它电讯,查明案件真相显著困难的情形在增多,为适当应对此种情况,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要的监听通讯的强制处分,确定其要件、程序及其它必要的事项,以期在避免不当侵犯通讯秘密的同时,准确查明案件真相。”[3]因此,我国法律确定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的同时,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严格的限制:
  (一)适用范围特定原则:即技术侦查措施只能针对特定犯罪类型而采用。技术侦查措施只能适用于两大类型犯罪:一是重罪;一是组织化、技术化、隐密化的特殊类型的犯罪。前者反映出被害法益的重大性,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提高办案效率,保证破案率,针对这类犯罪采用技术侦查措施足以抵消因侵害公民隐私权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者由于其犯罪行为的特点,给侦查机关的侦查带来重重困难,侦查机关采用一般侦查措施常常无济于事,不采用技侦措施,难以侦破犯罪。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和保管获得的信息应由特定人员限定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对其他与案件无关的内容要作及时的清除和销毁,并不得对外泄露。
  (二)必要性原则:即只有在采用一般侦查措施收效甚微或无收效时,才可退而使用技术侦查措施。也就是说,在考虑采用侦查措施时,技术侦查措施具有补充性,应在最后作考虑。因此,必要性原则也可称之为“最后选择原则”。确立必要性原则的法理在于:国家权力的行使,以仅达目的为足已,不可过度侵害人民的自由权利,当国家权力机关为达同一目的有多种适合的手段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对当事人损害最少的手段。如前所述,技术侦查措施严重侵害公民隐私权,属于一种成本或曰代价较高的侦查措施。技术侦查措施与一般侦查措施相比,其对公民自由权利侵害甚巨,在采用技侦措施和一般侦查措施均能达到同样的侦查目的的情况下,当然应选择对公民自由权利侵害较小的一般侦查措施;只有在采用一般侦查措施无法达到侦查目的的情况下,侦查机关迫不得已才采用技术侦查措施。
  (三)审批原则:即侦查机关采用技侦措施必须向有侦查控制权的其他权力机关报批。法国法第100条第二款规定,电讯截留的决定以书面形式。贯彻书面原则的目的在于:法官或预审法官以决定书和批准命令的形式载明了采取技侦措施的对象、时间等,侦查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同时,即使法官或预审法官决定或批准采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也应附有期限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百条2规定:“此项决定规定的截留期限最长为四个月。继续截留必须按同样的条件方式和期限重新作出决定。”美国1968年《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条例》规定:“命令的执行期间是获得窃听所需要的唯一的时间周期,并且如果超过30天就会自动失效。在该法令的实施中不能添改,如需要添改,必须进行重新申请。”[4] 若不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采用限制期限,则等于是将决定权交给了侦查机关,因为侦查机关只要获得了审批,即可自行决定随时采用,而当事人的隐私权则长时间、长期地笼罩在国家权力的阴影之下,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之中。我国法律应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施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
  
  注释:
  [1]1993年4月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有组织犯罪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报告》,转引自郭翔:《国际社会犯罪趋势及预防和控制犯罪战略》,载《法学学刊》1995年第2期。
  [2]罗伯特 兰沃西:《什么是警察》,尤小文译,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3]万毅:《西方国家刑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探究》,载《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4]韩德明:《适度公开侦查原则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广东广州511400)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24日,某市一中学生彭某放学回家走到学校后门的时候,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玻璃当场砸晕。因为一直无法找到玻璃的主人是谁,所以,彭家一纸诉状将这栋居民楼二楼以上的十二户居民及所在中学一起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费用共计十九万余元。2007年6月,该市东湖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原告与被告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09年,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第二次开庭审理后作仍未作出最终判决
期刊
摘 要:从立法角度来说,缔约过失责任可以通过对合同订立前的责任进行修改来加以重构:将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缔约过失责任所保护的主要内容——信赖利益单独剥离出来成为信赖责任,与范围被压缩后的缔约过失责任平行搁置,不妨在两种责任之上设置一个上位概念,称之为“契约订立前的责任”。在这种模式下,信赖责任主要保护对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缔约过失责任主要保护对方当事人的纯粹经济损失,两者共同做双方当事人契约订立
期刊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移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涉检网络舆情” 是指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关于危险驾驶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从危险驾驶行为范围的界定,危险驾驶罪与现行相关罪名的冲突与协调,危险驾驶罪的草案的局限和不足三个方面分析,提出增设危险驾驶罪,并对其进行立法设计。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危险驾驶行为范围;危险驾驶罪   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规定危险驾驶罪,但自2009年杭州胡斌飙车案、成都孙伟铭、南京张明宝醉酒驾驶案,2010年傅程君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征收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各地政府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情况越来越多。政府的每一次征地,发放的补偿款多则上亿,少则数百万。这些钱本应是失地农民用于补贴家用、谋求再就业的保障。但有少部分
期刊
信用卡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支付手段和消费信贷、结算工具,是银行或专门信用卡公司签发给那些资信可靠的用户包括单位和个人进行购物、消费、提取现金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作为一种先进的金融支付工具,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持信用卡人数的增加,也有许多犯罪分子在个人利益和贪欲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地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为了更好的防范此类犯罪,本人结合2010年至2011年7月,我院办
期刊
摘 要:依法行政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与核心,行政执法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经过六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仍然不能乐观,特别是行政执法中还存在怠于履职、执法不规范、执法违法等等
期刊
近年来,检察机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给保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新课题。做好新时期的检察保密工作尤需兢慎,尽职尽责。笔者拟结合实践,谈谈做好新时期检察保密工作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检察保密工作的特点  一是涉密范围广。检察秘密包括两种情形,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
期刊
摘 要:片面帮助行为是否成立,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片面帮助行为肯定说和否定说正反两种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片面帮助行为是客观存在并能够成立的行为。  关键词:片面帮助行为;肯定说;否定说  从现已有之学说研究不难得出,阐述片面帮助行为不得不首先要从分析片面共同行为入手。马克思曾经指出:“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
期刊
摘 要:作为量刑制度中的重要环节,自首与立功制度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对于更好的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法律表现。基于此,本文就一起特殊抢劫案件中涉及到的自首和立功情况予以分析,从而给案件当中的相关当事人能否予以自首与立功情节的认定。  关键字:自首;立功;认定评析;量刑建议  一、 导言  作为量刑制度中的重要环节,自首与立功制度在我国的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