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0年初,吉林省政府在一次机构改革情况汇报会上,面对省直部门诸如合并等问题,吉林省省长洪虎向与会人员提出一个建议,是否可以换个思路?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建立高效政府,为什么不能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采取"政府雇员制"的办法,率先解决机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使政府在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中,以动态的方式逐步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2002年6月,吉林省政府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和实行"政府雇员制",并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
2003年6月10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3名政府雇员:吉林省政府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总工程师、吉林省公安信息网络高级管理员,最高年薪可达19.8万元。以面向全国招聘的形式启动"政府雇员制",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李德志对这种用人机制表示赞成。他认为:"雇员的聘用是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种崭新的、灵活的机制。它打破了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解决了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合理流动的问题,是对中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补充,并能够以此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政府雇员制"的推行,要求政府对现有资源做更加合理的调配。政府工作人员的劳动福利、用车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和政府运作相关的开支费用都必然要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由此会大大向前推进。也有舆论认为,为了建立高效政府,政府应该大量使用政府雇员,甚至公务员也应实行聘用制等等。这种声音主要来自学术界和工商企业界。
梧桐树能否引来金凤凰
张明是在经过重重选拔考试后,才接到这份来之不易的聘书的。2003年6月得知吉林省向全社会招聘3名政府高级雇员的消息后,这个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立刻被这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很新鲜的工作形式吸引了。他说:"这是政府重视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是政府人才交流体制的创新。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能通过这种形式为家乡做些贡献,我很向往。"
在征得妻子同意后,张明向吉林省人事厅递交了自己应聘吉林省公安信息网络高级管理员的申请。7月份就接到笔试和面试的通知,考试后不久就接到反馈,知道自己在两轮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经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资格考核,3个月后,被通知录取,于是"开始办理辞职和各项相关手续。"
《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对政府雇员的解释为:"省政府根据全局性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佣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政府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其职别分为"一般雇员"、"高级雇员"和"资深高级雇员"三种,一般雇员是政府一般性服务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高级雇员是政府高层次服务性工作需要的特殊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较高的学术和专业造诣,在本专业技术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政府工作特别需要的稀缺人才;资深高级雇员原则上在优秀的政府高级雇员中产生。
吉林省政府雇员月佣金标准比照机关公务员月平均工资的2倍至15倍设定了14个档次。吉林省省直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为1100元,按2倍计算,2200元起薪;最高可达到15倍,即月薪16500元,年薪近20万元。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政府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突破现有的标准,另行议定,宗旨是"一流人才,一流报酬"。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柏维春认为,佣金制表明政府已经向市场靠拢。
成为首批"政府雇员"的张明和李文印的年薪都为税前10万元人民币,并且不享受任何福利待遇。对于张明而言,这些收入远远低于自己在外资企业的收入水平。对此他的看法是:"我追求的不是收入和福利,如果仅仅以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来衡定的话,我是不会选择做吉林省政府雇员的。我看中的是以中国第一批政府雇员的身份进入政府工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一方面我实现了自己回家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心愿;另一方面能够以首批政府雇员参与政府工作这件事本身,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条在摸索中前行的路
"政府雇员"进入政府机关后,将以怎样的身份来参与工作?《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政府雇员的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后合格的继续雇佣,不合格的要及时解聘。政府雇员受雇期间的工作表现,由雇员所服务的工作部门依据雇佣合同进行考核。雇佣合同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政府对雇员可以续雇或解雇。
试行"政府雇员制"在发达国家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它在由传统的"手工行政""低效行政"向"数字行政"、"法制行政"和"高效行政"转变中,推动政府人事管理观念的变革,对建立高效政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家认为,成熟政府的框架,就是雇员越来越多。由政府出面向全社会甚至面向国外招聘雇员,在未来将是一个经常性的用人举措。至于操作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也在继续摸索和求证之中。但是,只要在招聘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才干与岗位相符原则,就不会违背推行"政府雇员制"的初衷,其前景无疑是乐观的。
几乎与吉林省实施这一举措同时,全国各地又有政府机构启动或变相启动"政府雇员制"。江苏无锡市政府宣布:以50万年薪向海内外招聘市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等7个特聘岗位人员;湖北省武汉市也提出将从海内外招聘一批具有财税、金融、信息、法律专业知识的急需人才,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一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正以招聘政府雇员的形式在全国展开。
2000年初,吉林省政府在一次机构改革情况汇报会上,面对省直部门诸如合并等问题,吉林省省长洪虎向与会人员提出一个建议,是否可以换个思路?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建立高效政府,为什么不能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采取"政府雇员制"的办法,率先解决机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使政府在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中,以动态的方式逐步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2002年6月,吉林省政府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和实行"政府雇员制",并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
2003年6月10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3名政府雇员:吉林省政府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总工程师、吉林省公安信息网络高级管理员,最高年薪可达19.8万元。以面向全国招聘的形式启动"政府雇员制",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李德志对这种用人机制表示赞成。他认为:"雇员的聘用是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种崭新的、灵活的机制。它打破了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解决了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合理流动的问题,是对中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补充,并能够以此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政府雇员制"的推行,要求政府对现有资源做更加合理的调配。政府工作人员的劳动福利、用车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和政府运作相关的开支费用都必然要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由此会大大向前推进。也有舆论认为,为了建立高效政府,政府应该大量使用政府雇员,甚至公务员也应实行聘用制等等。这种声音主要来自学术界和工商企业界。
梧桐树能否引来金凤凰
张明是在经过重重选拔考试后,才接到这份来之不易的聘书的。2003年6月得知吉林省向全社会招聘3名政府高级雇员的消息后,这个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立刻被这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很新鲜的工作形式吸引了。他说:"这是政府重视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是政府人才交流体制的创新。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能通过这种形式为家乡做些贡献,我很向往。"
在征得妻子同意后,张明向吉林省人事厅递交了自己应聘吉林省公安信息网络高级管理员的申请。7月份就接到笔试和面试的通知,考试后不久就接到反馈,知道自己在两轮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经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资格考核,3个月后,被通知录取,于是"开始办理辞职和各项相关手续。"
《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对政府雇员的解释为:"省政府根据全局性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佣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政府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其职别分为"一般雇员"、"高级雇员"和"资深高级雇员"三种,一般雇员是政府一般性服务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高级雇员是政府高层次服务性工作需要的特殊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较高的学术和专业造诣,在本专业技术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政府工作特别需要的稀缺人才;资深高级雇员原则上在优秀的政府高级雇员中产生。
吉林省政府雇员月佣金标准比照机关公务员月平均工资的2倍至15倍设定了14个档次。吉林省省直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为1100元,按2倍计算,2200元起薪;最高可达到15倍,即月薪16500元,年薪近20万元。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政府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突破现有的标准,另行议定,宗旨是"一流人才,一流报酬"。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柏维春认为,佣金制表明政府已经向市场靠拢。
成为首批"政府雇员"的张明和李文印的年薪都为税前10万元人民币,并且不享受任何福利待遇。对于张明而言,这些收入远远低于自己在外资企业的收入水平。对此他的看法是:"我追求的不是收入和福利,如果仅仅以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来衡定的话,我是不会选择做吉林省政府雇员的。我看中的是以中国第一批政府雇员的身份进入政府工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一方面我实现了自己回家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心愿;另一方面能够以首批政府雇员参与政府工作这件事本身,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条在摸索中前行的路
"政府雇员"进入政府机关后,将以怎样的身份来参与工作?《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政府雇员的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后合格的继续雇佣,不合格的要及时解聘。政府雇员受雇期间的工作表现,由雇员所服务的工作部门依据雇佣合同进行考核。雇佣合同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政府对雇员可以续雇或解雇。
试行"政府雇员制"在发达国家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它在由传统的"手工行政""低效行政"向"数字行政"、"法制行政"和"高效行政"转变中,推动政府人事管理观念的变革,对建立高效政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家认为,成熟政府的框架,就是雇员越来越多。由政府出面向全社会甚至面向国外招聘雇员,在未来将是一个经常性的用人举措。至于操作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也在继续摸索和求证之中。但是,只要在招聘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才干与岗位相符原则,就不会违背推行"政府雇员制"的初衷,其前景无疑是乐观的。
几乎与吉林省实施这一举措同时,全国各地又有政府机构启动或变相启动"政府雇员制"。江苏无锡市政府宣布:以50万年薪向海内外招聘市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等7个特聘岗位人员;湖北省武汉市也提出将从海内外招聘一批具有财税、金融、信息、法律专业知识的急需人才,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一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正以招聘政府雇员的形式在全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