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岭头”傩舞创作的审美表现与思维创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岭头”傩舞作为一种祭祀文化,通过诗舞乐一体的艺术综合性“感通神灵”,呈现的是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和生存法则,是古老文化形态在当代遗存的“活材料”。傩舞是一种佩戴木制面具跳舞的形式,其面具是舞蹈的核心,是角色身份的象征。民间舞艺术创作的思维启示应回归对傩舞、傩戏祭祀文化的根本性认知,以傩文化的多元视角作为大文化背景的支撑,破除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回归文化发展本有的承续性。当前,人们要以傩舞“中庸之道”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为指导,结合民间舞编创的形式法则,思考如何实现其由仪式向剧场、民俗至艺术的现代转换和思维创新,在转化与发展中延续傩舞文化的生命力。
  本文以傩文化为研究原点,剖析傩舞的审美特征和意识形态,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跳岭头”傩舞创作的鲜明路径:即以“跳岭头”傩舞、傩面具等文化符号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民族群体的宗教观和生命观,在民间舞创作的语境中呈现傩舞的艺术表达。
  一、“跳岭头”傩舞祭祀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傩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崇拜,在自然朴素的认知中,它同人类生命本能的宗教情感紧密相连,是我国最古老的仪式与艺术。至今流传在广西灵山的“跳岭头”为民俗祭祀活动,属于客家乡傩,袭自商周,贯穿客家人的整个历史,体现人们对天、地、人的认知,由傩舞、傩仪、傩歌、傩戏四部分组成,表演佩戴象征神灵的傩面具,庄重、诙谐,其特征娱人娱神,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逐渐从媚神、娱神为主的祭祀性舞蹈演变为以娱人为主的带有祭祀目的民俗歌舞活动。“跳岭头”傩舞在2014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立足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汲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原则,使得人们对现在民间舞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索。在民间,祭祀文化往往呈现出一种狂欢、热情和强大的力量,祭祀性是民间文化的核心特征,传统祭祀文化实际上是民俗思想的载体。同时,正是这种祭祀性和仪式感,使得这种祭祀活动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并保留了传统祭祀活动的稳定结构。民间祭祀文化是傩舞创作的原点,当人们对它的动机、功能、祭祀性等艺术原生态真正了解以后,它的当代价值才会显现。
  在傩舞表演中,强烈的生命张力所体现的“灵性思维”是当代民间舞蹈艺术的核心要素。早期人类思维是人神互渗的超越性思维,万物有灵的独特观念成为民族和族群生命共存的文化记忆。人类步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思维被形而下的物质世界、日常经验所支配,逐渐削弱了感知事物本身的能力。对傩舞创作而言,舞蹈家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与技巧,却缺乏鲜活的灵性和创造力,缺少情感与温度。但人们在田野调查时所看到的“跳岭头”傩舞,那是傩艺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自发创造的真实情感流露。巫师跳到高潮舞目时,犹如神灵附体的肢体形态和意识形态,是需要灵性思维达到的。透过“跳岭头”傩文化所展现的神圣符号和民族精神来激活心中的灵性思维,感知形而上的世界观是关键性的过程。傩的“兼蓄并容”对傩舞创作的启发是要营造一个兼蓄并容的大格局:从儒家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到阴阳五行的道家学说;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教观念,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其中的哲学观相互砥牾,却能和谐相生。“跳岭头”傩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多维度、多符号指向的概念,通过空间文化的深层融合而自成体系,傩舞的思维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是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它会给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希望。
  二、“跳岭头”傩舞的审美表现
  傩舞的审美表现往往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呈现效果。而傩舞创作的核心是傩文化,肢体动作的指向性、节奏的律动、情感的内涵以及运动路线都能让民间舞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傩舞创作过程中,对舞蹈动态的逻辑性解构和提炼尤为重要,以凸显舞种的风格性,对动作进行重组和艺术化加工,使舞台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跳岭头”傩舞分为十二个场次,每个舞蹈段落都有鲜明的主题,即“跳三师”“跳四帅”“扯大红”“跳师郞”“跳忠相”“操兵”“抛云梯”“跳仙姑”“捉精”等,寓意生命不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跳三师”是“跳岭头”傩舞中由“唐、葛、周”三兄弟表演的傩舞片段,民俗风格颇具代表性,下面分析其审美特征。
  (一)基本动作特征
  一是立则蹲,基本体态多为站立含胸姿态,脚位呈八字步,双膝微蹲,步态沉稳;二是欲动先提,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胸腔,顺手顺脚向斜后倾斜,形成立、探、倾的身体动向;三是山字手,其手形为“蛙形手”,双臂与上身躯干形成“山”字形;四是“踮跟步”,即舞者的基本步伐是踮起脚跟跑的碎步,形似“行云”。整体舞蹈动作元素体现“圆、弯、勾”,即勾脚、弯臂、身段圆的体态。
  傩谚云:“发怒晃头笑抖肩,手舞足蹈顺一边,快慢缓急看人面(指角色),一举一动合鼓点。”傩艺人戴不同的面具,手持道具,配以情绪鲜明的鼓点节奏,刻画出不同的角色性格。表现英雄神将的“跳三师”,力度强、节奏快、幅度大,手持武器刀具,融合武术元素,具有英武豪放、雄健明快的风格。
  (二)节奏韵律
  傩舞的审美特征与它的节奏密切相关。“跳岭头”傩舞以锣和傩豆为主要伴奏乐器,营造威严、空灵的仪式气氛。节奏随动作的依次运动,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动力节奏速度分配为等而不均,后符点节奏的运用造成“反衬劲”的甩肩和倾倒跳跃的姿态,起式吸气快而轻,收式呼气短而稳。
  (三)舞蹈构图
  “跳岭头”傩舞空间调度强调“从反面做起”的运动法则,表明传统思维中最具生命精神的“太极八卦”图像模式对它有影响,揭示出“阴阳相生”以及“反者,道之动”的精神气质。“圆转”的运动状态,就文化意义与内在本质而言,揭示的是中国传统哲学观中“天人合一”“生命不息”“有限的空间化生无限,而无限的空间呈现于有限之间,有限因而永恒”的生命精髓。
  三、“跳岭头”傩舞的舞台形式创新
  傩舞的身体维度和空间调度基本以简单和形式单一的形态出现在田间地头,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而且动机单纯。傩舞的创作需要合理地借鉴民间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编导创新思维,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和延伸,并融入编导真实的情感和清晰准确的内容。
  当前,人们要加大研究力度,使“跳岭头”傩舞的内容和题材进入舞台艺术后,保持神韵不变,同时使其形象也能被拥有现代意识的观众所接受。傩舞的传承,虽尊重传统,但并非原样照搬,必须顺应剧场规律,要通过形式上的适当改造和创新,弥补环境影响失去的东西。傩舞是经典也是典型,无论民间舞者如何刻意创新,创作始终离不开原始的生命形态,与此同时,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随着新风格的不断尝试,作品应适当摆脱传统动作语汇的束缚,对舞蹈形式加以现代处理。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跳岭头”傩舞不断舍弃、吸收、演变与积累,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当前,傩舞的创作从民间搬上舞台,于传统文化中总结艺术经验,于民间生活中捕获灵性思维与形象。在传承傩舞文化基因的过程中,应维持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时代化的本质,加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中华美学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
  (广西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跳岭头’民俗艺术特征及文化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CSW2019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褚兴彪
其他文献
科技进步,使得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动画是特殊的艺术载体,在世界各国动画交互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动画以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特色绽放着民族光彩,融入中国画元素,展现出不一样的动画魅力。本文阐述了中国画元素的特点和种类,然后分析了其在传统动画中的运用。  中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初期呈现繁荣景象,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当时的动画结合中国画元素,使得画面和剧情都深入人心。后来,随着
期刊
为了突破描绘特定的时空格局,中国画家极力张开时间的网,在一瞬间尽千古之妙,于短暂中窥视无限生命之趣,时间在画家的意态盘礴中无限延长。《黄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天地、日月”指的就是一个流动的时空合一体,在心灵的熔炉中,将时间和空间合为一体,也将现实存在和无限时空联系为一体。在中国艺术中,没有孤立的空间意象,任何意象都是依时间展开的,从时间的角度审视空间,因此在结构上,时
期刊
作为一名出身漆工的画家,能够与其他三位文人画家并称为“吴门四家”,仇英一定有独特之处。他的画作精工巧丽,与吴门画派的文人气息似乎相去甚远,吴门四家中,其他三位都是诗书画皆擅之士,而仇英不擅诗文书法,画面上多为仅落穷款的构图,他也因此被归入“画工”之流。值得一提的是,仇英的画作虽精工巧丽却工而不僵,巧而不甜,尤其是他的水墨作品有一种雅逸、清淡的风格。而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才
期刊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族艺术,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智慧结晶。这种艺术形式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等阶段,运用独特的用笔、用墨和构图技法,逐步登上了艺术的巅峰。艺术和审美往往相互影响,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审美,人们才能创作出更高层级的艺术,因此古今中外都不缺少文人雅士对艺术和审美的实践探究。在当代艺术中,中国画技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还能传承传
期刊
郭祖荣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作品数量庞大,体裁丰富,涉及了交响乐、艺术歌曲、合唱曲、室内乐、器乐等领域。他的作品既有西方作曲技法,又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艺术个性独特,风格鲜明。其中,钢琴作品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至今已有70多部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集中于他创作阶段的早中期(1978年前)。本文将按照创作时期对郭祖荣钢琴作品进行初步梳理,浅析其早中期钢琴作品的体裁
期刊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通过语言、动作、音乐、舞蹈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舞蹈也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以肢体动作为主,一般伴随着音乐表演,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详细划分的话,舞蹈与戏剧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何为戏剧  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公开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形式都囊括在戏剧之中。戏剧由演员、故事、舞台和观众四大要素
期刊
舞蹈文化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容与情感。主题动作是整个舞蹈的主线,可以传达舞者的情感。舞蹈编创者需要深刻把握主题动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能力,融入情感,最终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本文首先阐述舞蹈编创中主题动作的意义,然后说明主题动作的形成过程,最后分析了主题动作的运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舞蹈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期刊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舞蹈界涌现出很多经典舞剧作品,其风格多样,创作手法新颖,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突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舞剧编排是舞蹈创作的灵魂,舞剧编排者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要增加生活积累,做好选题,保证所选舞蹈题材富有动作性。本文以双人舞为例,分析了舞剧的编排实践。  一、双人舞的编排  (一)双人舞编排的特点  1.形象塑造方式多样  一般来说,在双人舞作品中,两个舞者需
期刊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钢琴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和舞蹈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舞蹈钢琴伴奏上,舞蹈伴奏的选择有很多,但是现场效果最好的要数钢琴伴奏。因为钢琴伴奏更具有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舞者的节奏,能够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做出很好的调整。舞蹈与钢琴的结合,能够从心理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艺术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钢琴和舞蹈的喜爱程度逐渐上升,使得舞蹈表演和钢琴伴奏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刊
在舞蹈艺术发展中,舞蹈编导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既决定了舞蹈作品是否具有长久的活力与生命力,也决定了舞蹈艺术性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从舞蹈编导的定义出发,阐述了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就舞蹈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建议,旨在深化现有相关理论。  一、舞蹈编导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舞蹈活动中,舞蹈编导既是活动的编创者和组织者,也是活动的艺术灵魂。而在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人们的艺术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