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与可见光催化还原.探讨UiO-66-NH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间的结合牢度,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UiO-66-NH2依然保留
【机 构】
: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与可见光催化还原.探讨UiO-66-NH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间的结合牢度,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UiO-66-NH2依然保留有原有的拓扑结构,当PU/UiO-66-NH2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质量分数为20%时,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经超声波水洗后,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没有发生明显的质量损失,表明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有良好的结合牢度;在可见光照下,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兼具吸附和催化作用,可将Cr(Ⅵ)有效还原成Cr(Ⅲ),同时该复合材料经4次重复利用后性能稳定.
其他文献
我国现有水库9.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0.4万多座、小型水库9.4万多座,80%的水库大坝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先天不足,老化失修,病险严重,加之我国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增加,致使水库安全问题面临严峻风险和挑战,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亟需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以某病险水库大坝为例,阐述了坝体溢流坝段混凝土面层处理、坝基排水孔疏通改造、大坝廊道补强灌浆试验程序及施工方法、廊道内表面施工过程、库区塌岸加固及泄洪启闭机房重建工艺.加固后,水库大坝历经两个汛期,各建筑物安全稳定,此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导热结构会影响纤维材料加工成形、纺织品加工过程以及纤维性能的问题,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PET中起成核剂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ET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具有促进作用;由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的纯PET和掺杂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95.23、-160.27和-176.79 kJ/mol,结晶活化
为提高合成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的骨诱导活性,通过静电纺丝和溶剂诱导结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β-磷酸三钙(β-TCP)串晶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黏附作用将外泌体负载于纤维膜上进行改性,对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理化性能和细胞成骨分化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L/β-TCP纳米纤维上成功诱导出串晶结构,且经串晶和聚多巴胺双重修饰的纤维膜具有最佳的表面浸润性和优异的蛋白吸附能力,最终获得的外泌体功能化的串晶纳米纤维膜在串晶结构、聚多巴胺和外泌体共同作用下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
为解决涤纶/棉混纺织物水浴染色能耗大、水污染严重的技术难题,并拓宽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活性分散黄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染色温度、压力、时间、助剂用量和CO2流速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100℃,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80 min,CO2流量为20 g/min,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为80%.结果表明:与天然染料相比,利用活性分散黄可以显著提升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同时,二甲基亚砜处理与“乙醇
针对涤纶染色中为提高色牢度而进行还原清洗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污水处理问题,制备了C.I.分散蓝291分散体,并将其用于涤纶织物的连续式轧染中.研究了该分散体的分散性能及粒径对染色涤纶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防泳移剂、黏合剂和渗透剂的加入对涤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阳离子型固色剂对染色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分析了染色涤纶织物的热力学性能和强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连续式轧染工艺制得的染色涤纶织物匀染性、色牢度及K/S值得到改善,染色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耐干摩擦色牢度(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4~5级)和耐
为进一步提高键合型高分子荧光粉的发光效率,采用先配合再聚合的技术路线,将稀土配合物Tb(4-BBA)3(4-VP)2与N-乙烯基咔唑(NVK)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得键合型高分子荧光粉poly(MMA-co-Tb(4-BBA)3(4-VP)2-co-NVK),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绿光荧光纤维,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纤维在365 nm波长光激发下均表现出明亮绿光发射,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其发光强度及微观形貌随配合物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纤维微
为提升杯芳烃纤维对Pt(Ⅱ)的平衡吸附量,依次通过酰胺化、还原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杯芳烃/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并采用吸附实验研究了纤维的吸附选择性、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CrGO纤维直径为(2±0.5)μm,具有褶皱的形貌,低水平的微观结构缺陷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Na(Ⅰ)、Hg(Ⅱ)共存时,CrGO纤维呈现出对Pt(Ⅱ)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且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G
为扩展非织造布在保鲜包装材料中的应用,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沙棘作为抗氧化保鲜成分原料,通过负载不同体积分数的沙棘提取物(SBT)制备罗布麻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基水凝胶,并与聚酯非织造布复合制备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保鲜材料,对其阻隔性能、释放行为、抗氧化活性、抗菌性以及保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BT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的阻隔性增强且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在18 d的释放行为测试中,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在酸性条件下SBT的最大累计释放率可达67.8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带宽度均超过1
针对壳聚糖-甘油磷酸钠体系黏度低、抑菌效果差等问题,以壳聚糖-甘油磷酸钠体系为基材,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调节黏度后,分别加入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以共混方式确定最优组合制备复合凝胶剂,对其抑菌效果、各组分结合情况、抑菌机制、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和甘油磷酸钠(质量分数为50%)体积比为9:20的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后,其外观良好,均匀无颗粒感,适宜外用;当添加丝胶蛋白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凝胶剂的抑菌效果最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
针对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中存在催化剂和钾钠离子含量高,导致制备的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反应活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在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分析了制备条件对产物pH值与环氧指数的影响;以其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并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亲水性、手感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原料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环氧氯丙烷和氢氧化钠的量比为1:2.5:1.5,冰醋酸的添加量是过量氢氧化钠的1.1倍时,产物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环氧指数为1.77 mo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