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与其屋:新加坡住房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认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并把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提高到关乎国家社会安危的高度。
  
  新加坡是地处东南亚的小国,人口约420万,国土面积699平方公里。新加坡1959年开始自治,1965年实现独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国家危机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理念,新加坡政府以其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战略和市场制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目前,新加坡已成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航运枢纽,在石油化工和高科技电子产品方面也有独特优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9200美元,位居发达国家行列。
  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也成就斐然。政府认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并把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提高到关乎国家社会安危的高度。
  1963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通过建屋发展局(HDB)公布了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他指出:“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国家将会更加稳定,我要让新加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让他们去保护,尤其是他们自己的住房。”为此,政府强力介入住房建设与分配,以政府规划、投资、建设、分配与市场出售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有偿提供廉价住房,而高收入者对公寓、别墅等高级住宅的需求,则以市场化的方式得到满足。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典型,住房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组屋,即政府建造的公屋,另一类为市场商品房。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商品房则是由私人投资修建,按市场价格发售。在过去的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坚持以计划供应组屋为主、私宅市场供应为辅的住房原则,已建设公共组屋约100万套,全国有85%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其中4%为出租组屋。
  新加坡的组屋大致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凡新加坡籍公民和获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权的外籍公民,都有权申请购买。虽然目前有85%以上的新加坡居民住在组屋中,政府每年还会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新建组屋,以满足居民需要。
  
  新加坡的组屋小区规模不是很大,平面也不十分规则,因为新加坡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是靠城市道路来限定的,小区的规划布局也基本都是将沿城市道路周边布置。住宅楼多是十至二十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分塔式和板式两种,一般设计为开敞的外廊式住宅,南北朝向,底层成悬架的空间。在炎热多雨的新加坡,这种设计很实用,一是能保持通风,二是能够遮阳、避雨、防潮,同时便于居民出行。
  组屋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比较简单,讲究实用而不追求华丽。院落地面一部分用于停车,其余部分用来绿化。
  由于新加坡政府不鼓励发展私家车,据名购车先要花钱认购价格不菲的“拥车证”,所以组屋小区内的停车位不是很多,大量空地就成了居民活动场所。此外,小区还在底层架空部分专为老年人设置健身和文娱活动用房,全部免费使用。四周是快餐店、药店、小超市、干洗店以及银行系统的自动存取款机。组屋附近都设有公交站、小学校和幼儿园。为了出行的居民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从住区到车站,或从住区到学校,再或从学校到车站,都有长廊相连。尤其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专用通道,道路和交通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
  新加坡组屋的户型很多,可供购买的房屋类型包括1房1厅、面积约45平方米的二房式,2房1厅、面积约65平方米的三房式,3房1厅、面积约90平方米的四房式,4房1厅、面积约110平方米的五房式,面积在130平方米以上的为公寓式。现在的组屋以四房为最多,占全部住房的37.6%,其次为三房式和五房式。此外,政府还建有少量面积约33平方米的一房式住房,用于低收入家庭租住。
  新加坡社会秩序良好,极少发生偷盗或入室抢劫等治安案件,所以,为了降低物业管理成本,组屋小区都不采用封闭式管理,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自由出入,极为方便。
  新加坡的公寓是比组屋档次高的住宅,相当于我国商品房中所谓的高尚社区。小区的规模也都不大,楼层数也和组屋差不多。但公寓住宅的小区大都采用单元式布局,往往三、四栋楼就构成一个管理单元,由物业公司提供高档而完善的物业服务。
  相对组屋而言,公寓在外廊式布局造价高,功能也更加合理。外墙多采用面砖或高档涂料,下部一至二层镶贴天然石材。小区的室外地坪和道路多采用花岗岩铺砌,表面做防滑处理。
  
  小区内还有精心营造的绿化环境、景观丰富的室外空间、清澈见底的游泳池、高雅华贵的小区会所以及小型商店、健身房、烧烤亭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小区都设较大的地下车库,车位充裕,社区给每户免费提供两个车位。
  所有的公寓小区都采用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设值班室,内有保安人员值勤,对小区出入居民则殷勤服务,笑脸迎送。
  新加坡的公寓式住宅的售价要比组屋高出1到2倍,每套住房从几十万新元到近百万新元不等。按1万新加坡元约合5.8万人民币换算,大一点的公寓每套要近600万人民币,但新加坡的物价和人均收入都要远远高于中国内地同比水平,综合分析,新加坡的公寓住宅的价格虽然高于中国内地大城市,但居民的购买压力相对要小过不知多少倍。道理也简单,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几乎为所有居民提供了生活住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当然就不紧张,一些略有积蓄的人会购买一套公寓作为置业投资,出租给在新工作的外籍白领人士,用以收取较丰厚的租金回报,而自己一家仍长期居住在组屋里。
  租住一套两室两厅两卫的公寓,每月租金一般为1500到2000新元,其中包括600新元左右的物业管理费。租户自己需要交纳水、电、煤气、电视、宽带网络等费用约400新元,这些费用加起来接近一个中等收入者的月薪,只有较高收入者才可能租住公寓。
  
  
  新加坡的联排式住宅也称排屋,一般二到三层,每户“有天有地”,底层还有一个小型院落。排屋小区多采用里弄式布局,一幢幢住宅沿着幽静的道路两侧一字排开。根据主人对建筑美学的不同理解和个性追求,每幢住宅差不多都采用的是不同的风格和色彩,从而也构成别墅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排屋每幢售价达几百万新元,只有富人才可拥有。
  新家坡的独栋花园住宅有一家人住的,也有几家合盖的,因而体量大小不一。由于占地多,价格比排屋更贵。最高档的豪华独户式花园洋房都配有很大的花园和车库,独门独院,相当气派。
  以排屋和花园洋房构成的富人区,围墙设计尺度低矮,造型通透,多种多样,将围墙内的建筑和绿化景观与路人分享,使沿街环境显得一片生机盎然。但夜晚的富人区却多是宅门紧闭,漆黑一片。因为富豪们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别墅,很少在一地长期居住。
  总之,尽管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型国家,但由于政府坚持以行政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住房政策,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政府既保障了国民的生活住房,也保护了开发商和富裕阶层的利益,有效平抑了房价。试想,在一个中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者居有所住,生活稳定,相安无乱事的民生环境中,社会自然是比较和谐的。
  
  新加坡政府解决住房的成就得到世界认同。1991年,联合国向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颁发了“世界居住环境奖”,以表彰新加坡政府为实现“居者有其屋”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那么,新加坡的住房制度是否就是解决民生住房的标本?
  显然不是。新加坡有新加坡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新加坡国小人少,只有一级政府,财政宽裕,且没有地区差别。而我国行政区域众多,财政相对独立,而地方之间贫富悬殊,很难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问题。然而作为一个城市型国家,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及其实践效果,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明,全面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政府应该介入。而越是资源紧缺的城市,政府介入的力度应该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