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能自己读,能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教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学生兴趣,读写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学生语文能力有效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方法 新探
语文课程标准向语文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如教育家钱梦龙所说:“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教材特点的做法,向课堂要质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略有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
要想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首先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引导,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练习,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过去,老师总是用铺天盖地的习题轰炸学生,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极端反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反对题海战术的呼吁俞来俞强烈。结果导致有的老师盲目减负,连一些基本的练习也懒得给学生布置。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教。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对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不同,设置相应难度却又可完成的练习。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仅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且在正确完成练习后,可以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感。因此,让学生每天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何况,古人还说:“三天不练手生”呢!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用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生动的实践活动。例如,演讲、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等。
二、日积月累,读写结合
语文课后练习,十有八九是要求背诵文中精选出的一、二片段,这是何故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精彩片段既汇集了语言文字的精华,又纠正了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多做题,少读书”的弊端,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些帮助学习的良好书籍。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呢?
凡从事过语文教学的人都深有体会,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不好语文的。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办事情,都离不开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就自然而然广了,视野也就开阔了。从而就能收到“以读中学文化,从读中学做人”的实效。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起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的全班教学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①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映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②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采纳如下一些方法:
⑴改变座位编排方法形式。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或全班围圈坐等,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⑵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人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可大可小)。课堂上,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在这样讨论课上,不必为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人人都在积极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教师又当学生,学习是积极的。在这里,笔者深深地感触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教师的“主动教”中得到发展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中得以长进。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变教师的发问为学生的发问,教会学生质问疑问,利用各种资料与手段自行解决疑难。
⑶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既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比从教师讲解上有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同学之间 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4)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陈旧做法,而改之为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化的座位模式中进行“合作日记”。学生和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又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筛选较好的作品送“校园之声”播出,学校校报里刊出或编写日记专刊张贴,还可以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即可受益终身,从而又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需要教给方法,教师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就是真正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统一认识,得出答案的一个过程。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目前,教育界极力提倡这种学习方式,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自学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摸索,探讨出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方法 新探
语文课程标准向语文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如教育家钱梦龙所说:“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教材特点的做法,向课堂要质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略有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
要想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首先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引导,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练习,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过去,老师总是用铺天盖地的习题轰炸学生,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极端反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反对题海战术的呼吁俞来俞强烈。结果导致有的老师盲目减负,连一些基本的练习也懒得给学生布置。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教。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对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不同,设置相应难度却又可完成的练习。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仅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且在正确完成练习后,可以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感。因此,让学生每天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何况,古人还说:“三天不练手生”呢!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用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生动的实践活动。例如,演讲、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等。
二、日积月累,读写结合
语文课后练习,十有八九是要求背诵文中精选出的一、二片段,这是何故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精彩片段既汇集了语言文字的精华,又纠正了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多做题,少读书”的弊端,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些帮助学习的良好书籍。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呢?
凡从事过语文教学的人都深有体会,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不好语文的。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办事情,都离不开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就自然而然广了,视野也就开阔了。从而就能收到“以读中学文化,从读中学做人”的实效。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起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的全班教学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①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映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②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采纳如下一些方法:
⑴改变座位编排方法形式。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或全班围圈坐等,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⑵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人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可大可小)。课堂上,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在这样讨论课上,不必为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人人都在积极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教师又当学生,学习是积极的。在这里,笔者深深地感触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教师的“主动教”中得到发展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中得以长进。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变教师的发问为学生的发问,教会学生质问疑问,利用各种资料与手段自行解决疑难。
⑶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既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比从教师讲解上有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同学之间 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4)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陈旧做法,而改之为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化的座位模式中进行“合作日记”。学生和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又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筛选较好的作品送“校园之声”播出,学校校报里刊出或编写日记专刊张贴,还可以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即可受益终身,从而又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需要教给方法,教师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就是真正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统一认识,得出答案的一个过程。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目前,教育界极力提倡这种学习方式,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自学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摸索,探讨出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