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的萨瑞斯女士和中国的国秀华女士都做了30 多年的幼儿园园长。在此,她们回答了父母们关心的在园问题。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父母们免不了有点担心,这很正常。请及时向老师提出你的疑问。要知道, 在帮助孩子的问题上, 你们的立场可是完全一致的。
“在孩子入园前,我们应该作哪些准备?” 发比里斯,儿子2 岁
萨瑞斯女士的回答:
最好的准备就是和孩子聊一聊幼儿园。你可以告诉他,他长大了,所以能去幼儿园里学习有意思的东西。开学前带他到幼儿园里看看,帮助他了解这个地方,这会减少他的不安。上幼儿园之后,老师会组织他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些教学活动。在这之前,多给他探索世界、发现自然的机会。比如,去大自然里感受色彩、气味和各种材料;看流动的河水或者转动的水车,用语言表达出来;和孩子分享电影和览的感想;摸摸石头和珠子,数数它们的数目……这些活动会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准备好适应新的生活。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诺诺妈妈,儿子3 岁
国秀华女士的回答: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是新入园还是已经入园一两年。作为中大班的孩子,如果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父母要跟他聊一聊,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有的孩子是因为受了老师批评,有的是跟小朋友交往得不和谐了,有的是
因为想玩的玩具没得到满足……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孩子情绪的波动,让他不想上幼儿园。这时候你可以主动向老师了解情况,从而作出判断。
刚刚入园的孩子,对家庭及父母很依恋,对幼儿园还不够适应,这时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对此,一方面父母要坚持送他来园,同时也要积极地想些方法。比如,每天孩子回到家以后,同孩子谈话时不要问:“你今天哭了吗?你想妈妈了吗?”而是应该问孩子:“今天你在幼儿园里玩什么玩具了?你和老师做游戏了吗?做什么游戏了?你今天吃什么饭了?”用这些话语来调动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印象,淡化陌生感。
“听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读书、写字, 是真的吗?” 西西里,怀孕5 个月
萨瑞斯女士的回答:
在教孩子阅读之前,首先应该教会他说话,让他掌握足够丰富的词汇,能够造句。幼儿园通常会通过语言类的活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比如,老师拿出一幅画,请孩子根据画面给老师讲一个故事,老师再帮他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孩子放慢速度讲,有时也会有意让他重复。这类练习的目的是从(口头)流利的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言。
阅读也是从故事开始的。老师拿着书(即使老师已经把故事背下来了)讲故事,手指着每个句子,孩子们跟着老师来读,他们会发现,书写是从左到右的,而一个句子又是怎样构成的。此外,大多数幼儿园不会要求孩子写字,这是小学阶段的任务,不是幼儿园的课程。
“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喝水少?孩子回家后还要吃饭吗?” 桑桑,儿子3 岁4 个月
国秀华女士的回答:
大多数幼儿园能保证孩子一定的饮水量,这是有要求和标准的。对于小孩子,老师要保证上、下午各有两次的饮水时间,每次都要达到1 杯。天热的时候,孩子可以将水壶带到户外,在游戏中间还要喝1 次。在此基础上,很多幼儿园也提倡随渴随喝。
关于回家后吃饭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来定。食量大、体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少吃点主食,吃一点水果,喝点酸奶。对于其他孩子,如果想吃可以少吃一点。幼儿园的食谱是公开的,父母可以根据食谱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搭配,以保证营养的充足和丰富。
“孩子在幼儿园除了玩还干什么?”奥菲利,女儿2 岁
萨瑞斯女士的回答:
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间孩子们都在玩,因为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活动,这也是学习的最好办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输掉后能再重新玩,永远不会失败。在游戏中,人们也不会对他的行为有太多评判。在幼儿园的课堂上,你总会看到游戏角重现孩子们熟悉的家庭的环境:厨房角、盥洗角……这是他模仿家庭生活的举动,而同别的小朋友的交流也将丰富他的语言。
“我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如何跟老师沟通?”林凌,女儿2 岁半
国秀华女士的回答:
你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老师交谈。当然,最好在老师送走大多数孩子的情况下进行沟通。在与老师交谈时,你可以这样问:“最近我的孩子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配合?”要特别注意,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场。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最近他又犯什么错误了吗?他哪儿做得不好?”因为你们是在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下结论。
如果沟通时老师希望你作一些配合,那么你要尽可能地配合老师做一些事情。如果老师没有要求,说明她想独立地和孩子解决问题,请尽量给老师和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我害怕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会骂人和打架。这时候有人管吗?” 拉迪莉娅 儿子14个月
萨瑞斯女士的回答:
自由活动并不是完全无序的,有老师看管。为了避免发生冲突,有的幼儿园会安排不同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并不是同时在一起活动。老师也会组织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做些集体游戏:跳房子、玩球类游戏、滚铁环和玩滑板车等。
对于骂人,我很理解你的担心,集体生活确实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孩子从身体的反应(咬、抓、打)过渡到口头的反应,是一种进步。当然,在老师的帮助下,下一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杜绝这些“粗话”,从而过渡到使用真正的交流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