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三生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内容不了解,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家庭的三生教育缺失,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湖南省普通高校 三生教育 现状
“生命教育”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率先提出的,并在美国加州设立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1991年5月14日,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通过《关于俄罗斯普通学校青年应征训练》的253号决议,要求在普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废止《青年应征训练》课程,代之以《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由于受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触动, 2008年8月,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全省各高校、省属中专学校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试点工作。本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的三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部分学生对三生教育的内容不了解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一)对生命教育的认知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经过调查46.2%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有36.5%的学生不认识自己的生命,32.6%的学生不尊重生命,23.4%的学生不珍爱生命,6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发展生命。
(二)对生存教育的认知
“生存教育是关键”。生存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涉及生存意识和逃生、救护知识。我们调查发现,26.5%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危机状态下如何生存,他们的生存意识淡薄,逃生和救护的知识很缺乏。
(三)对生活教育的认知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28.4%的学生对生活的意义认识不清,18.6%的学生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正确的生活观。
二、大学生三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82.6%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在升学的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考试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升学考试没有关系的课程都靠边站,三生教育没有列入学校课程,要想在中小学开展就更难了。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教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不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很多的家长,唯学习成绩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差点无所谓,我们调查中发现,32.6%的学生家长对三生教育一概不知,46.8%的家长略微知道一点,但没有很重视对孩子的这方面能力的教育。
三、普通高校开展三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对大学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对大学生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三生教育”基本内容与学生一起分析,让大学生认识到“三生教育”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三生教育,尤其是对刚入学的新生,我们要抓住契机,对其进行 “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教育。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三生教育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命安全、生存技能需求与体育运动中身体基本素质、技能的相关性,启发学生关爱生命,重视自身健康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与兴趣。使体育课程由要求学生学习转化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由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转变。
通过对自身健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在掌握各专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提高学生掌握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逃生技能及自护自救技能。
通过各种生存模拟的教学,了解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以及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逃生时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强学生在各种非正常状态下进行走、跑、爬、攀登、跳跃等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大学生对身体素质薄弱环节锻炼的意识和力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不断促进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团队挑战项目,逃生模拟练习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间沟通、协助、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通过活动中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困境中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的感受。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树立对自我、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中通过犯罪心理分析、案例分析、情商教育及心理拓展项目,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心,在学会生存的过程中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通过日常活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去为人处事,严以律己,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反映,学校可以通过课余的一些活动强化“三生教育”,比如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等,进一步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化,丰富了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生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三生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举止言谈规范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实验研究》(XJK011CTM005)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钟娟.云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三生教育”结合探讨[J].教学探索,2010,18(4):67-69.
[2]邬燕红,季建成,王红英.培育生命价值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89-92.
[3]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61-64.
(陈芳单位: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李琼志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黄文武单位: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湖南省普通高校 三生教育 现状
“生命教育”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率先提出的,并在美国加州设立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1991年5月14日,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通过《关于俄罗斯普通学校青年应征训练》的253号决议,要求在普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废止《青年应征训练》课程,代之以《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由于受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触动, 2008年8月,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全省各高校、省属中专学校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试点工作。本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的三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部分学生对三生教育的内容不了解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一)对生命教育的认知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经过调查46.2%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有36.5%的学生不认识自己的生命,32.6%的学生不尊重生命,23.4%的学生不珍爱生命,6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发展生命。
(二)对生存教育的认知
“生存教育是关键”。生存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涉及生存意识和逃生、救护知识。我们调查发现,26.5%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危机状态下如何生存,他们的生存意识淡薄,逃生和救护的知识很缺乏。
(三)对生活教育的认知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28.4%的学生对生活的意义认识不清,18.6%的学生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正确的生活观。
二、大学生三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82.6%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在升学的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考试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升学考试没有关系的课程都靠边站,三生教育没有列入学校课程,要想在中小学开展就更难了。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教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不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很多的家长,唯学习成绩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差点无所谓,我们调查中发现,32.6%的学生家长对三生教育一概不知,46.8%的家长略微知道一点,但没有很重视对孩子的这方面能力的教育。
三、普通高校开展三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对大学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对大学生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三生教育”基本内容与学生一起分析,让大学生认识到“三生教育”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三生教育,尤其是对刚入学的新生,我们要抓住契机,对其进行 “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教育。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三生教育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命安全、生存技能需求与体育运动中身体基本素质、技能的相关性,启发学生关爱生命,重视自身健康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与兴趣。使体育课程由要求学生学习转化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由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转变。
通过对自身健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在掌握各专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提高学生掌握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逃生技能及自护自救技能。
通过各种生存模拟的教学,了解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以及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逃生时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强学生在各种非正常状态下进行走、跑、爬、攀登、跳跃等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大学生对身体素质薄弱环节锻炼的意识和力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不断促进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团队挑战项目,逃生模拟练习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间沟通、协助、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通过活动中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困境中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的感受。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树立对自我、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中通过犯罪心理分析、案例分析、情商教育及心理拓展项目,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心,在学会生存的过程中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通过日常活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去为人处事,严以律己,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反映,学校可以通过课余的一些活动强化“三生教育”,比如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等,进一步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化,丰富了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生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三生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举止言谈规范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实验研究》(XJK011CTM005)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钟娟.云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三生教育”结合探讨[J].教学探索,2010,18(4):67-69.
[2]邬燕红,季建成,王红英.培育生命价值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89-92.
[3]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61-64.
(陈芳单位: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李琼志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黄文武单位:湖南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