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钻孔灌注桩做工作桩二例

来源 :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ianyi199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扩大钻孔灌注桩的使用范围,我工区在首都“前三门”501招待所工程中,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同时,曾用钻孔灌注桩做为挡土桩及附着式塔吊(QT4-10型)桩基,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一、用钻孔灌注桩作挡土桩501招待所工程系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十六层高层建筑,靠主楼南面(?)轴2.3米、深-9.45米处有一条市政规划的φ1050下水道,下水道上面尚有四层框架配楼横跨盖板河(见图1)。设计要求下水道应在主楼基 In order to expand the scope of use of bored cast-in-place piles, our work area was in the “First Three Doors” 501 guesthouse project of the capital. While using bored pile foundations, borehole piles were used as retaining piles and attached tower cranes ( The QT4-10 type pile foundation has accelerated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saved the country a lot of money. 1. The use of cast-in-place piles as retaining piles 501 The guest house is a 16-story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cast-in-place pile foundations. There is a municipal planning φ1050 sewerage at 2.3m by the southern (?) axis of the main building and a depth of -9.45m. There are still four tiers of frameworks across the sewers across the river (see Figure 1). Design requirements sewer should be in the main building base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属于梦想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青年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点燃了全国上下无数青年的热情,潍坊的优秀青年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
本文利用2001年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广东、湖北、云南七省市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在控制地区、所有制和行业变量的情况下,对影响中小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的制度环境因素
太原45中拥有一支事业心强,教学能力过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高、中级教师37人,30多名教师获得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该校环境优美,
Diversity in the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makes them uniquely niche based. Farmers are expert in local biophysical and
汩罗江畔,一个形容枯槁的身影,跨过两千年的距离向我们走来。他, 就是屈原。有段时间我曾迷上了庄子,而庄子的《南华经》中给我感触最大的便是那则“有用”与“无用”的故事
采用电涡流加热法对橡胶运输带进行胶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凡备有电焊机、硫化器的单位,均能用此法来胶接橡胶运输带。此法较之电阻加热法,可省去电阻丝、云母板、绝缘板
通过对我国青海省海南州中小学校长培训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所蕴含的信息量越丰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培训中的运用越灵活,培训与校长实际工作需要及其对问题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恒昌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日期:2001.04.12申请(专利)号:CN01107349.7主分类号:C05F11/0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氮、磷、钾为主要原料,有机、无机、微生物相
1“协会标准”制订工作的流程2007年第1期起,《腐植酸》杂志专门增设了“协会(专业)标准讨论”栏目,为行业中各类标准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2008年11月,全国腐植酸肥
从1978年至1979年,当代中国的历史出现了伟大的传折。为推进这场伟大的转折,国务院政研室成为邓小平依靠的一种力量。作为政研室的领导人之一,于光远躬逢其盛,他一一记录了国务院政研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