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创新、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创新能力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探究性教学”各有优劣,两者虽然有区别,但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学习方式,两者只是相对而言,在理论上相区别,又在实践中相联系。新课标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改变传统的生物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的成份,把生物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生物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比较之后,显然,生物探究性教学比讲授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的能力、进行科学反思的能力。
1.生物教师的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需具有探究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尝试探究的过程,并从中找到乐趣。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需克服老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目的,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其次,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或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意见,或将几个方案组合为一个更佳方案。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然后设计出最佳的探究方案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一堂课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总结,要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延伸探讨。
2.学生生物问题提出的能力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问题是指“以生物为内容,或者虽不以生物为内容,但是必须运用生物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杨振宁曾说过,学问学问,就是学会提出问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则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已知、求证,学生去完成证明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恰恰把最宝贵的一部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省略了。同样,生物学习也必须以提出问题为起点,问题也是生物探究的起点与焦点,生物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提出问题对于生物探究性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应首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进行培养。下面从情境的创设、问题条件的改变这两个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1 创设问题发现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针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作专门的研究。贵州大学的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主持的“生物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研究表明:“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生物情境是指含有相关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生物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生物问题的提出,也能为生物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生物问题总是源于某种生物问题情境,而通常所说的“问题情境”可分为“问题发现情境”和“问题解决情境”。“问题发现情境”是指这样一种氛围:它既能使学生产生安全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希望发现问题的心理倾向,又具有利于生物问题产生的丰富的生物信息获得背景材料,能对学生提出生物问题起帮助或促进作用。生物问题发现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完全可以源于探究性实验,还可以从知识形成过程的实验中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2.2 从探究性教学中寻找丰富的生物素材,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实质是为学生架设攀登知识高峰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如学习“体验制备细胞膜”教学过程时,教师提供青菜放在水中会保持新鲜的情境,提出可以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发现、提出猜想,进而探索其中的奥秘。由于所提供的生物背景含有丰富的生物信息,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提出许多的问题,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这样的情境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研究和发现的空间,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再发现”。
教学实践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又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收稿日期:2011-12-31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创新能力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探究性教学”各有优劣,两者虽然有区别,但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学习方式,两者只是相对而言,在理论上相区别,又在实践中相联系。新课标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改变传统的生物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的成份,把生物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生物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比较之后,显然,生物探究性教学比讲授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的能力、进行科学反思的能力。
1.生物教师的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需具有探究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尝试探究的过程,并从中找到乐趣。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需克服老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目的,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其次,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或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意见,或将几个方案组合为一个更佳方案。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然后设计出最佳的探究方案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一堂课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总结,要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延伸探讨。
2.学生生物问题提出的能力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问题是指“以生物为内容,或者虽不以生物为内容,但是必须运用生物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杨振宁曾说过,学问学问,就是学会提出问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则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已知、求证,学生去完成证明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恰恰把最宝贵的一部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省略了。同样,生物学习也必须以提出问题为起点,问题也是生物探究的起点与焦点,生物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提出问题对于生物探究性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应首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进行培养。下面从情境的创设、问题条件的改变这两个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1 创设问题发现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针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作专门的研究。贵州大学的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主持的“生物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研究表明:“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生物情境是指含有相关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生物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生物问题的提出,也能为生物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生物问题总是源于某种生物问题情境,而通常所说的“问题情境”可分为“问题发现情境”和“问题解决情境”。“问题发现情境”是指这样一种氛围:它既能使学生产生安全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希望发现问题的心理倾向,又具有利于生物问题产生的丰富的生物信息获得背景材料,能对学生提出生物问题起帮助或促进作用。生物问题发现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完全可以源于探究性实验,还可以从知识形成过程的实验中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2.2 从探究性教学中寻找丰富的生物素材,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实质是为学生架设攀登知识高峰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如学习“体验制备细胞膜”教学过程时,教师提供青菜放在水中会保持新鲜的情境,提出可以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发现、提出猜想,进而探索其中的奥秘。由于所提供的生物背景含有丰富的生物信息,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提出许多的问题,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这样的情境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研究和发现的空间,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再发现”。
教学实践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又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收稿日期:20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