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峻飘逸含蓄蕴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羲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具有清俊飘逸,含蓄蕴藉的特点。本文对王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的分析,主要结合王羲之的个人思想对王羲之的书法意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清峻飘逸;含蓄蕴藉
  作者简介:陆寅(1994.2.-),男,江苏省靖江人,专科学历,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引言: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书法不仅具有外在的艺术欣赏价值,更是个人品德,情操的重要体现。王羲之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研究,要结合王羲之个人经历,细细的进行书法艺术的综合品读。
  一、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地位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清俊飘逸,一改魏晋书法艺术朴素之风,同时又融合晋、书法创作的刚劲之美,在形体、楷体以及草书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书法誉为“天下第一行书”[1],在我国书法历史上具有较高的评价。同时,王羲之本人也具有“书圣”之称,为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艺术创造发展空间。
  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分析
  (一)传统儒文化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征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发展大环境,王羲之从小学习入学,传统儒家文化将就仁义礼智信等发展思想,王羲之受到这种文化信仰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责任感,使王羲之的书法中,具有含蓄蕴藉的情感,这正是源于王羲之思想中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同时,王羲之生活时期的儒文化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相统一[2],王羲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老庄等玄学思想理论,逐步形成了洒脱自然,清新脱俗的个人气质,这也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中清峻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例如:王羲之说:“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之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通过王羲之个人对书法艺术的解读中,我们能够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家庭书法写作风格融合
  王羲之书法艺术中清清俊飘逸的风格,与个人家庭书香文化具有直接性关联,王羲之从小随着师傅进行书法练习,后期又与家叔王进行书法研究,不同的书法研究为王羲之的书法研究带来较大的发展影响。王羲之善于将前人书法临摹中遇到的书法特征进行自我解读,并在书法学习中,对不同形体的书法进行临摹再创造,使王羲之的书法创作不仅保留了传统行书的意蕴之美,同时善于融合儒家文化与玄学精神,使王羲之的艺术作品融会贯通,书法书写一气呵成,逐步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创作风格。王羲之清俊飘逸的书法特征中,注重书法中包含的“意”,例如:“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3],即书法创作中,既是艺术模仿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书法艺术形式中,书法艺术的书写中,融合情感、思想,与笔墨同步挥洒,一气呵成,使艺术作品具有灵动,活力之美。
  (三)个人品格的体现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含蓄隽永,清俊飘逸的艺术风格,与王羲之个人品格也具有、关联,王羲之受到传统儒文化中玄学文化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清高、洒脱的个人品格,同时王羲之生活环境书香门第,从小接受文化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个性孤傲,高洁的情操,他更喜欢将自己的置身自然中,追求自然的田园生活,这与陶渊明的憧憬自然的风格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从而使王羲之形成独立于常人的艺术审美风格,王羲之将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在艺术创作中,例如:《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王羲之个人独特审美视角的直接体现,而这种独特的、超自然的艺术情怀在书法艺术中体现,是王羲之书法艺术创作中含蓄,飘逸的艺术创作风格。另一方面,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清俊飘逸的特征,与王羲之看待独特的政治观也有一定的关联,王羲之受到老庄等思想、文化的影响,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更深远的认识[4],这与当时的政治思想想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王羲之将这种政治观念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融合在其艺术作品创作中,也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清俊飘逸艺术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心怀国家,心系人民的融合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与王羲之忧国忧民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关联,王羲之虽然追求自然洒脱的生活方式,但同样也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兰亭序》正是王羲之任职期间所做作品,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爱国,爱民的情怀,但王羲之个人政治追求与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王羲之的报国情怀无法直接得到实现,王羲之将这种爱民之心融合在又艺术创作中,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中清峻飘逸、含蓄蕴藉的深层意蕴中,不仅具有艺术创作的写意,更可以通过作品传达个人的情感。
  结论: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主要从王羲之书法艺术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从王羲之的個人经历,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中清峻飘逸、含蓄蕴藉的深层意蕴。
  参考文献:
  [1]董菱.清峻飘逸含蓄蕴藉——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52-54.
  [2]周治锐.王羲之书法艺术单字空间造型的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3]李爽.中和之美与齐梁书风的转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
  [4]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这组诗反映民生疾苦,揭露贪官污吏对人民无止尽的压榨,以及暴露当时社会种种不好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新乐府的创作年限、创作动机、创作题材以及艺术风格来展现当时社会面貌。通过分析结果,使我们能够清晰了解当时社会现状,这对研究当时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乐府;白居易;题材;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在对希区柯克的电影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始终贯穿着悬念,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和幽默任务当中,这样的悬念布置已经成为了希区柯克电影的典型特征之一。《蝴蝶梦》在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之中,是一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希区柯克在世界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奠定成功的基础。本文主要以电影《蝴蝶梦》为切入点,从希区柯克本身的悬念观念入手,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的主要构成要素,并说明和介绍了希
摘 要:本文选取穆旦表达爱情的诗歌,从而找出穆旦爱情的经历、爱情理念等信息,得出穆旦对爱从开始充满青春般激烈,到后面的理智而清醒的爱情观念。  关键词:玫瑰;点燃;青春;平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3  一直以来,穆旦的爱情和他的诗歌一样都给人以多义性,神秘性,注重心灵与肉体的搏斗,内层思想感情的开掘,并努力在抽
摘 要:话语标记在人们使用语言时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制约的作用,也揭示了人们交往对话的属性。本文考察了“毫无疑问”作为话语标记的使用模式和主观化情况。  关键词:话语标记;主观化;“毫无疑问”  作者简介:张任梦(1993.3-),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在现代汉语
摘 要:由于指向空间的无限拓展,戏剧空间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今后的戏剧实践,将继续动态地激发、挑战、丰富固有的戏剧空间。本文探讨戏剧空间中文本空间的叙事技巧如兼容、并置、展览三个部分,以及它们今后与空间和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新趋势,从而给戏剧空间带来的新发展。  关键词:文本空间;空间叙事;跨界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摘 要:《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凝重的民族秘史,描绘了绚丽的民族画卷。在小说中,朱先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蕴的人物形象。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的化身,同时在他身上又兼有儒家、道家文化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表。  关键词:朱先生;形象;传统文化;智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
摘 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齐白石一样让人们喜爱。《齐白石自述》给我很多新的启示。白石老人一生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荣辱不惊,远离虚名,绘画的热爱与真诚,并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随想  作者简介:何丽飞(1992.10-),女,汉,广东南海人,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藏语中,“湖”被称为“错”。翻开西藏地图,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错”。在从藏北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便经历了一条“错、错、错,一错再错”的湖泊密集之路。  羌塘高原的第一夜,是在仁多乡度过的。路边的灯亮了,天一擦黑,便摩拳擦掌拿上三脚架,缩着头,顶着风,来到村外一个黑暗的山坡边。当地平均海拔已经到5000米,身穿羽绒服和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安好相机,默默回忆行前查好的参数,以为可以拍几张惊艳的银河和星
摘 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活着》的主题都是主人公对“活着”的追求。余华,曾经的先锋作家却选择了与海勒截然相反的写作流派,本文通过对比两个文本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爆发的集中性等方面,探究两位作家选择不同写作流派的原因。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活着》写作流派;人物对世界的接受;  作者简介:苏子涵(19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
摘 要:民族志电影是电影艺术对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的一种贡献,这种贡献自有其利弊之处。其利在于它能将一个民族可能被遗忘的民俗、语言、历史事件等永久地保存下来,使其不会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弊则是这种保存通过摄影和剪辑等电影制作方面的手段,从而可能会呈现一个并不很真实的历史世界。2011年在台湾上映、2012年在内地上映的《赛德克·巴莱》可以说是民族志电影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民族志电影的这种特性,使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