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思考,不断开动脑筋。而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们去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开展一定的自主探究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从“让学生自主收集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去解决问题”“做好一定的探究活动评价”这三方面出发来探讨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以期促使学生在数学探究中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问题;合作
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一定的生活,教师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不但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产生一定的厌倦感,还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空中楼阁,无法使学生体会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如何得到有效提升呢?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自主收集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为学生提前布置好要探究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愿意去探究这个问题,所以在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需要。既然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不妨真正放手(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在必要时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及时引导),把探究的权力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都处于一定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收集问题。
例如,笔者在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为之后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就让学生自主去收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收集到了如下的问题:有民间趣题,“一百个和尚吃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有生活中的问题,如土地丈量问题,不规则的土地怎样丈量,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思考哪些是他们所学知识范围内的问题,可以通过探究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哪些是超出了所学知识范围的问题,是需要以后学了那方面的知识后才能解决的。这样学生对生活问题探索的兴趣会经久不衰,这样的活动也会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的自觉性。 没有什么比发现问题更重要了,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二、以小组合作形式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孤立的,需要他人的帮助,也需要给予他人帮助。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远远不能够的,需要和同学展开有效的合作。一定的合作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个角度,提高数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特点等综合方面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展开一定的探究互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位置”一课时,笔者发现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让学生自主收集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六人为一组,并且根据学生收集的问题将探究问题提炼为: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如何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首先需要自行进行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互相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学习不足,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较好。
三、做好一定的探究活动评价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新课程理念下,评价已经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转换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更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不能以最后的探究结果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去关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养成一切以结果论成败的态度,从而逐渐地建立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例如,在针对“位置”这一课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并没有真的得出表示位置的简便方法,但是他们也是去努力探究了的,而且在探究中发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距离比例的问题。對此,教师也要运用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励他们,促使他们认识到重要的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这样才能将学生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激发并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注意小学数学中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去自主收集问题,去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问题,并为学生做好一定的探究活动评价,以此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三度”论[J].华夏教师,2019(19):46-47.
[2]沈琦.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8.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问题;合作
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一定的生活,教师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不但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产生一定的厌倦感,还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空中楼阁,无法使学生体会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如何得到有效提升呢?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自主收集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为学生提前布置好要探究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愿意去探究这个问题,所以在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需要。既然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不妨真正放手(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在必要时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及时引导),把探究的权力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都处于一定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收集问题。
例如,笔者在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为之后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就让学生自主去收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收集到了如下的问题:有民间趣题,“一百个和尚吃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有生活中的问题,如土地丈量问题,不规则的土地怎样丈量,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思考哪些是他们所学知识范围内的问题,可以通过探究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哪些是超出了所学知识范围的问题,是需要以后学了那方面的知识后才能解决的。这样学生对生活问题探索的兴趣会经久不衰,这样的活动也会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的自觉性。 没有什么比发现问题更重要了,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二、以小组合作形式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孤立的,需要他人的帮助,也需要给予他人帮助。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远远不能够的,需要和同学展开有效的合作。一定的合作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个角度,提高数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特点等综合方面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展开一定的探究互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位置”一课时,笔者发现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让学生自主收集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六人为一组,并且根据学生收集的问题将探究问题提炼为: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如何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首先需要自行进行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互相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学习不足,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较好。
三、做好一定的探究活动评价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新课程理念下,评价已经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转换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更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不能以最后的探究结果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去关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养成一切以结果论成败的态度,从而逐渐地建立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例如,在针对“位置”这一课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并没有真的得出表示位置的简便方法,但是他们也是去努力探究了的,而且在探究中发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距离比例的问题。對此,教师也要运用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励他们,促使他们认识到重要的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这样才能将学生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激发并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注意小学数学中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去自主收集问题,去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问题,并为学生做好一定的探究活动评价,以此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三度”论[J].华夏教师,2019(19):46-47.
[2]沈琦.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