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习总书记也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由此可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学开始大力倡导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教与学。我们语文教师怎样在实际教学中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引领学生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下学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呢?
一、读导语,知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按单元编写,每个单元由若干篇经典类、常识类或故事类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导读文字,每篇课文都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导结合的原则。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先读所学内容所在单元的导读文字,知悉单元整体情况。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或齐读,或自读,或指名读,或看教师板书课题猜读再验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谱,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示目标,明方向
学习目标的设计结合单元导读文字和所学篇目,要做到准确、具体、简洁、明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既要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学习目标,一般传统文化读本文言短文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借助注释和译文,理解短文内容。2、反复诵读,背诵短文。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4、谈收获。这样,学生明确所学篇目的学习目标,清楚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板块,导学读
有人说,自我学习的功能,就是让学生变成自己学习的设计者。那么,作为一篇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上的文言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读文本的学习,进入自主学读的情境呢?教师可以设计我来说、我来读、我来讲、我来问、我来品、我来议、我来背这几个学读板块。
(一)“我来说”
也就是说文题,说文学常识、说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细心查看文化读本上的相关内容,自主解决文学常识,促进学生多注意导读及相关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查,相互补充,再集体评议补充。
(二)“我来读”
本环节教师通过布置读的内容,提出要求,指明方法,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再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集体评议,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学读步骤:1、内容:生字词,课文。2、方法:结合文下注釋、译文,及工具书学读课文,解决字音,把握节奏,疑惑处做上记号。3、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顺课文,读出情韵。
(三)“我来讲”
主要是课文译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文下注释、译文,自读自讲,熟练至不看书就能讲。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读步骤:1.内容:说重点字词,讲解译文。2.方法:借助注释及资料,自读自译,圈画重点字词意。3.要求:听一句,译一句。
(四)“我来问”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内容包括重点字词、译文,相关文学常识等。方法是小组之间相互提问、作答,或点兵点将式相互问答,可向大家求助。要求是反应快速,声音响亮,其他同学纠错或补充,以此激活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我来品”
本环节教师可借鉴余映潮先生的三个句子阅读法,设计如下三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多角度深入思考,深刻领悟文章。
1.这是一篇( )短文。
2.这篇短文好在( )。
3.我从这篇短文知道了( )。
(六)“我来议”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启示,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后面的“议一议”设计有关内容。
(七)“我来背”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熟读至当堂背诵。教师可以采取个人竞背、小组展示背诵、男女生竞背等方法激励学生背诵。
四、研文本,验学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按上述“我来说”“我来读”“我来讲”“我来问”“我来品”“我来议”“我来背”学读板块,自主学习同一单元的另外一篇课文,疑议处,可组与组之间交流探讨,或请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根据学读板块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学读文本情况。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上的文言文时,教师运用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合作指导,相互探究的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很好,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主动求知,相互切磋,共同砥砺,从传统意义上的被教师一点一点牵着走到主动求知质疑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们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地主动性。
一、读导语,知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按单元编写,每个单元由若干篇经典类、常识类或故事类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导读文字,每篇课文都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导结合的原则。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先读所学内容所在单元的导读文字,知悉单元整体情况。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或齐读,或自读,或指名读,或看教师板书课题猜读再验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谱,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示目标,明方向
学习目标的设计结合单元导读文字和所学篇目,要做到准确、具体、简洁、明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既要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学习目标,一般传统文化读本文言短文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借助注释和译文,理解短文内容。2、反复诵读,背诵短文。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4、谈收获。这样,学生明确所学篇目的学习目标,清楚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板块,导学读
有人说,自我学习的功能,就是让学生变成自己学习的设计者。那么,作为一篇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上的文言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读文本的学习,进入自主学读的情境呢?教师可以设计我来说、我来读、我来讲、我来问、我来品、我来议、我来背这几个学读板块。
(一)“我来说”
也就是说文题,说文学常识、说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细心查看文化读本上的相关内容,自主解决文学常识,促进学生多注意导读及相关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查,相互补充,再集体评议补充。
(二)“我来读”
本环节教师通过布置读的内容,提出要求,指明方法,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再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集体评议,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学读步骤:1、内容:生字词,课文。2、方法:结合文下注釋、译文,及工具书学读课文,解决字音,把握节奏,疑惑处做上记号。3、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顺课文,读出情韵。
(三)“我来讲”
主要是课文译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文下注释、译文,自读自讲,熟练至不看书就能讲。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读步骤:1.内容:说重点字词,讲解译文。2.方法:借助注释及资料,自读自译,圈画重点字词意。3.要求:听一句,译一句。
(四)“我来问”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内容包括重点字词、译文,相关文学常识等。方法是小组之间相互提问、作答,或点兵点将式相互问答,可向大家求助。要求是反应快速,声音响亮,其他同学纠错或补充,以此激活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我来品”
本环节教师可借鉴余映潮先生的三个句子阅读法,设计如下三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多角度深入思考,深刻领悟文章。
1.这是一篇( )短文。
2.这篇短文好在( )。
3.我从这篇短文知道了( )。
(六)“我来议”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启示,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后面的“议一议”设计有关内容。
(七)“我来背”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熟读至当堂背诵。教师可以采取个人竞背、小组展示背诵、男女生竞背等方法激励学生背诵。
四、研文本,验学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按上述“我来说”“我来读”“我来讲”“我来问”“我来品”“我来议”“我来背”学读板块,自主学习同一单元的另外一篇课文,疑议处,可组与组之间交流探讨,或请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根据学读板块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学读文本情况。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上的文言文时,教师运用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合作指导,相互探究的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很好,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主动求知,相互切磋,共同砥砺,从传统意义上的被教师一点一点牵着走到主动求知质疑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们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地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