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彼此碰撞、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思政教育不再单单是政治老师的责任,各门学科都在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将思政融入课堂。本文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师为媒介,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政内容渗入到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
引言
这次新冠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镜,将人间百态都显露无遗。疫情期间频频登上热搜的留美学生许某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她那些猖狂的辱国言论和污言秽语让人很难想象她竟是一名211院校毕业。她一面享受着国家的公费留学,一面诋毁自己的祖国。正如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所说的,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涵义,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教师队伍的任务,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为这牵涉到我们“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途径及关键等进行一些探索,希望能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
一、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量多、学分比重大、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让学生既能了解他国文化,又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既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英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时,不应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语言方面的教学,还应在此基础上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给学生以正面引导,让他们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比如,对于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解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切实可行的。
三、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从教学内容中发掘思政教育的题材。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版)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课堂思政。《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 “Time Conscious Americans”是有关美国人时间观念的题材,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对中西方对待时间、饮食、人际关系、如何回应别人的称赞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且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讨论。比如,通过“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Chinese people and Italians when facing Covid-19”这个话题的讨论,学生将他们从网络上和新闻里看到的听到的进行分享,通过中西方对待新冠肺炎的态度,让学生看到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发生疫情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自觉在家隔离,出门自觉佩戴口罩,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正是这种集体主义观念才使得我们可以众志成城,在一方有难的时候可以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逆风而行,驰援武汉,使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当意大利爆发疫情时,政府要求民众隔离,但崇尚个人主义的意大利人非但不隔离,还高举横幅抗议政府的决定,要求民主和自由。结果使得疫情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感染和死亡。通过这些比较可以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第四单元 “A Test of True Love”是有关爱情的话题,通过讨论 “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love?” 等话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而引导他们从狭义的爱扩展到爱家、爱国、爱地球等。还推荐学生观看有关爱情的中外电影如《恋恋笔记本》、《罗马假日》、《飘》、《一帘幽梦》、《那年花开月正圆》等,阅读经典的中外爱情名著如《傲慢与偏见》、《罗密欧和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等让学生對中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所了解:即西方的开放直接和东方的含蓄。通过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节等有关爱情的节日、中西方婚俗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的文化宣扬出去,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可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无缝对接”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
四、大学英语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
将课堂思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关键在于引导者—教师的思政道德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执行者。显然,教师自身是否高尚得道德情操是确保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引入课堂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于大学英语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来提升课堂思政的能力。首先,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基本方针与政策,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可以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思政方面的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培养老师们挖掘思政内涵的能力。
结语
“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的实施不是简单增设一门课或者添加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政不仅是思政老师事情,而且也是每一个老师的事情。大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在教学中要凸显中西社会背景差异和中西文化对比,加强正面价值取向引导,强化民族意识熏陶。使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探索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洪源.思想政治课堂应灵活纳入传统文化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
[2]古丽扎达?库尔曼别克. 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J].信息技术时,2018(02).
[3] 冀淑辛.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2(11).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
引言
这次新冠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镜,将人间百态都显露无遗。疫情期间频频登上热搜的留美学生许某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她那些猖狂的辱国言论和污言秽语让人很难想象她竟是一名211院校毕业。她一面享受着国家的公费留学,一面诋毁自己的祖国。正如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所说的,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涵义,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教师队伍的任务,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为这牵涉到我们“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途径及关键等进行一些探索,希望能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
一、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量多、学分比重大、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让学生既能了解他国文化,又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既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英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时,不应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语言方面的教学,还应在此基础上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给学生以正面引导,让他们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比如,对于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解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切实可行的。
三、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从教学内容中发掘思政教育的题材。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版)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课堂思政。《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 “Time Conscious Americans”是有关美国人时间观念的题材,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对中西方对待时间、饮食、人际关系、如何回应别人的称赞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且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讨论。比如,通过“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Chinese people and Italians when facing Covid-19”这个话题的讨论,学生将他们从网络上和新闻里看到的听到的进行分享,通过中西方对待新冠肺炎的态度,让学生看到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发生疫情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自觉在家隔离,出门自觉佩戴口罩,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正是这种集体主义观念才使得我们可以众志成城,在一方有难的时候可以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逆风而行,驰援武汉,使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当意大利爆发疫情时,政府要求民众隔离,但崇尚个人主义的意大利人非但不隔离,还高举横幅抗议政府的决定,要求民主和自由。结果使得疫情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感染和死亡。通过这些比较可以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第四单元 “A Test of True Love”是有关爱情的话题,通过讨论 “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love?” 等话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而引导他们从狭义的爱扩展到爱家、爱国、爱地球等。还推荐学生观看有关爱情的中外电影如《恋恋笔记本》、《罗马假日》、《飘》、《一帘幽梦》、《那年花开月正圆》等,阅读经典的中外爱情名著如《傲慢与偏见》、《罗密欧和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等让学生對中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所了解:即西方的开放直接和东方的含蓄。通过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节等有关爱情的节日、中西方婚俗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的文化宣扬出去,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可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无缝对接”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
四、大学英语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
将课堂思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关键在于引导者—教师的思政道德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执行者。显然,教师自身是否高尚得道德情操是确保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引入课堂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于大学英语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来提升课堂思政的能力。首先,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基本方针与政策,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可以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思政方面的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培养老师们挖掘思政内涵的能力。
结语
“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的实施不是简单增设一门课或者添加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政不仅是思政老师事情,而且也是每一个老师的事情。大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在教学中要凸显中西社会背景差异和中西文化对比,加强正面价值取向引导,强化民族意识熏陶。使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探索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洪源.思想政治课堂应灵活纳入传统文化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
[2]古丽扎达?库尔曼别克. 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J].信息技术时,2018(02).
[3] 冀淑辛.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2(11).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