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班级建设中的心理作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何一个班主任都不会放松对班集体的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那么怎么营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断地加强管。
  【关键词】 班级;建设;心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5-01
  
  任何一个班主任都不会放松对班集体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那么怎么营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断地加强管理使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对班主任而言是个永久的话题。
  德育管理心理学认为,学校的班集体是学校组织中最基本的学生集体,是一个社会组织,同时是一个心理集体。集体心理是集体的主要特征,是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在集体中人际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分析集体心理和人际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集体心理包括集体需要、集体利益、集体观点、集体情感、集体舆论、集体传统等。因此团结和集体心理气氛是集体心理的综合特征。人际影响是研究人们相互影响的基本的心理方式。如社会干扰、模仿、暗示、感染、从众、服从等等。
  如何运用集体心理及人际影响作用来管理班级呢?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和认识:
  1 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想往和激情
  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是否能有朝气、有前景非常重要。班集体怎样才能换发朝气、来吸引这些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呢,这需要班主任抓住每次集体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适时适量地组织一些校外活动,效果会更佳。例如:野外郊游,学生离开自己的家庭、离开学校、离开自己熟悉的一切,这时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依靠或求助于集体的力量,如果集体及时地给子每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学生们会亲身体验到一种不同于平时生活经历的新奇感。当然人们在心理上被给予是不够的,只有当不断地给予,不断地被给予时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快乐,而这快乐的源泉来自集体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集体的亲近感及依恋。
  2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正确、健康的集体压力
  人类自古而今都有着强烈地从众心理,集体对一个人的影响远比想象得深远。因此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好的”班风”非常重要。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他们是进集体的核心,时时不能放松对这些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放任不是信任,它不仅妨害班干部的健康成长还会分解集体的凝聚力。另外,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与学生们一起活动、交谈从中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虚荣心膨胀以及团伙义气等不良现象,还要采取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的需要全班讨论,有的需要个别谈话,有的需要家访,有的需要用行为去慢慢地影响,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对学生及家长的人格的尊重。更是班主任对学生爱的表达。这有助于学生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自发进取。班集体形成立后班主任就应走向幕后。让学生们充分自制,让干部发挥模范作用,使学生们自觉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3 培养竞争与合作适应时代发展
  在信息社会“老实、谦虚、忍耐”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时代需要的是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培养每名学生有竞争意识、有合作精神。班集体内部的竞争时时存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舆论和压力下提倡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库克(cook)、约翰逊(D johnson)及其同事在1981年专门对班级中的竞争与合作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说明,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出发,一个群体成员彼此合作,而与另一群体的成员竞争,可以增进群体间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因此提倡开展群体间的竞争。这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的成功进取,能激励个人的竞争意识。可见,集体的影响力要比教师的说教生动得多,见效很多。
  4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友伴关系,是学生集体建设的重要任务。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交往动机更为强烈,他们害怕孤独、被排斥、有时会无原则地去迎合别人出现“老好入”、“哥们义气”导致友伴关系论为庸俗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正确引导,让学生们重视个性因素,在相互交往中互让互谅,努力克服个性中的弱点。对有些交往有困难的,社会工作很少的学生不能忽视,给他们一些机会和职务为班集服务,促进他们走出自我,与同学、老师多接触,恢复自信。集体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四点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班主任面前的学生越来越聪明、自主、个性化,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任务也就越来越艰巨。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班集体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儿重社会”,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为了这条通道的通扬,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 《西方素质教育精华》 叶运生重庆出版社2006年
  [2] 《教育优秀案例分析》 傅道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09年第9期
其他文献
【摘要】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特别是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和转化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方面,“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四个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73-01  1 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②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及生活
期刊
【摘要】 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课堂教学忽视学情,课堂教学照本宣科,课外阅读严重缺失。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主体得不到落实,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
【摘要】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其典型表现就是以教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中,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写教案上,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接受新的挑战,让备课“功夫在课外”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理念呼唤教师角色相应作出深刻的转换,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这是语文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关键词】 课程理念;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摘要】 数学学科的特点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与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教学;两极分化;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81-01    1 初中
期刊
【摘要】 了解X线和中子对新疆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影响。并且比较X线和中子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X线和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且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高于中子组,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子受照人群的同时更应注重、加强X线受照人群的健康防护。  【关键词】 X射线;中子;放射工作人员;比较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内容,凸显了儿童生命本体的回归,一切从儿童出发,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儿童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把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小植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影响他们的心灵。品德新课程的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的品德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同样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并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找到自己情感的家园,大胆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4-0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
期刊
【摘要】 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贝尔说:“一个父亲胜过100教师。”有哲人说:“好母亲可以缔造一个优秀的民族。”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无知与无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于是,我们孩子的一个个问题没能适时地解决,成了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笔者从问题学生的家庭原因入手,提出与家长紧密联系的观点,一切为了孩子,让每个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