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文化是幾千年人类历史文明的沉淀,其中夹杂着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经过时间的积淀,存留于建筑之间,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和民族色彩。本篇文章将会阐述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传统元素,并且深入探索如何结合具体事例来融合传统元素。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房屋设计不是对原来的传统艺术进行照搬照抄,而是有针对性的将传统艺术的精华和当今的艺术特色的结合,使之融合的恰到好处,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方法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传承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髓,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殊的地域文化,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体现历史文化的建筑文化。
1、建筑的本质
人类建筑从生成之初,经历了多种形状和结构的演变,才有了房屋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的建筑材料渐渐从最初的草和树木,砖块和石头,到现在的钢筋加混凝土,还加上生态技术的结合和应用。因此,建筑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也从最初的防风雨和避寒暑,发展到与当今艺术和文化的结合,这是建筑设计中哲学观的升华。总结起来,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因此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内部空间,其形状和大小必须满足该建筑的各种活动的要求。上述这些在传统建筑中体现较多,如庭院、园林和亭子等形态都是建筑物对人类居住要求的具体体现。
(2)建筑是对季节和气候进行适当的调节,以便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建筑的外面,即墙体和屋面,要能够体现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起到屏障作用,还能对光、热、声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控制。传统元素中的坡屋顶非常实用,体现了上述的一系列优点。
(3)建筑师会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因此对相关的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技术和土地面积等资源都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并且针对每种资源的升值情况,对建筑整体和所处地段整体增值进行准确的预算。
2、建筑设计中缺乏传统文化因素的原因
2.1、民众深层次意识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实施,国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外文化大量的流入,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建设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崇洋媚外的思想逐渐的深入到国民当中,因此传统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而在建筑上,为了加快国内城市建设的进程,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关心的是建筑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最多的是西方或是现代的建筑特色。
2.2、建筑设计师传统文化基础的缺失
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在“多一点宽容”和“仁者见仁”的思想滋润下,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牢笼,但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语言病毒的大泛滥。当前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创作设计时,更多参考关注的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多在意的是业主的要求,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缺失。建筑设计师创作形式的单一性也是受到世界环境的大影响,而简单的现代建筑设计并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针对于设计中仅仅保留的是建筑物使用的实用性,大量缺失文化内涵的建筑物的建设,使得许多建筑设计师们遗忘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是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基础上的一个损失,也是城市文化的损失。
2.3、城市规划的不完善
一个城市的发展史是这个城市的民众一砖一瓦累积出来的,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故事,而针对这些故事,为了完整的体现这个城市历史进程,聚焦更多的历史文化工作的同时完成城市的现代化的建设才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所要做的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文化是历史研究与考量的重要依据,城市中的古建筑能够为在这个城市世代生存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留下一笔庞大的财富。在建筑设中一味的效仿他人的想法,会造成城市个性的消亡,民族特色的缺失,没有给予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又怎能在世界的建筑设计中点亮出彩呐。
3、中国建筑传统元素概述
3.1、斗拱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过斗拱传递道柱上。这是对建筑结构的一项巧妙设计,同时也是等级的象征,因此,后来渐渐淡出建筑设计舞台,仅作为装饰元素存在一部分的保留。在木构架之横梁和立住之间形成过度,使得横材方木相互重叠,前后伸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关系十分密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大小建筑的必用之物。斗拱的大小和比例依各时代的不同也略有分别,因此,斗拱的结构演变之序,成为鉴别古代建筑物以及考证其年代的基础方法之一。
3.2、雀替
雀替指的是梁枋与柱交接处的托座,其主要功能在于增加梁端剪力,并且能够使得梁枋跨距减少。随着时代的发展,雀替的形态逐渐多样化,形制丰满,其实用功能反而渐渐淡化,而逐渐趋向装饰的范畴。
3.3、博风
博风又称墀头,是山墙的侧面,即建筑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中间嵌放的凉快戗檐砖,一般采用雕刻花纹或人物作为装饰,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减弱,装饰性增强。
3.4、藻井
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于殿堂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坐像等,其形状多种多样,主要有方型、矩形、八角和圆形等。藻井主要分为方井套叠式、盘茎莲花式、飞天莲花式等,其纹样大多复杂而多变,新颖而美观。
3.5、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简瓦顶端下垂的构建部分,主要用于排水,造型基本为圆形或半圆形,后来逐渐以装饰作为主要的功能。
4、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在保证建筑物实用性的前提下,在其建筑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突出建筑特色,同时更有利于城市的推广,对现代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4.1、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
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这一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梁柱结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但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建筑科学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4.2、参考城市文化历史因素进行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建筑本身的特色相关,还应建筑物周边的建筑特色与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参考上述两个内容,并将相关文化因素融入设计中,既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增添建筑物本身的观赏性,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而参考城市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的建筑中,宁波月湖盛园、苏州姑苏人家当属其中的代表之作。
月湖盛园以江南院落为建筑改造蓝本,整个街区保留了传统江南三合院式建筑结构和风格,其中的建筑基本保留宁波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营造出昔日甫城商贾名流汇集的繁盛景象,传达出浓厚的宁波商帮文化,深刻还原了宁波的城市历史与人文底蕴。
“姑苏人家”项目继承了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将如诗如画般的风景与现代人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筑成为了园林风景的美丽景点。足不出户,即能观赏到艺术处理过的自然风景,品味着其中的苏州特有的园林文化。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建筑由于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更新的节奏和发展的要求,所以受到了冷漠。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领域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设计师们发觉中国传统的文化博大精深。对建筑设计领域而言,也悄悄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传统艺术的意识观念逐渐复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加上当代的流行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是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的文化相结合,将成为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罗仕棋.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13,02:23-24.
[2]张璇.论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D].河南大学,2013.
[3]邵秋红.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06:19.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房屋设计不是对原来的传统艺术进行照搬照抄,而是有针对性的将传统艺术的精华和当今的艺术特色的结合,使之融合的恰到好处,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方法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传承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髓,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殊的地域文化,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体现历史文化的建筑文化。
1、建筑的本质
人类建筑从生成之初,经历了多种形状和结构的演变,才有了房屋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的建筑材料渐渐从最初的草和树木,砖块和石头,到现在的钢筋加混凝土,还加上生态技术的结合和应用。因此,建筑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也从最初的防风雨和避寒暑,发展到与当今艺术和文化的结合,这是建筑设计中哲学观的升华。总结起来,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因此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内部空间,其形状和大小必须满足该建筑的各种活动的要求。上述这些在传统建筑中体现较多,如庭院、园林和亭子等形态都是建筑物对人类居住要求的具体体现。
(2)建筑是对季节和气候进行适当的调节,以便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建筑的外面,即墙体和屋面,要能够体现隔绝外界环境的作用,起到屏障作用,还能对光、热、声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控制。传统元素中的坡屋顶非常实用,体现了上述的一系列优点。
(3)建筑师会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因此对相关的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技术和土地面积等资源都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并且针对每种资源的升值情况,对建筑整体和所处地段整体增值进行准确的预算。
2、建筑设计中缺乏传统文化因素的原因
2.1、民众深层次意识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实施,国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外文化大量的流入,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建设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崇洋媚外的思想逐渐的深入到国民当中,因此传统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而在建筑上,为了加快国内城市建设的进程,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关心的是建筑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最多的是西方或是现代的建筑特色。
2.2、建筑设计师传统文化基础的缺失
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在“多一点宽容”和“仁者见仁”的思想滋润下,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牢笼,但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语言病毒的大泛滥。当前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创作设计时,更多参考关注的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多在意的是业主的要求,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缺失。建筑设计师创作形式的单一性也是受到世界环境的大影响,而简单的现代建筑设计并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针对于设计中仅仅保留的是建筑物使用的实用性,大量缺失文化内涵的建筑物的建设,使得许多建筑设计师们遗忘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是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基础上的一个损失,也是城市文化的损失。
2.3、城市规划的不完善
一个城市的发展史是这个城市的民众一砖一瓦累积出来的,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故事,而针对这些故事,为了完整的体现这个城市历史进程,聚焦更多的历史文化工作的同时完成城市的现代化的建设才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所要做的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文化是历史研究与考量的重要依据,城市中的古建筑能够为在这个城市世代生存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留下一笔庞大的财富。在建筑设中一味的效仿他人的想法,会造成城市个性的消亡,民族特色的缺失,没有给予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又怎能在世界的建筑设计中点亮出彩呐。
3、中国建筑传统元素概述
3.1、斗拱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过斗拱传递道柱上。这是对建筑结构的一项巧妙设计,同时也是等级的象征,因此,后来渐渐淡出建筑设计舞台,仅作为装饰元素存在一部分的保留。在木构架之横梁和立住之间形成过度,使得横材方木相互重叠,前后伸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关系十分密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大小建筑的必用之物。斗拱的大小和比例依各时代的不同也略有分别,因此,斗拱的结构演变之序,成为鉴别古代建筑物以及考证其年代的基础方法之一。
3.2、雀替
雀替指的是梁枋与柱交接处的托座,其主要功能在于增加梁端剪力,并且能够使得梁枋跨距减少。随着时代的发展,雀替的形态逐渐多样化,形制丰满,其实用功能反而渐渐淡化,而逐渐趋向装饰的范畴。
3.3、博风
博风又称墀头,是山墙的侧面,即建筑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中间嵌放的凉快戗檐砖,一般采用雕刻花纹或人物作为装饰,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减弱,装饰性增强。
3.4、藻井
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于殿堂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坐像等,其形状多种多样,主要有方型、矩形、八角和圆形等。藻井主要分为方井套叠式、盘茎莲花式、飞天莲花式等,其纹样大多复杂而多变,新颖而美观。
3.5、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简瓦顶端下垂的构建部分,主要用于排水,造型基本为圆形或半圆形,后来逐渐以装饰作为主要的功能。
4、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在保证建筑物实用性的前提下,在其建筑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突出建筑特色,同时更有利于城市的推广,对现代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4.1、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
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这一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梁柱结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但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建筑科学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4.2、参考城市文化历史因素进行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建筑本身的特色相关,还应建筑物周边的建筑特色与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参考上述两个内容,并将相关文化因素融入设计中,既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增添建筑物本身的观赏性,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而参考城市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的建筑中,宁波月湖盛园、苏州姑苏人家当属其中的代表之作。
月湖盛园以江南院落为建筑改造蓝本,整个街区保留了传统江南三合院式建筑结构和风格,其中的建筑基本保留宁波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营造出昔日甫城商贾名流汇集的繁盛景象,传达出浓厚的宁波商帮文化,深刻还原了宁波的城市历史与人文底蕴。
“姑苏人家”项目继承了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将如诗如画般的风景与现代人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筑成为了园林风景的美丽景点。足不出户,即能观赏到艺术处理过的自然风景,品味着其中的苏州特有的园林文化。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建筑由于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更新的节奏和发展的要求,所以受到了冷漠。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领域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设计师们发觉中国传统的文化博大精深。对建筑设计领域而言,也悄悄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传统艺术的意识观念逐渐复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加上当代的流行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是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的文化相结合,将成为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罗仕棋.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13,02:23-24.
[2]张璇.论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D].河南大学,2013.
[3]邵秋红.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