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病理、治疗比较复杂.大多数患者由于自知力缺乏,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疾病的疗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务人员还必需提供适合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1].为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和依从性的提高,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6-12月住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老年冠心病是一种病程长、病情反复、需要长期治疗的一种疾病.而老年人又是一组特殊群体的服务对象,如何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87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找出住院不同阶段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差别,加以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异常、炎症等引起的心肌功能及结构的变化,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属于持续心衰状态,临床症状表现为稳定心力衰竭,亦或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完成某活动或行为的自我感受、信念、判断,主要是指自身健康能力、治疗护理效果和自身影响力.对于恶性疾病患者来说,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决定其康复效果的关
2002年8月-2005年3月,我院五官科对33例患者于鼻内窥镜下行咽鼓管插管,进行鼓室吹张、注药,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