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国际化办学管理逐渐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管理虽获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等教育治理者要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内涵,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建设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推动学校办学管理的特色建设。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26-02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合作领域和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国际化办学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职能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和效果已经成为权衡教育质量及育人质量的主要依据。科学进行国际化办学管理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合理化发展的根本体现,亦是信息时代与多元社会深度结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与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育方向正相关。高校本身具备的国际化办学资源与能力是约束国际化办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诚然,部分高校存在学校内涵建设不足、教育服务功能欠缺,与区域经济增长对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存在矛盾,导致其国际化办学管理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就此来说,从教育管理发展维度探索国际化办学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是时下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合理化、健康化发展不可规避的焦点课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的淡薄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本质层面而言,指的是依据国际高等教育领域通行的观念、规范与原则指导、管理办学,强化国际交流与协作,进而提升国家或者高校办学水平,同时培育具备国际视角、熟知国际规则、参加国际竞争与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评价一所高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主要标准如下:管理队伍和管理体系国际化、科研和教育团队国际化、校友与学生的国际化、校内教师海外教育背景比例、课程国际化、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关系和合作项目数量、国际合作办学与合作科研项目数量等。尽管这些标准并非要求高校全部具备,但是国际化高校应在一个或者几个标准上存在重点突破。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并非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综合,其倚重的是校内国际化内涵的建设。但实际上,部分高校领导与教师并未明确认知这一点,而是重视外教聘请、语言教师海外培训以及开展具备显性特点的表象性活动,较少投入时间、精力思考当下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的内涵,国际化意识不足,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的树立更无从谈起。
(二)国际化办学管理模式不合理
办学管理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工作的特有组织形式或者结构体系,其是办学管理中各项要素的最佳组合,在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引导和规范作用。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模式尽管体现出多元化特性,如外教聘请、留学生招收以及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但是在部分高校实施国际化办学管理活动中,其办学管理真实状况却很难匹配多元化办学模式,往往会出现办学管理偏差。例如,在聘请外教层面,高校外教普遍被安排在语言类专业从事教育工作,而校内其他专业学生较少接受外教教学。所以,基于教育资源分配层面而言,部分高校除语言专业之外,其他专业明显缺少国际化教育资源,给国际化办学发展以及办学管理实效性带来反向影响。伴随高校办学资源不斷累积和办学条件的持续优化,多数高校均已具有培育留学生的资格,但是在招收留学生层面,仍存在生源质量低、招生规模小以及生源结构失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需消耗大量资金,多数高校仅停滞在理论维度的探究,并未落实到实践方面。因而,就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实际来说,如何整合及优化办学管理模式是国际化办学的核心问题。
(三)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待提高
办学管理水平作为权衡高校办学效果及育人工作的主要标准,集中表现了学校办学工作有效性和办学过程实效性。基于纵向维度而言,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国际化水准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基于横向维度而言,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国际化水平亦存在不同。此外,就高校内部各个专业或者学科的国际化办学而言,其办学管理水平亦不尽相同。尽管不同院校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偏低,亟待提升和优化是并无争议的热点问题。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偏低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层面:(1)部分学校国际化办学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办学管理经验。(2)缺乏国际化办学管理的主体意识,即教育工作者对国际化办学管理理念缺乏认知,对专业或者学科理论、实践教育发展着重聚焦在同行和国内,缺少广阔的国际化视野。(3)高校内部办学管理交流不足、外部欠缺办学协作,没有生成国际化办学管理合力。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
办学管理观念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对办学管理活动自身展开系统化思考与整体化感知之后产生的办学思想,其是高等教育办学管理活动有序完成和有效发展的灵魂所在。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的核心任务,高校应正确认知国际化办学管理内涵,从而明确国际化办学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反思的基础上,激发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生机与活力。国际化蕴藏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前进的趋势及方向,提倡国际化办学有着较强的时代特点,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国际化发展态势愈发明显。所以,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目的应着重培育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创新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际性高端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育仅能凭借国际化办学管理工作实现。因此,在国际化办学管理实践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究科学化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创新以往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知识与文化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知识获得方法的训练和引导,重视创新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的培养,令学生群体开阔眼界,可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创造。 (二)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
办学管理机制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工作中各项参与主体间内在联系、互相作用与其科学运作方法的结合,充分表现出办学管理工作的内在架构及既定功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作为系统化且复杂化的教育管理活动,基于高校办学管理整个流程而言,其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主要涵盖:预备、启动、监管、评价以及修正五个办学管理机制,这些机制的合理组合共同构成相对完善的国际化办学管理体系。诚然,以上述五个办学管理机制为依托,建设合理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是高等教育激活自身国际化办学管理潜能的重点所在。(1)在设定预备机制过程中应重点对办学资源实施最优化分配,为办学管理的国际化打下运行基础。(2)启动机制作为国际化办学管理的发起阶段,高校要强化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3)监管机制融通于国際化办学管理全过程,高校管理部门要将服务办学管理作为核心,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供给制度保障和实践规范。在特定阶段的国际化办学管理工作结束后,高校要按照办学评价结果,针对该阶段办学管理成效进行总结反思,同时探究并改正办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生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挖掘高等教育各项参与主体的内在办学管理潜能。
(三)建设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
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对现行合作办学工程的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建设师资团队、整合现有项目资源与新项目开发等。一方面,合作项目的教育管理涵盖:其一,在与合作方充分交流的同时督促有关院系尽快修订育人方案,确保育人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教育跟踪计划的有效落实;其二,校内教务管理,即维护日常教学秩序,合理化安排外教授课等;其三,搭建教育信息反馈系统,展开教育督导工作。另一方面,师资团队建设作为国际化办学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国际教育学院要按照校内师资储备现状拟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与教师选拔指标,在校内选拔骨干优秀教师,壮大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力量。另外,国际教育学院还应构建教师奖惩机制,每学期与每年度评选优秀教师并给予奖励,针对不合格或失范教师进行适当批评,创造积极竞争环境,进而推动师资团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高校还可搭建教师交流互动平台,使国内教师与外方教师凭借互联网优势与功能,随时随地探讨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管理国际化作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国际化基本发展规律实施国际化办学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培育国际竞争人才的主要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应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建设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从而逐渐优化生源质量偏低的尴尬局面,有效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萍,郭肖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高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72-76.
[2]伍宸,宋永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价值取向及绩效评估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6-12.
[3]伍宸.“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组织结构变革: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9,7(5):57-65.
[4]罗红芳,向天成.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路径探析:以铜仁学院国际化办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8(3):94-101.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26-02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合作领域和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国际化办学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职能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和效果已经成为权衡教育质量及育人质量的主要依据。科学进行国际化办学管理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合理化发展的根本体现,亦是信息时代与多元社会深度结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与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育方向正相关。高校本身具备的国际化办学资源与能力是约束国际化办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诚然,部分高校存在学校内涵建设不足、教育服务功能欠缺,与区域经济增长对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存在矛盾,导致其国际化办学管理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就此来说,从教育管理发展维度探索国际化办学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是时下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合理化、健康化发展不可规避的焦点课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的淡薄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本质层面而言,指的是依据国际高等教育领域通行的观念、规范与原则指导、管理办学,强化国际交流与协作,进而提升国家或者高校办学水平,同时培育具备国际视角、熟知国际规则、参加国际竞争与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评价一所高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主要标准如下:管理队伍和管理体系国际化、科研和教育团队国际化、校友与学生的国际化、校内教师海外教育背景比例、课程国际化、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关系和合作项目数量、国际合作办学与合作科研项目数量等。尽管这些标准并非要求高校全部具备,但是国际化高校应在一个或者几个标准上存在重点突破。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并非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综合,其倚重的是校内国际化内涵的建设。但实际上,部分高校领导与教师并未明确认知这一点,而是重视外教聘请、语言教师海外培训以及开展具备显性特点的表象性活动,较少投入时间、精力思考当下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的内涵,国际化意识不足,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的树立更无从谈起。
(二)国际化办学管理模式不合理
办学管理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工作的特有组织形式或者结构体系,其是办学管理中各项要素的最佳组合,在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引导和规范作用。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模式尽管体现出多元化特性,如外教聘请、留学生招收以及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但是在部分高校实施国际化办学管理活动中,其办学管理真实状况却很难匹配多元化办学模式,往往会出现办学管理偏差。例如,在聘请外教层面,高校外教普遍被安排在语言类专业从事教育工作,而校内其他专业学生较少接受外教教学。所以,基于教育资源分配层面而言,部分高校除语言专业之外,其他专业明显缺少国际化教育资源,给国际化办学发展以及办学管理实效性带来反向影响。伴随高校办学资源不斷累积和办学条件的持续优化,多数高校均已具有培育留学生的资格,但是在招收留学生层面,仍存在生源质量低、招生规模小以及生源结构失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需消耗大量资金,多数高校仅停滞在理论维度的探究,并未落实到实践方面。因而,就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实际来说,如何整合及优化办学管理模式是国际化办学的核心问题。
(三)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待提高
办学管理水平作为权衡高校办学效果及育人工作的主要标准,集中表现了学校办学工作有效性和办学过程实效性。基于纵向维度而言,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国际化水准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基于横向维度而言,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国际化水平亦存在不同。此外,就高校内部各个专业或者学科的国际化办学而言,其办学管理水平亦不尽相同。尽管不同院校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偏低,亟待提升和优化是并无争议的热点问题。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偏低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层面:(1)部分学校国际化办学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办学管理经验。(2)缺乏国际化办学管理的主体意识,即教育工作者对国际化办学管理理念缺乏认知,对专业或者学科理论、实践教育发展着重聚焦在同行和国内,缺少广阔的国际化视野。(3)高校内部办学管理交流不足、外部欠缺办学协作,没有生成国际化办学管理合力。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
办学管理观念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对办学管理活动自身展开系统化思考与整体化感知之后产生的办学思想,其是高等教育办学管理活动有序完成和有效发展的灵魂所在。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的核心任务,高校应正确认知国际化办学管理内涵,从而明确国际化办学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反思的基础上,激发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生机与活力。国际化蕴藏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前进的趋势及方向,提倡国际化办学有着较强的时代特点,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国际化发展态势愈发明显。所以,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目的应着重培育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创新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际性高端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育仅能凭借国际化办学管理工作实现。因此,在国际化办学管理实践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究科学化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创新以往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知识与文化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知识获得方法的训练和引导,重视创新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的培养,令学生群体开阔眼界,可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创造。 (二)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
办学管理机制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工作中各项参与主体间内在联系、互相作用与其科学运作方法的结合,充分表现出办学管理工作的内在架构及既定功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作为系统化且复杂化的教育管理活动,基于高校办学管理整个流程而言,其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主要涵盖:预备、启动、监管、评价以及修正五个办学管理机制,这些机制的合理组合共同构成相对完善的国际化办学管理体系。诚然,以上述五个办学管理机制为依托,建设合理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是高等教育激活自身国际化办学管理潜能的重点所在。(1)在设定预备机制过程中应重点对办学资源实施最优化分配,为办学管理的国际化打下运行基础。(2)启动机制作为国际化办学管理的发起阶段,高校要强化国际化办学管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3)监管机制融通于国際化办学管理全过程,高校管理部门要将服务办学管理作为核心,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供给制度保障和实践规范。在特定阶段的国际化办学管理工作结束后,高校要按照办学评价结果,针对该阶段办学管理成效进行总结反思,同时探究并改正办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生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挖掘高等教育各项参与主体的内在办学管理潜能。
(三)建设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
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对现行合作办学工程的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建设师资团队、整合现有项目资源与新项目开发等。一方面,合作项目的教育管理涵盖:其一,在与合作方充分交流的同时督促有关院系尽快修订育人方案,确保育人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教育跟踪计划的有效落实;其二,校内教务管理,即维护日常教学秩序,合理化安排外教授课等;其三,搭建教育信息反馈系统,展开教育督导工作。另一方面,师资团队建设作为国际化办学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国际教育学院要按照校内师资储备现状拟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与教师选拔指标,在校内选拔骨干优秀教师,壮大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力量。另外,国际教育学院还应构建教师奖惩机制,每学期与每年度评选优秀教师并给予奖励,针对不合格或失范教师进行适当批评,创造积极竞争环境,进而推动师资团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高校还可搭建教师交流互动平台,使国内教师与外方教师凭借互联网优势与功能,随时随地探讨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管理国际化作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国际化基本发展规律实施国际化办学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培育国际竞争人才的主要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应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观念,完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建设校内国际化教育学院,从而逐渐优化生源质量偏低的尴尬局面,有效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萍,郭肖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高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72-76.
[2]伍宸,宋永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价值取向及绩效评估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6-12.
[3]伍宸.“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组织结构变革: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9,7(5):57-65.
[4]罗红芳,向天成.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路径探析:以铜仁学院国际化办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8(3):94-10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