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奇突然接见我
转眼到1958年,害人的“共产风”“浮夸风”刮了起来,当时我是乡党委书记,总觉得那样干不行,可是究竟怎么办才对,心里也没有一点底儿。于是,又拿起笔来,给少奇写了第三封信。
到1959年,“共产风”“浮夸风”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刮越凶。什么“平山挖树砌凉亭”“亩产突破了万斤关”……种田人哪个心里没有谱儿,这样下去,社员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果实,全得糟蹋掉,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我又气又急,连着写了两封信给少奇同志,请他给我们指点指点,却始终不见回信。这以后,搞了次整风整社运动,我犯了“错误”,挨了批斗,最后停职反省。
1961年“五一”节过后不久的一个早上,我在食堂喝了碗米星儿难见的菜汤,来到塘边钓黄鳝。忽然,乡领导陪着省公安厅的干部来到跟前,说有首长要见我。我心想十有七八要进“班房”了……
到了炭子冲,一位首长向我走来,后边还有位个子高高的女同志。没等我开口,他先打起招呼来:“你是王升萍吧?”他摘下蓝呢帽子,又问:“王升萍同志,你认识我吗?”我一看,立刻想起家里挂的那张刘少奇主席的彩像。我高兴得赶忙跑了上去深深地鞠了个躬:“刘主席,是您,您老人家回来了!您好吧!”“你也好吧!”少奇同志一边答话,一边伸出手来。
少奇要我带头解散食堂
来到屋里,他和我谈起家常。谈到工作,他问我:“你为啥犯了错误?”“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
他听了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安湖塘的鱼池搞那么大,费了那么多的工,你也不养鱼,群众当然有意见。当干部的,什么事都要和群众商量,不能唱独角戏。百斤担子,十个人挑就很轻,一个人挑就很累嘛!我在东湖塘看了个‘万头猪场’,连百头都不足,不要搞那花架子。农村日子过得这么糟,你怎么也不来信呢?”“写了呀,每年都是一两封,先后给刘主席写了七封信。”
“可我只收到你四封信啊,近两年多没见到了。”“我也收到主席四封信。”
“说说看,那几封我没收到,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要查一查,是县里还是省里给扣下了,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我把后几封的内容,一五一十讲了一遍。他认真听着,王光美不停地记着。话音刚落,他立刻接着话茬问道:“你说说看,食堂到底好不好?”
我有所顾虑。王光美看出我为难的样子,说了一句:“他可能怕……”
“把你请来就是要让你讲讲心里话嘛!”
望着他那诚恳严肃的样子,我不能不讲,并向他如实地报告了有人饿死、有人逃荒的情况。
“食堂情况,以前我们也不清楚,讲有许多优越性,可以省劳动力,解放妇女等。下来一看,不是那么回事。专人煮饭,专人炒菜,专人砍柴,专人担水,半数的人做饭去了。在家里,哪有专人煮饭、专人挑水的,不都是早晨起来挑几担水,晚上回来砍点柴,一早一晚开菜地,吃过饭随手喂喂猪……食堂没有优越性,不省劳力,不省烧煤,这样的食堂不能再办。你能不能带个头儿,把它拆了?”
我胆怯地说:“报告刘主席,那我不敢,我是个犯了错误的干部,已经削职为民了。”
“但是你还是共产党员嘛,你回去商量一下,说这是省委工作组说的。”他又说:“刮‘五风’的错误,不能完全怪下面,中央要负主要责任。我回来是给乡亲们承认错误的。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少奇让我住他的房子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屋里高高兴兴地烧饭,忽然身后传来了亲切熟悉的声音:“怎么,食堂拆了?”我立即站起转身一看,果然是少奇同志。我高兴地报告说:“嗯,拆了,刘主席。昨天连夜开会,一说刘主席支持解散食堂,用不着动员,没一个有意见的。”他听后,说:“实事求是嘛,错了就改。”他看我是用装盐的陶罐烧饭,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了句:“唉,解放12年了,群众过日子连个锅子都没有。”又朝屋子四周仔细看了看,转了转,痛心地问道:“屋里怎么没得东西?”我连忙解释说:“这两年,‘五风’刮得凶,一会儿要拆房扒墙,一会儿要行动军事化,没多久,我已经搬了7次家。东西再多,也经不起这么闹啊!”
他若有所思地走到门口,指着对面旧居,诚恳地说:“纪念馆不要办了,把我家的房子,全部腾给乡亲们住。屋子里闲着的那堆木板,都拿去给乡亲们做门窗。王升萍,你先带个头搬进去。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你们有了房子,房子比这个好了,你们愿意搬再搬。”
(王升萍/文,摘自《刘少奇交往纪实》)
转眼到1958年,害人的“共产风”“浮夸风”刮了起来,当时我是乡党委书记,总觉得那样干不行,可是究竟怎么办才对,心里也没有一点底儿。于是,又拿起笔来,给少奇写了第三封信。
到1959年,“共产风”“浮夸风”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刮越凶。什么“平山挖树砌凉亭”“亩产突破了万斤关”……种田人哪个心里没有谱儿,这样下去,社员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果实,全得糟蹋掉,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我又气又急,连着写了两封信给少奇同志,请他给我们指点指点,却始终不见回信。这以后,搞了次整风整社运动,我犯了“错误”,挨了批斗,最后停职反省。
1961年“五一”节过后不久的一个早上,我在食堂喝了碗米星儿难见的菜汤,来到塘边钓黄鳝。忽然,乡领导陪着省公安厅的干部来到跟前,说有首长要见我。我心想十有七八要进“班房”了……
到了炭子冲,一位首长向我走来,后边还有位个子高高的女同志。没等我开口,他先打起招呼来:“你是王升萍吧?”他摘下蓝呢帽子,又问:“王升萍同志,你认识我吗?”我一看,立刻想起家里挂的那张刘少奇主席的彩像。我高兴得赶忙跑了上去深深地鞠了个躬:“刘主席,是您,您老人家回来了!您好吧!”“你也好吧!”少奇同志一边答话,一边伸出手来。
少奇要我带头解散食堂
来到屋里,他和我谈起家常。谈到工作,他问我:“你为啥犯了错误?”“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
他听了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安湖塘的鱼池搞那么大,费了那么多的工,你也不养鱼,群众当然有意见。当干部的,什么事都要和群众商量,不能唱独角戏。百斤担子,十个人挑就很轻,一个人挑就很累嘛!我在东湖塘看了个‘万头猪场’,连百头都不足,不要搞那花架子。农村日子过得这么糟,你怎么也不来信呢?”“写了呀,每年都是一两封,先后给刘主席写了七封信。”
“可我只收到你四封信啊,近两年多没见到了。”“我也收到主席四封信。”
“说说看,那几封我没收到,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要查一查,是县里还是省里给扣下了,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我把后几封的内容,一五一十讲了一遍。他认真听着,王光美不停地记着。话音刚落,他立刻接着话茬问道:“你说说看,食堂到底好不好?”
我有所顾虑。王光美看出我为难的样子,说了一句:“他可能怕……”
“把你请来就是要让你讲讲心里话嘛!”
望着他那诚恳严肃的样子,我不能不讲,并向他如实地报告了有人饿死、有人逃荒的情况。
“食堂情况,以前我们也不清楚,讲有许多优越性,可以省劳动力,解放妇女等。下来一看,不是那么回事。专人煮饭,专人炒菜,专人砍柴,专人担水,半数的人做饭去了。在家里,哪有专人煮饭、专人挑水的,不都是早晨起来挑几担水,晚上回来砍点柴,一早一晚开菜地,吃过饭随手喂喂猪……食堂没有优越性,不省劳力,不省烧煤,这样的食堂不能再办。你能不能带个头儿,把它拆了?”
我胆怯地说:“报告刘主席,那我不敢,我是个犯了错误的干部,已经削职为民了。”
“但是你还是共产党员嘛,你回去商量一下,说这是省委工作组说的。”他又说:“刮‘五风’的错误,不能完全怪下面,中央要负主要责任。我回来是给乡亲们承认错误的。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少奇让我住他的房子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屋里高高兴兴地烧饭,忽然身后传来了亲切熟悉的声音:“怎么,食堂拆了?”我立即站起转身一看,果然是少奇同志。我高兴地报告说:“嗯,拆了,刘主席。昨天连夜开会,一说刘主席支持解散食堂,用不着动员,没一个有意见的。”他听后,说:“实事求是嘛,错了就改。”他看我是用装盐的陶罐烧饭,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了句:“唉,解放12年了,群众过日子连个锅子都没有。”又朝屋子四周仔细看了看,转了转,痛心地问道:“屋里怎么没得东西?”我连忙解释说:“这两年,‘五风’刮得凶,一会儿要拆房扒墙,一会儿要行动军事化,没多久,我已经搬了7次家。东西再多,也经不起这么闹啊!”
他若有所思地走到门口,指着对面旧居,诚恳地说:“纪念馆不要办了,把我家的房子,全部腾给乡亲们住。屋子里闲着的那堆木板,都拿去给乡亲们做门窗。王升萍,你先带个头搬进去。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你们有了房子,房子比这个好了,你们愿意搬再搬。”
(王升萍/文,摘自《刘少奇交往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