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图通过其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并且为学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89-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机械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一项长期学习培养的任务。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力,成为一个会学习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组织管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更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将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二、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方式十分强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首要责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意识的培养随时随刻,无处不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地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的氛围、情境,是培养、激活创新意识的基石。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良好的氛围,就是促进公平与竞争的统一,就是表扬、激励、鼓励的体现。良好的氛围可以使他们乐于思考和探究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才可以萌发创新的意识,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创新的乐趣。
三、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才会积极主动,才会充满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探究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究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探究问题;让学生巧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探究问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再次“警醒”我们:学生的头脑不再是被灌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炬的导火线,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无尽地燃烧。
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不强调知识创新以及由此所需的创新能力。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容器。由此形成的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矛盾。斯宾诺莎说得好:“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要害在于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力,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差异上很大,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学生们活跃思维,积极发言,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究性学习,既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符合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其本质是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起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整合,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符合现代教学教育理念的要求,符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作为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漸进地系统进行培养。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是必须坚持的辩证态度。探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尚不成熟,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唯其如此,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扎根、发扬光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89-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机械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一项长期学习培养的任务。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力,成为一个会学习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组织管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更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将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二、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方式十分强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首要责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意识的培养随时随刻,无处不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地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的氛围、情境,是培养、激活创新意识的基石。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良好的氛围,就是促进公平与竞争的统一,就是表扬、激励、鼓励的体现。良好的氛围可以使他们乐于思考和探究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才可以萌发创新的意识,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创新的乐趣。
三、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才会积极主动,才会充满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探究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采用讲授的方法,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究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探究问题;让学生巧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探究问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再次“警醒”我们:学生的头脑不再是被灌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炬的导火线,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无尽地燃烧。
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不强调知识创新以及由此所需的创新能力。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容器。由此形成的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矛盾。斯宾诺莎说得好:“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要害在于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力,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差异上很大,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学生们活跃思维,积极发言,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究性学习,既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符合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其本质是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觉认知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起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和觉悟培养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探索、研究、整合,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符合现代教学教育理念的要求,符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作为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漸进地系统进行培养。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是必须坚持的辩证态度。探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尚不成熟,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唯其如此,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扎根、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