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新时代学会工作的着力点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已步入更加追求质量和公平的新时期,对教育科研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教育学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吉林省教育学会的多年实践,提出若干着力点:围绕党和国家及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推出更前沿、更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加强国家与地方教育学会之间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协作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活动、专业活动的质量;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教育类学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教育学会;工作着力点;教育改革;研究成果;自身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6-0026-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6.005
  我国教育已步入更加追求质量和公平的新时期。在中国教育学会40周年华诞之际,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分别对教育学会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和指导性的讲话。批示和讲话肯定了40年来教育学会组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学术研究、教改实验、教育科学普及、咨询服务、提升教育质量等工作的成绩,指出了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教育学会作用、做好教育学会工作的前行方向和重点任务。其中,涉及新时代教育学会的基本职能、重点目标、实现任务的途径等,非常振奋人心。此前,教育部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要科学总结教育学会工作的办会理念和实践,探讨未来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研判、明晰工作的着力点。显然,这对于统一各种认识、明确使命担当、开创新时代教育学会工作的崭新局面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一、吉林省教育学会的办会理念和实践探索
  吉林省教育学会诞生于1979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日益发展、成熟、壮大,已走过40多年的光辉历程。现学会拥有个人会员24 321人、团体会员710个、专业委员会42个(覆盖绝大部分传统学科和新学科)、分会7个,个人会员遍布吉林省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团体会员涵盖全省市(州)、县(市、区)两级教育学会,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市(州)、县(市、区)两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科研院所。长时间里,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由教育厅厅长兼任,另设主持工作的副会长和秘书处专门工作机构,后改成与全国统一的体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均设有分管领导,同时接受审批注册机关的依法监管。一批省级教育类学会组织由其专业委员会发展而来。吉林省教育学会当前为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评定的5A级社会组织,被全国社科联评为优秀学术社团。
  近年来,吉林省教育学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一线、现代治理”的办会原则,开创了“学术立会、服务兴会、民主强会、依法办会”的工作格局,开展了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工作,多数业务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是坚持以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强化校本研究为核心任务,积极推进重点课题研究和区域主导课题的示范推广等工作,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深化课题管理创新,完善规划课题和校本小专题研究的管理工作;以校本研究为重点,围绕提升校本研究水平与层次,强化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基本目标,持续组织中小学科研骨干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师等人员参与的高级研修活动;精心组织学会阶段性主导课题“教育创新与构建区域现代优质教育体系的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小学主题研修”的推广和实验研究工作;深入探索优秀科研成果再提升与实验研究性成果推广等各项工作。
  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专业活动,拓展和深化横向与纵向的协作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全局性的新的重大问题研究等,提高吉林省教育学会的学术引领水平和教育科普能力,活跃全省的教育学术氛围。一方面,精心策划和组织全省范围内的高端学术活动,如组织长白山教育论坛,主办“第六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暨教育家成长联盟五次会议”,联合举办“家校合作大会”、第十七届小学课程观摩大会等学术活动;另一方面,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团体会员围绕教育教学和区域教育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有内容、有特色、有规模(覆盖面)、有质量的活动,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起到了交流、示范作用。三是以“两创”“两会”和“四型建设”为基本载体,坚持现代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全省教育学会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的全省教育学会系统创建标准化学会活动和创建“两先一优”(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会员)活动受到了各地教育部门和各专业委员会的重视,成为全面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创新新时代学会工作方式的重要抓手,调动起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当前已有一批学会进入标准化行列。年初召开的全省教育学会系统工作会议与年中召开的全省教育学会系统工作经验交流会,能够突出主题,重点交流、研讨主要方面的工作和敏感问题。“主题鲜明、安排集约、内涵丰富、品质高端、引领全省”成为吉林省教育学会的办会宗旨和風格。我们在省、市、县三级学会中持续开展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法治型、服务型学会秘书处活动。“两创”“两会”“四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日益显现出其对推动全省教育学会工作的强大支撑作用。
  四是自觉履行社会组织责任,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强化活动的公益性和规范性,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与北京中图弘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图书捐赠活动,与吉林省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面向高考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活动,与吉林省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与有关方面联合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广泛赞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是突出四大基本建设,强化基础工作,提升学会组织的现代化水平。学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官网建设、会刊建设、专家资源库建设,在攻坚克难中稳步推进。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当前已被推广至全省,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样板。   六是积极应对新形勢和新挑战,坚持方向,保持定力,与时俱进,强化使命担当。经过多年努力,吉林省教育学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坦途,但仍存在接受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力度不够大、学会系统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教育智库建设不够持续、个别地区教育学会组织内部治理不够健全等问题。今后应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通过增加会员对学会工作的与认知度、参与度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措施。
  二、对教育学会事业发展主要着力点的认识
  中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203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没有一流的质量,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科研,就很难有一流的教育,已为当前的教育实践所证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先验、支撑和引导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科研产生了非同以往的强烈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会工作任重而道远。纵观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和充分发挥教育类(学术类)社会组织在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有功能和价值。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批示和讲话、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做出的系列部署,使我们对此加深了认识。一段时间以来,有学会工作者指出,目前实施的宏观政策不利,政府及政府部门支持不够,体制不顺、发展环境趋紧成为学会组织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并因为这个误判导致工作处于观望、停滞状态。这种看法有待商榷。细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以及中央“两办”先后下发的相关文件、国家颁发的法规,中国教育大会的部署和教育部、民政部的一系列具体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的规定,不难发现,其已经为新形势下发挥教育类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做出了比较明晰的制度安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治环境、领导环境、保障环境等。但是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形势,明晰工作思路,尤其是要把握好工作前行的着力点,在更高层次上务实办会、规范办会,有所作为。应努力实现有为与有位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当下努力与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总体来看,这是能够统一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部分同行提出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吉林省基本不存在或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里,试结合吉林省的当前态势,对现在和未来教育学会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着力点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与同行讨论。
  一是更加紧密地围绕党和国家及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尽可能推进一批真正具有重大理论、实践意义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研究或讨论课题,推出一批更有质量、更加前沿、更接地气的研究成果,满足理论和实践需求。这是教育学会在新时代的基本使命和担当所使然。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关于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表述”的研究、关于教育工作如何坚持“三个面向”指导方针的具体研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成果通过立法变成了国家意志。又如,在前一个时期,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关于深化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关于国家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的首肯和采纳。诸如此类研究课题及其成果高质量地服务了国家大局,又彰显了作为,有效示范、引领了地方学会的工作。回想当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建立教育学会,并确定负责人建议名单,给予了学会无限的厚望。当前教育热点难点任务很多。比如,新时代教育公平与质量协调发展问题,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方向、目标、基本途径问题,教育与政治、经济、民生的关系问题,政府教育履职与人民群众满意关联度问题,各国教育国际化趋势比较问题,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建设问题(包含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总体评价等),后疫情时期学科教学问题,现代教育强国之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历史方位和思路问题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新生力量、新生事物在挑战成说。因此,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下功夫研究好《“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并精心地组织好相关力量。“十四五”必将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时期,也是教育科研更有作为的时期,吉林省将积极参与并做出贡献。
  二是更加重视加强国家与地方教育学会之间多层次、多类型的协作研究和各种业务联系,强化上下协调、互动,密切分工、协作,联合攻坚,共同开辟新形势下学会办会工作的新局面。笔者认为,中国教育学会与地方教育学会的合作是事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科学研究内在规律的要求,是学会章程所规定的学会组织与其团体会员之间联系的刚性要求,也是各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我国国情之下教育科研和教育学会组织的一大特点和发展规律,也是我们学会组织的一种巨大而特殊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吉林省引进并积极参与组织的第十七届小学课程观摩大会、中国家教合作大会、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暨教育家成长联盟的五次会议等,由于地方与北京方面密切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既提升了活动的学术影响力,又有力地推进和活跃了全国和地方工作。这是学会活动既“顶天”又“立地”的组织和思想基础。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多年的教改实验区工作,可与地方更紧密地合作,既有利于实验区出实验成果,又有利于实验成果在基层的推广普及,达到预期的目的。地方教育学会可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同组织重要学术活动,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有些“国家级”课题可委托地方参与管理,共同举办实验区、校,等等,以使合作领域宽阔且拥有无尽的生命力。
  吉林省教育学会建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与地方学会工作上的密切沟通和联系,尤其是关注其开展业务上的呼声、需求和工作中遇到难题的研讨。比如,2013年以来,我们已走访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两轮,开展调查研究,或听取、沟通工作意见,或帮助总结先进经验。“哪里有需求和困难,就到哪里去”,这不是随意干预地方的工作,而是依据学会章程和相关政策平等地与大家(包括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的同志、学会的同志)分享相关成果、意见和信息。事实上,吉林省教育学会一直在参与省内的国家实验区的全部工作,受益甚多。按照《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做好委托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这体现了因依章程服务而受到各地由衷称赞的良好作风。区域内各教育类社会组织之间也应密切分工合作,共同为教育事业服务。   三是各级共同努力,積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世界教育强国进程中发挥学会组织特有的对外沟通和合作交流作用,充分发挥学会的现代教育智库作用。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打开国门,立足本土、扎根本土、服务本土,面向世界、面向历史和人类共同的未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建设教育大国、强国的过程中,决不可闭门造车,仅仅自我循环、欣赏、陶醉,漠视、回避或鄙视世界上各类尖锐的现实问题和教育问题。在教育领域,谁也不能搞“单边主义”,否则只会自甘落后。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学会具有自身特殊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可以探索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或“请进来”,广辟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更多的真知灼见,更有为并体现价值;另一方面,引领全国和地方教育工作、学会工作不断地提高层次和水平,扩大影响。目前,需要国际范围比较、借鉴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现代化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及应对问题,职业教育的特征、类型问题,新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问题,新冠疫情下全球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应对问题,家校合作的模式、机制问题,高中教育与大学衔接问题,精英教育(卓越英才培养)的定位、途径问题等。有些问题亟需全球共同研究、应对,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影响力。地方学会组织应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努力,多开展富有特色的国内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势。调查发现,目前无论国家、省市还是基层层面,教育学会组织的智库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很多,主要与思想认同、业务定位、学术氛围、队伍专业素质有关,有极大的努力和改进空间,有关部门应为学会组织对外交流和办好智库多提供有力条件。
  四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学校和研究机构)所开展的学术活动、专业活动的质量,扩大其渗透力、影响力。(1)质量是学会学术活动和一切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和指导学会研究工作,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始终把握正确的办会方向,严格学术规范。在重大学术和专业活动中,鼓励、倡导多一些探索和思谋,多一些争鸣和讨论,多一些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多一些中外比较的多学科融合研究,用扎实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教育学科发展多贡献知识、理论,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进步多贡献思想,为教育学术研究多贡献经典,为中国教育大步走向世界多提供范例。(2)教育科研应在跨界融合中走向成熟。省级学会一般承担着国家委托课题、省本级规划课题、市级和县级学会课题3个层面课题的日常管理、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将三者有机统筹起来,可以相互“给力”。(3)坚持学理性与应用性结合。通过高端培训、主导课题引领、强化校本教研等方式,重视并逐步解决基层校长、教师“想做科研”但“不会做”“做不好”的问题。教育科研必须重视这个“源头”。在中小学普及课题立项、校本科研、主题研修、课题结题、论文撰写、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知识。(4)规范专业委员会的管理,确保健康、持续发展。会员发展向薄弱学科、欠发达地区倾斜。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必然是能推进教育变革、进步的研究,我们要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学术社会组织而努力,为技术风行时代教育理论之应对和创新做出贡献。
  五是重视和加强对新形势下教育类学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在建设扎根本土、面向未来、国际水平的现代社会组织方面更有作为,做出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已对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思路、目标、任务,实践中尚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研究、明确、规范和落地。如,学会的宗旨、功能,办会原则、体制与机制,组织人员及其财政,政府与企业、事业、社会组织职能边界,社会组织党建的隶属关系等。这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国家层面和地方的合作研究和探索尤有必要。要重视研究和探索的全球视野和超前性,关注国际社会学术界的教育研究范式之争及其动向。要十分重视各地和基层出现的多种创新性举措,多开展试验,促其不断提升、完善。要倡导良好学风,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吉林省教育学会已有农村初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和民族化实验研究、李元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研究等10大主导性课题,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催人担当,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孙春兰副总理和陈宝生部长的批示和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厅的相关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与省内各教育类社会组织持续合作,保持定力,开拓思路,尽锐出战,积极实践,做好新时代教育学会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政治建会服务立会学术兴会科学治会[J].中国教育学刊,202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N].吉林日报,2020-4-15.
  [3]潘懋元等.《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解读[J].教育研究,2019(11).
  (责任编辑:刘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是“权威”,学生是被动接受音乐知识,教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方法与条件,因此,音乐教学效果较差。而在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的作用从原来的主动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转变为主动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教育强国战略的推进离不开西北地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农村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上好学”成为农民新的教育诉求。以甘肃省为对象的调查发现,城镇化进程的加剧致使农村生源锐减,“小校小班”成为农村教育的新特征。农村学校师资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问题堪忧。西北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的破解需要开展教育精准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办好小规模学校
期刊
一提起阅读,大家就会想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联想到现在每次的质量调研中有大量的阅读题目,老师们总是感叹,教材上的内容就这么一点,课时又这么紧张,哪有什么时间再去给学生单独训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肓负着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
期刊
[摘要]教育家是教育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时代发展呼唤当代教育家,立德树人更需要当代教育家。基于教育家内涵和教育家精神,文章以情境教育创始人、当代教育名家李吉林为例分析教育家的成长路径发现:教育信念是教育家成长的开始;感知探索实践是教育家成长的必经,思考学习凝练是教育家成长的蜕变,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成长的引领。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家精神;成长路径;李吉林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课题组基于对137所“双一流”大学教师社会兼职行为规范的专门文件、大学章程以及其他文件的分析,了解了“双一流”大学对教师社会兼职管理现状。其中,“双一流”大学存在内容规定不清、教师社会兼职管理认可度不高,以及教师社会兼职合理引导缺乏等问题,阻碍了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规定、重视教师流动问题,以及制订教师兼职负面清单等改进策略,以进一步促进“双一流”大学
期刊
[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进入质量提升、结构调整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对高校“三全育人”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汕头大学在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时期,积极探索并围绕“三全育人”这一主线成功打造“七维”思政工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汕头大学“七维”思政工作体系的多维构建与实践创新为新时代“三全育人”模式提供了特色方案,也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参照。  [关键词]“三全育人”模式;思想政治工
期刊
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情报,做出评判。它是和反馈、矫正等过程密切相关的,它贯穿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运行过程的始终。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评价是教学手
期刊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11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层次)、经费投入、课程设置等进行比较发现,省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的“降质提速”风险。本科院校办学“专科化”倾向严重、学科建设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地方高校专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被严重挤压、经费保障校际差异显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培养标准不一。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浙江省高校培养幼儿师资的能力,也制约了弱势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
期刊
[摘要]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PBL”教学在学校三年开展的优势,结合“对分课堂”特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  “对分+PBL”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力、思维力,实现心理课堂的“助人自助”育人目标。  [关键词]对分课堂; PBL教学;心理
期刊
[摘 要]随着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已近过半,行业特色高校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了进入重点建设行列,各学校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本文采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对高校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离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校间存在着诸如大面积更名、学科重叠、盲目增设学科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大优势学科群投入,避免盲目扩张、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创新交叉学科,建设和制定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