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一切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才能使学生成才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必须塀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浅谈几点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自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于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外,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形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解题办法,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答难的目的。如教学《凡卡》这课时,学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不好,凡卡为什么不趁他们去做礼拜时,偷偷地回爷爷那里去?”“他没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吗?可以偷一双穿着跑。”“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他会来救凡卡吗?”等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认真读书,能充分发挥想象,并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由学习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巧设问题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习惯包括认真的习惯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教师在教学课文前,让学生从报刊上、课外书、或上网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这对于学生学习课文大有帮助。
  四、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并逐步转向让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这样就可以节省课堂自学时间,并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的方法很多。首先是指导学生阅读“预习”部分,弄明白里面有几项要求,再结合本课的训练重点,确定阅读的任务。其次,反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三,自学课文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第四,边读边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五,根据课后“思考习题”,认真阅读,找出答案。第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用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或写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这样,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能自主地学习。
  总之,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
其他文献
《蜀道难》与《琵琶行》皆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毫无疑问,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一曲华章《琵琶行》,令无数“天涯沦落人”为之泣泪。作者运用大量的拟声词、叠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那震撼人心的力量。琵琶女通过时而高
期刊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一剂良药,抚平你心中的伤痕。”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呢?如果他们写出的好文章没有得到适合的认可与赏识,那岂不是一件憾事?所以,处理好作文讲评课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最佳平台,同时,也是给写作困难的学生创造一次契机。通过作文讲评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名家经典作品,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由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学习此类课文,能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 。  一、数次尝试,雾里看花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曾有过
期刊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几轮教学改革,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仍然被单一的“讲读”和“串讲”主宰。“讲读”和“串讲”是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缺
期刊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具有个性的人物肖像等,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如何使美学主体(学生)感知审美客体(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  一、在朗读中显示的自然美  1、富有魅力的范读  教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只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做到既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一)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
期刊
作文指导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学生交作文,教师评改作文。由于学生的生活往往局限于家庭、学校、课堂、宿舍。接触的人也往往是身边的亲人、老师和同学。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生活范围太窄,再加上平常缺少观察和思考,缺少体验和感悟,久而久之就越来越觉得作文没内容写,也越来越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写作的兴趣和激情也就漫漫地越来越没有了。教师也因此越来越觉得作文难教,作
期刊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君不闻刘勰曰“水含珠而生色,山蕴玉则生辉”?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如此,其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应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张扬个性,实现课堂活动的多姿多彩。  一、创设情境——开放式教学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