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制剂,咯萘啶敏感性现场体外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恶性疟原虫对新抗疟药敏感性现场体外监测方法,指导药物敏感性监测。对照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在自制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醚及咯萘啶测定板中测定了以4种药物的敏感性,测定成功率分别为79.4%,79.8%,78.6%及77.3%,与WHO提供的氯喹板及阿莫地喹(氨酚喹)相同;疟原虫抑制率亦与氯喹板及阿莫地喹板相似,均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依次上升,提示自制测定板药物稳定,
其他文献
首次对全省血防健教工作进行中期系统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结果表明:四川省在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策略中,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与基线调查
本文对脑型和混合型猪囊尾蚴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特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与患者CT表现及吡喹酮治疗第一个疗程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高颅压情况存在一定联系。人工免疫复合
作者等间日疟流行区的四川筠连县四方村对QBC法与姬姆萨厚血片染色法进行了现场应用诊断间日疟的对比研究。血液标本来自161各自愿供血的村民,其中男性83名,女性78名,年龄自4月于78岁。从指法
本实验结果证明血吸虫感染免经吡喹酮治疗后循环表膜抗原逐渐下降。用斑点—ELISA检测结果表明:接种4条及10条尾蚴的家兔于治后3个月,接种50条及100条尾蚴的家兔于治后6个月循环表膜抗原转为阴
24例肝泡型包虫病(泡球蚴病)患者,均来自四川省甘孜州牧区,男19例,女5例,年龄22~71岁(平均44岁);病程1月~16年(8例<1年,16例≥1年);按临床表现分为四型:单纯肝肿大型,8例,梗阻性黄疸型,7例,巨肝结节型(又名类肝癌型),6例;远处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大潮中创刊发行,与读者见面了。我愿借此机会向全国寄生虫病学界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实用寄生
1994年5-6月随机抽样监测了55个流行村。结果,人群感染率0.88%(147/16684),耕牛感染率3.81%(92/2415)。估计全省有病人85283例,病牛10223头。较项目执行前分别下降了54%和75%。查螺1726155m^2,活螺密度5.53只/0.11m^2,感染率0.003%,感染螺密度0.00016只/0.11m^2。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度较
1984-1996年终止防治措施期间,对70例马来线虫微丝蚴血症者自然阴转情况观察,微丝蚴密度≤50条/120μl的微丝蚴血症者在5-7年中有94.12%-100.00%阴转;〉50条/120μl的微丝蚴血症者可维持10年以上。微丝细密度与自然阴转率呈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