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通扑通我的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身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过度的情绪反应会以一定形式表现在躯体上,躯体化症状又会进一步影响情绪。在本案例中,来访者由于过往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陷入了“焦虑—身体不适—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心理教师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最终帮助来访者渐渐走出了身心双重紧张的困境。
  〔关键词〕躯体化症状;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0-0044-03
  一、个案简介
  小倩(化名),女,初二,三个月前突发心脏不适,具体表现为无预兆的心跳加速、加重,失眠时能听见心跳声并感受到身体随心脏震动。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判定小倩的心脏没有异常,出现问题和平时太过焦虑紧张有关,嘱咐她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
  可小倩不这么想,她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她因此不时失眠,非常焦虑,情绪起伏大,时常哭泣。原本热爱运动的她不再随意跑跳,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她总觉得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非常羡慕其他健康的老师和同学。另一方面,经过医生的诊断,家长也不再担心,而小倩也不知道如何跟好朋友们说,觉得他们大概也无法理解自己,因而感到非常孤独。
  最后,小倩自述,从小到大,不仅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己也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事事要做到最好的人。现在的情况令她非常难过,医生说她的症状是由于平时压力过大,焦虑引起的,她为此非常自责,觉得全都是自己的错,一切都要怪自己。很多事情都看不到希望,以前的憧憬都落空了,她迫切想要回到以前,她必须快些好起来,不然以后就“完了”。
  二、问题分析
  对小倩来说,在生活中,她努力积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想到突然出现一只拦路虎,让她平顺的生活“戛然而止”。顺利的成长经历,追求完美、自我苛责的特质使得她在遭遇挫折后深受困扰。她要求自己“必须”快些好起来,“应该完全”回到过去的生活和状态,那样才是好的,“完美”的,这是她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挫折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陷入强烈的自责自罪情绪中,这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如果无法回到过去,那么自己就“完了”,这样一种糟糕至极的灾难化想法把她推进了焦虑、悲伤的深渊。我们知道,躯体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小倩因为过往压力过大,焦虑紧张,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症状,现在这些症状又加重了她的情绪负担,两者相互作用,难以拆分。
  三、辅导方案
  渐进性肌肉放松是一种放松疗法,是通过有意识地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绷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同时有意识地感受身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使个体掌握主动松弛的过程[1]。这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放松方法,有助于个体降低焦虑水平,改善生理机能。放松训练将有助于改善小倩深受身心双重紧张的困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了合理情绪疗法(REBT),这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核心是ABC模型,A是诱发事间,C是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与大众所持有的一般观念不同,A并不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在这之中,存在着一个桥梁B,即个体对A的信念,这才是产生C的根源。该疗法认为,情绪在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的情绪不仅起源于这些信念,而且会因为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控制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2]。显而易见,小倩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信念,只有帮助她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她才能逐渐从目前的状态中走出来。
  四、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关注接纳,准确共情
  第一次出现在咨询室的小倩,非常悲伤,这一方面源于她迫切希望摆脱现状,但又不知从何做起的无奈;另一方面,周遭的人无法理解她的心情,她因此愈发感到孤独和郁闷。
  初次咨询,我非常耐心地倾听了她的叙述,并不时以点头和简单的语言应答來回应她,当小倩说“我觉得我周围的人都不会理解我,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我爸爸妈妈也觉得我是在小题大做”时,我立刻回应:“也许别人认为这是小事,但是对你来说很重要,你非常努力地想要去解决它,我可以理解你急迫焦灼的心情,你现在非常难过,希望可以得到帮助。”小倩听到这番话,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初次咨询结束后,小倩表示,今天自己至少把很多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也有人愿意倾听和相信自己,心里感觉舒服了很多,我和小倩约定了下周的同一时间继续第二次咨询。
  第二阶段:初试肌肉放松,尝试记录情绪
  第二次咨询,小倩如约来到咨询室,她描述自己最近的状态时好时坏,不发作的时候,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努力精彩地生活下去,可一旦发作了不适,很多悲观消极的念头又会涌上心头,失眠和哭泣的情况依旧存在。
  小倩描述完后,我邀她坐在放松椅上,调整到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坐姿,待小倩调整好后,我向她介绍了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告诉她这个方法的作用和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帮助放松,小倩欣然接受并表示愿意在我的帮助下尝试这种放松的方法。我通过语言指导小倩采用先绷紧5~7秒再放松的方式,依次从脚趾、脚背、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背部、肩部、颈部、大臂、小臂、手指进行放松练习,并在放松的过程中尽量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受上。在进行了两次练习后,小倩向我分享了她的感受,她觉得自己似乎还不太能掌握要领,但比起之前总是焦虑的情况,现在有所好转,她开始尝试放松了。
  在结束放松练习后,我同小倩讲到了她之前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她飘忽不定的情绪,她也感到自己的情绪起伏太大,于是我给她布置了第一次家庭作业,让她记录下自己发作不适时的内心想法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同时将提前准备好的放松训练指导录音交给小倩,嘱咐她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放松练习。   第三阶段:纠正信念,持续放松
  第三次咨询,小倩首先向我报告了她做放松训练的感受,她认为自己稍稍比以前放松一些了,晚上的失眠情况也稍有好转,我对她的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她继续使用肌肉放松法来帮助自己放松身体上的紧张,克服心理上的压力。
  接着,小倩拿出了自己记录情绪的本子给我看,我看到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就这些问题与她进行辩论。
  师:小倩,你在本子中写道:“我必须回到以前的状态,不然我以后就没有希望了。”是吗?
  小倩:是的,我觉得自己以前的状态非常完美,我希望回到过去。
  师: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状态是完美的呢?
  小倩:就是每天都很有活力,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进步,可以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现在缺乏活力,学习上也没有取得进步是吗?
  小倩:是的,我没有任何进步,我很难过。
  师:你有因为身体原因请假耽误学习吗?
  小倩:没有,我一直都没有耽误学业。
  师:看来你一直在不断学习,你最近学到了新的知识吗?
  小倩:学到了很多,每一科的老师都在讲新课,学习了很多新知识。
  师:那看来你在知识上是有很多新收获、新进步的,你认同吗?
  小倩:我认同。
  师:可你却說自己想要回到每天都努力进步的“完美”状态,你现在不就是在进步吗?
  听到这里,小倩垂下眼睛,思索了一会儿,扑哧一笑:好像也是呀。
  师:你以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犯错或失误吗?
  小倩:会的。
  师:比如?你可以讲得具体一些。
  小倩:比如我也有考不好的时候,偶尔也跟父母顶嘴,有时候也会和好朋友闹别扭。
  师:你总是用“完美”来形容你过去的生活,可你也指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小倩:啊……老师的意思是,我以前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完美的。
  师:小倩,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还想到了些什么呢?
  小倩:嗯……我以前不完美,但也能很好地生活,现在虽然也不完美,但以后……
  师:对,看来你已经明白了,即使你是不完美的,但这并不代表你未来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小倩:啊,老师,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到了这里,我使用理性情绪想象技术帮助小倩在糟糕的情况和负面情绪出现时,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同时让她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在语言,用“如果……那可能会有一些”,“即使……但也不是那么糟糕”等替换“必须”“应该”“最好”“完美”。
  第四阶段:整合回顾,增强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训练和对不合理信念的纠正,小倩渐渐能够接受现在的自己,即使她是不完美的。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我们就过去的咨询进行了回顾,我充分地肯定了小倩的努力和改变,并相信她今后会越来越好,小倩也认为自己比以前坚强了一些,希望自己可以一点一点进步。
  五、咨询效果
  在咨询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同小倩在课后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她表示自己虽然还偶有一些身体不适,但基本上可以很快地调整情绪,也逐渐开始锻炼身体,负面情绪出现得越来越少,在学习和与人交往时能够更专注,注意力也不再总是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渐渐地,她对学业和生活慢慢有了一些期待。
  六、咨询反思
  此次咨询的来访者是一个老师和家长眼中听话的好孩子,她自律、努力,对自己有严格要求,但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好孩子”总是事事争先,有很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在犯错或失误的时候,容易产生自责自罪的情绪,给自己极大的心理压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放松和努力对他们来说一样重要,如何给自己减压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参考文献
  [1]侯永梅,胡佩诚.渐进性肌肉放松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7):1331-1336.
  [2]陆明.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6):118-120.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成都,610041)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其他文献
一九四一年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绿色的帷幕》时,另一位前辈南方女作家凯塞琳·安·波特曾为这位青年女作家的成名作写过序,她谈到韦尔蒂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个人经历不值得一提。”但是二十余年后,韦尔蒂再次受传记作家的请求提供其本人的历史,她的回答依旧是“除却个人身边琐事,实无可称道;因为这些日常琐屑对广大世界来说,既不动人又缺乏戏剧性。”实际上,她源源问世的创作,早已使她成为美国
哲学也可以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    本世纪以来,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产生,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洪流更加汹涌澎湃,涌现出很多新的跨界学科。控制论、信息论与系统论对哲学的冲击最大,不仅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而且要改变哲学的研究方式。这“三论”是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的桥梁,它们将使哲学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信息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基本环节。具体一点说,信息概念是现代认识论的一个范
最近伯纳德·马拉默德出版了他的自选集《伯纳德·马拉默德故事选》,是由作者亲自把三十余年来的作品精选了二十五个长短篇编成的。自从一九五○年以来,他出版了七部长篇和众多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文坛的红人,一九五七年出版的《伙计》(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写低层犹太移民的善良气质,不啻为贫民窟里的犹太人长舒一口闷气。他的短篇小说,由于刻划人物深湛而语言简洁,评论界认为堪与海明威的文风相媲美。  马拉默德
原生态:现代与未来  编者按:原生态文化是近一两年的文化热点。“原生态”这个概念在被关注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商业运作,这个过程当中,原生态文化被扭曲变形,失去其本来面目。为此,去年九月底,贵州省举办了“原生态文化:价值,保护与开发”国际论坛,编辑部参加会议后,觉得很有意义,将其中几个人的发言刊登在这里,以引起大家对原生态开发与保护的重视。    当下“原生态”很时髦。但是,客观地说,人们并
读《古书画鉴定概论》    在中国,书画作伪的历史,大概也不算太短。但究竟发轫于何时,还不曾确考,仅据现有的资料看,至少在唐代就有了。晚唐画家程修己墓志中,记有他伪制王羲之书帖的事:“……丞相卫国公闻有客藏右军书帖三幅,卫国公购以千金,因持以示公(即程),公曰:‘此修己绐彼而为,非真也’。”这是唐时书画作伪的一个实例。再据米芾《画史》所记,则有:“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米氏是书画博士,他见到
〔摘要〕在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高风险时,心理咨询师有向对方合法监护人提出预警的责任。但是,告知监护人意味着要泄露来访者的咨询秘密,这不可避免会影响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度。心理危机干预后如何重建信任?本文结合一个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从澄清感受、自我暴露、阐述规范、调整认知等角度进行了成功的辅导。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咨询关系;认知调整;初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步定型的一门边缘科学。自那时以来,教育经济学在北美、西欧和东欧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这门科学也开始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学术界和出版部门陆续提供了不少有关的译作和著作,这对指导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尽管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到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卡尔·马克思的著作中,都明
《权力论》是我国迄今出版的第一部专门论述权力问题的译作。通过这本书,我们认识了二十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伯特兰·罗素学术历程上的又一个辙印——他在社会权力研究领域的重要建树。  《权力论》出版于一九三九年。此时的欧洲,正处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罗素的心情是悲壮的,他决心“象一个疲倦而又不屈地肩负重担的阿特拉斯,独自撑持着他以自己的理想所铸造的世界,不顾那无意识力量的蹂躏行进。”“我要为人类的命运寻求一种
出版有《世间的陀螺》《错认他乡》等书,任上海电视白玉兰奖、华鼎奖等影视奖项选片人、评委。  3月下旬,三星堆考古最新成果公布,出土的金面具、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让人大开眼界。“谁是三星堆文明的终结者”“三星堆和外星人有没有关系”等老话题被重提。不过这一次,发达的社交媒体为三星堆讨论披上了一层娱乐的外衣。  反应迅速的四川媒体,率先制作了一条名为《我怎么这么好看》的电音视频,被形容为“三星堆国宝大
新的肖像    一九四八年,美国学者克瑞恩·布林顿(CraneBriton)在其关于尼采的专著中,曾就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做过这样的估价: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尼采的著作,无非出于三个目的,或者说要将其派作三种用场。当然,这三者并不互相排斥。一些人是想从中获得一种能够产生滋补、止痛、振奋和慰藉等效果的美学经验;另一些人感兴趣于他在‘现实地’研究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