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就业竞争和上岗后竞争都十分激烈的新闻学专业学习而言,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不仅表现在新闻学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而且表现在专业学习对于新闻学子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的全过程。
新闻学设置的课程体系
新闻学专业学习,是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将专业知识和理论加以应用的专业性的实习。说到底,专业学习无非是如下两条路径:学习已有的对前人专业经验所作的理性概括;在自身的由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的新闻实践中学习。在前一种学习之中,作为前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概括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说常常有着如下作用:夯实理论功底、拓宽业务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思维能力。而在后一种学习之中,特定主体经由新闻实践的环节而完成了由别人的理论到本人的能力的转化,同时也就完成了由“外化”至“内化”的飞跃。新闻学专业学习,对于新闻学子素质、潜力、才能、水准的积极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生作用的多数情形为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因此,通常不能指望“跨越式发展”。
新闻学的专业课程,大致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新闻理论方面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既包括“新闻学概论”这样的核心课程,也包括新闻理论方面的一系列选修课。这类课程侧重于讲述新闻事业、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现象的理论内涵,对新闻本体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进行理论观照、解读,帮助新闻学子理解与把握新闻基本理论问题,理解与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新闻生产的基本原理,参与对新闻学子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一部分选修课,或探讨新闻学中的若干前沿性的课题,或介绍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动向,或使中国的新闻理论与西方的新闻理论相贯通,或就新闻学术思想史进行梳理,具有启发思考的效用。这类课程是值得新闻学子花大力气去深入学习的。然而,有些新闻学子对新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它们枯燥乏味、不甚管用,这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第二类,中外新闻事业史方面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有利于新闻学子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展开中外之间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段中新闻事业的比较研究,理解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与特定社会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重要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以古鉴今的过程中对新闻传播现实问题加深理解和进行体现历史必然性的正确把握。新闻史方面的选修课,则对相应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新闻史方面的核心课或选修课,都有利于帮助新闻学子找到准确的方位感。这一类课程似乎并不直接帮助新闻学子展现才华,但却属于外显的才华背后必不可少的底蕴部分,涉及特定主体的功底、底气。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社会上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的影响下,新闻学子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嫌不够。
第三类,新闻业务方面的课程。包括“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络业务方面的一系列专业课程。所有这一切,都属于事关新闻学子掌握“看家本领”的重要课程。而其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参与了新闻学子专业精神、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为学生释疑解惑,并在师生互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领悟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并得到老师的许多更具体实在的指导。
第四类,传播学方面的课程。传播学是与新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不仅已经渗透到了新闻学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已经给了新闻学极大的启示。例如,传播学对受众和受众研究的重视、对传播效果和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对传播过程和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视、对传播方法和传播方法研究的重视、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探讨的重视,就是很值得新闻学和新闻学研究借鉴的。因此,新闻学子在进行新闻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传播学的理论与知识。
新闻学习要知行统一
在课程实习、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新闻实践中,学生融入新闻单位的采、写、编等实际流程之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索、用心感受、用心体悟。在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们的具体指导下,新闻学子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对新闻学子而言,新闻实习往往产生醍醐灌顶的良好效果。新闻学子经过一段实习以后再修读相关课程,就更学得进,更如饥似渴。而缺乏扎实的功底和相应的积累,没有理论的准备和平时所受的训练的准备,入学不久就一头扎在新闻单位实习,往往效果不佳因而并不可取。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能否将报道做活、做好、做深,能否将报道做得中看、耐看、令人爱不释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者的新闻采写能力有强弱。新闻采写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在求职的激烈竞争中和未来的更其长久的持续激烈竞争中,新闻学子能否胜出和笑到最后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新闻学子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新闻专业课程,既与新闻理论相联系,又与新闻实践相对接。因此,这类课程的讲授者必须高度关注业界的变化动向特别是业务操作层面的变动。例如,在媒介融合的情势下,新闻业务类课程必须吸收与此相关的新鲜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以此回应和满足新闻业界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新闻学子在修读新闻业务类的课程中,有意形成自己的特长,至关重要。专攻深度报道写作,专攻经济报道、法制报道、科技报道、文娱报道或体育报道等具有专门性的报道的写作,专攻新闻摄影等,都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既然是专攻,那就不能满足于泛泛地了解,也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接触,而是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包括取得显著成果和获奖记录。
新闻理应注重的“三个熏陶”
在当下,就业中和上岗后的竞争越是激烈,新闻学子的新闻学专业学习就越显重要;而传播科技越是发达,新闻学子的专业学习就越不应该放松。新闻学专业的学习在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熏陶、影响新闻学子。 专业精神 新闻工作中的专业精神,其精髓主要有:务求所作采访、报道与事实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求实精神;坚持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考察和客观报道这样一种态度秉持;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新闻学子将从中外新闻史中的前贤身上、从现实的新闻实践的感人个案中,汲取专业精神的营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他们不仅知道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专业精神,而且知道从哪些方面、如何恰到好处地坚持专业精神。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通常并不就是专业技能本身,它不属于具体操作层面而属于底蕴的层面。然而它又有着不容被忽视的极端重要性。特定主体的专业素养高,其专业技能不一定精,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特定主体的专业素养不高,其专业技能一定不精。可见,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专业素养大致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判别新闻信息的真伪程度和质量高低)、专业理论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拓展视野、在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专业思想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提高新闻作品的穿透力)等。当然,以上所作区分只是相对的;如作过于绝对的分割,则会有弊无利。专业素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新闻学子通过采、写、编等业务活动,在其新闻产品中得到运用、展现的技巧和能力。新闻专业技能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一是发现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的技巧和能力。此处必须提到的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既是一种因训练有素而形成的职业敏感,又与特定主体既有的综合素质紧密相连。它与思维的敏捷性、与瞬间的联想力密不可分。1984年10月1日,新闻记者们面对天安门广场上群众游行队伍中由北京大学学子打出的书有“小平您好”的横幅(但是只展示几秒钟时间就收起了),如果不能瞬间联想到下列内容——与此构成参照的以往的情况,领袖与群众之间的原有关系和新颖关系,对领袖人物的称呼语与祝颂语的变化所隐含的深意——那么,就无以体现出新闻敏感,就无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好新闻(将与此失之交臂,从而抱憾终生)。事实上,当时在现场的不计其数的非新闻专业人士,并不会也不可能从捕捉事实新闻价值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新闻专业人士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敏感地意识到此事所具有的极高的新闻价值,并立即用手中的照相机使之定格,正如《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所做的那样。这一案例说明:新闻敏感在许多情况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培养新闻敏感,是新闻学专业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新闻学子通过专业学习所能获得的最主要成果之一。
二是表现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的技巧和能力。采集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后,有一个怎样表现才能将事实的新闻价值充分凸现出来的问题。这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包括:新闻事实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取,展示重点的确定,文本框架的建构,叙述手段的采用,行文语言的使用等等。新闻学子经过数年专业学习,这一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是报道得以深化的技巧和能力。这一能力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思考问题的立足点要高,这有利于特定主体观照报道对象时,思想达到相当高度并体现出深邃性。当然这不是新闻学专业学习所能全部解决的,而必须由诸多因素共同促成。此外,使报道得以深化的技巧和能力,还涉及如下多个方面:在新闻采访中体现出深刻性和独特性,深入地采访专家并合理和正确地引用其意见,在广泛搜集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巧妙地使用其中能够清晰地说明问题的部分,对复杂的新闻事实进行体现深度的恰到好处的分析解读。这些都是在新闻学专业学习中可以学到并且可以掌握的本领。
新闻学设置的课程体系
新闻学专业学习,是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将专业知识和理论加以应用的专业性的实习。说到底,专业学习无非是如下两条路径:学习已有的对前人专业经验所作的理性概括;在自身的由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的新闻实践中学习。在前一种学习之中,作为前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概括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说常常有着如下作用:夯实理论功底、拓宽业务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思维能力。而在后一种学习之中,特定主体经由新闻实践的环节而完成了由别人的理论到本人的能力的转化,同时也就完成了由“外化”至“内化”的飞跃。新闻学专业学习,对于新闻学子素质、潜力、才能、水准的积极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生作用的多数情形为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因此,通常不能指望“跨越式发展”。
新闻学的专业课程,大致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新闻理论方面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既包括“新闻学概论”这样的核心课程,也包括新闻理论方面的一系列选修课。这类课程侧重于讲述新闻事业、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现象的理论内涵,对新闻本体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进行理论观照、解读,帮助新闻学子理解与把握新闻基本理论问题,理解与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新闻生产的基本原理,参与对新闻学子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一部分选修课,或探讨新闻学中的若干前沿性的课题,或介绍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动向,或使中国的新闻理论与西方的新闻理论相贯通,或就新闻学术思想史进行梳理,具有启发思考的效用。这类课程是值得新闻学子花大力气去深入学习的。然而,有些新闻学子对新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它们枯燥乏味、不甚管用,这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第二类,中外新闻事业史方面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有利于新闻学子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展开中外之间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段中新闻事业的比较研究,理解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与特定社会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重要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以古鉴今的过程中对新闻传播现实问题加深理解和进行体现历史必然性的正确把握。新闻史方面的选修课,则对相应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新闻史方面的核心课或选修课,都有利于帮助新闻学子找到准确的方位感。这一类课程似乎并不直接帮助新闻学子展现才华,但却属于外显的才华背后必不可少的底蕴部分,涉及特定主体的功底、底气。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社会上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的影响下,新闻学子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嫌不够。
第三类,新闻业务方面的课程。包括“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络业务方面的一系列专业课程。所有这一切,都属于事关新闻学子掌握“看家本领”的重要课程。而其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参与了新闻学子专业精神、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为学生释疑解惑,并在师生互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领悟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并得到老师的许多更具体实在的指导。
第四类,传播学方面的课程。传播学是与新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不仅已经渗透到了新闻学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已经给了新闻学极大的启示。例如,传播学对受众和受众研究的重视、对传播效果和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对传播过程和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视、对传播方法和传播方法研究的重视、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探讨的重视,就是很值得新闻学和新闻学研究借鉴的。因此,新闻学子在进行新闻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传播学的理论与知识。
新闻学习要知行统一
在课程实习、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新闻实践中,学生融入新闻单位的采、写、编等实际流程之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索、用心感受、用心体悟。在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们的具体指导下,新闻学子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对新闻学子而言,新闻实习往往产生醍醐灌顶的良好效果。新闻学子经过一段实习以后再修读相关课程,就更学得进,更如饥似渴。而缺乏扎实的功底和相应的积累,没有理论的准备和平时所受的训练的准备,入学不久就一头扎在新闻单位实习,往往效果不佳因而并不可取。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能否将报道做活、做好、做深,能否将报道做得中看、耐看、令人爱不释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者的新闻采写能力有强弱。新闻采写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在求职的激烈竞争中和未来的更其长久的持续激烈竞争中,新闻学子能否胜出和笑到最后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新闻学子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新闻专业课程,既与新闻理论相联系,又与新闻实践相对接。因此,这类课程的讲授者必须高度关注业界的变化动向特别是业务操作层面的变动。例如,在媒介融合的情势下,新闻业务类课程必须吸收与此相关的新鲜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以此回应和满足新闻业界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新闻学子在修读新闻业务类的课程中,有意形成自己的特长,至关重要。专攻深度报道写作,专攻经济报道、法制报道、科技报道、文娱报道或体育报道等具有专门性的报道的写作,专攻新闻摄影等,都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既然是专攻,那就不能满足于泛泛地了解,也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接触,而是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包括取得显著成果和获奖记录。
新闻理应注重的“三个熏陶”
在当下,就业中和上岗后的竞争越是激烈,新闻学子的新闻学专业学习就越显重要;而传播科技越是发达,新闻学子的专业学习就越不应该放松。新闻学专业的学习在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熏陶、影响新闻学子。 专业精神 新闻工作中的专业精神,其精髓主要有:务求所作采访、报道与事实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求实精神;坚持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考察和客观报道这样一种态度秉持;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新闻学子将从中外新闻史中的前贤身上、从现实的新闻实践的感人个案中,汲取专业精神的营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他们不仅知道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专业精神,而且知道从哪些方面、如何恰到好处地坚持专业精神。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通常并不就是专业技能本身,它不属于具体操作层面而属于底蕴的层面。然而它又有着不容被忽视的极端重要性。特定主体的专业素养高,其专业技能不一定精,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特定主体的专业素养不高,其专业技能一定不精。可见,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专业素养大致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判别新闻信息的真伪程度和质量高低)、专业理论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拓展视野、在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专业思想素养(可用于帮助特定主体提高新闻作品的穿透力)等。当然,以上所作区分只是相对的;如作过于绝对的分割,则会有弊无利。专业素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新闻学子通过采、写、编等业务活动,在其新闻产品中得到运用、展现的技巧和能力。新闻专业技能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一是发现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的技巧和能力。此处必须提到的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既是一种因训练有素而形成的职业敏感,又与特定主体既有的综合素质紧密相连。它与思维的敏捷性、与瞬间的联想力密不可分。1984年10月1日,新闻记者们面对天安门广场上群众游行队伍中由北京大学学子打出的书有“小平您好”的横幅(但是只展示几秒钟时间就收起了),如果不能瞬间联想到下列内容——与此构成参照的以往的情况,领袖与群众之间的原有关系和新颖关系,对领袖人物的称呼语与祝颂语的变化所隐含的深意——那么,就无以体现出新闻敏感,就无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好新闻(将与此失之交臂,从而抱憾终生)。事实上,当时在现场的不计其数的非新闻专业人士,并不会也不可能从捕捉事实新闻价值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新闻专业人士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敏感地意识到此事所具有的极高的新闻价值,并立即用手中的照相机使之定格,正如《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所做的那样。这一案例说明:新闻敏感在许多情况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培养新闻敏感,是新闻学专业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新闻学子通过专业学习所能获得的最主要成果之一。
二是表现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的技巧和能力。采集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后,有一个怎样表现才能将事实的新闻价值充分凸现出来的问题。这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包括:新闻事实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取,展示重点的确定,文本框架的建构,叙述手段的采用,行文语言的使用等等。新闻学子经过数年专业学习,这一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是报道得以深化的技巧和能力。这一能力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思考问题的立足点要高,这有利于特定主体观照报道对象时,思想达到相当高度并体现出深邃性。当然这不是新闻学专业学习所能全部解决的,而必须由诸多因素共同促成。此外,使报道得以深化的技巧和能力,还涉及如下多个方面:在新闻采访中体现出深刻性和独特性,深入地采访专家并合理和正确地引用其意见,在广泛搜集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巧妙地使用其中能够清晰地说明问题的部分,对复杂的新闻事实进行体现深度的恰到好处的分析解读。这些都是在新闻学专业学习中可以学到并且可以掌握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