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作为交际工具,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语文学科就丧失了生命力。同样,教语文如果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等,只抓课内一小块,那无疑是沙上建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都难以实现。
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文中抽象难懂的文字图文并茂,用计算机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视觉形象作用下,让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使学生潜能得到开掘。
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兴趣,减轻学业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学生这样抱怨: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老师一分析反而不那么有味了。其实这跟我们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无关系。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转入易学、乐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我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起初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特异之处,因此对课文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一步:整体展示有关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个性发生兴趣。然后对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进行由远及近的定格推移。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荡起了学生想像的浪花,特别是通过第三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教材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堂。读书入情、读书用心,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地减轻了。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而并非“宪法”。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例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住地附近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一般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促思解疑,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情景和过程,是人的手、眼、耳、思维的延伸,故而在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可放缓坡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例如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中,学生对生命形象甚感抽象,我放映了一段一条小溪艰难汇入大海和一棵小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录像,并针对性地定格、慢放。让学生在了解春水的艰难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中揭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较快地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在加强朗读的同时,我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满街的物品,牛郎和织女在银河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能够打破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其鲜明的直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其多变的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建造特征。但利用课件,可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 琼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 何春奎 《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作为交际工具,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语文学科就丧失了生命力。同样,教语文如果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等,只抓课内一小块,那无疑是沙上建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都难以实现。
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文中抽象难懂的文字图文并茂,用计算机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视觉形象作用下,让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使学生潜能得到开掘。
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兴趣,减轻学业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学生这样抱怨: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老师一分析反而不那么有味了。其实这跟我们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无关系。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转入易学、乐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我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起初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特异之处,因此对课文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一步:整体展示有关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个性发生兴趣。然后对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进行由远及近的定格推移。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荡起了学生想像的浪花,特别是通过第三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教材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堂。读书入情、读书用心,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地减轻了。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而并非“宪法”。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例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住地附近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一般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促思解疑,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情景和过程,是人的手、眼、耳、思维的延伸,故而在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可放缓坡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例如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中,学生对生命形象甚感抽象,我放映了一段一条小溪艰难汇入大海和一棵小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录像,并针对性地定格、慢放。让学生在了解春水的艰难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中揭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较快地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在加强朗读的同时,我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满街的物品,牛郎和织女在银河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能够打破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其鲜明的直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其多变的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建造特征。但利用课件,可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 琼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 何春奎 《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