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摆在每个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遇到文言文就头疼,这多半缘于对古人的行走坐卧、喜怒哀乐等生活、思想不了解而产生了“距离感”,更缘于对教师一进课堂便千篇一律采取串讲、翻译和解析的方法授课的“恐惧感”。要消除学生的“距离感”“恐惧感”,使学生不排斥文言文,进而爱读文言文,喜欢研究文言文,教师要高瞻远瞩,从高一开始就要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耳目一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清意义,激发兴趣
在人类生活日趋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里,在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加快,学习内容越来越广泛中,还要占用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言文,一些学生对此常常产生疑问。要消除疑虑,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将来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医学、农学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向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逐步接触古代汉语,体验古代汉语的美感,认识汉语的历史演变,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从古至今,汉语书面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构成古汉语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和今天的书面语相比,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质、特点。为了使学生能阅读文言文,就要做相应的阅读训练,培养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形成语感。
2.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可以提高现代语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简练、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习它的遣词造句和文章构成法,既可以得到汉语运用的知识,又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美感、力量、作用,学到写作方法、写作启示。
3.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东西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内容方面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反映古代社会、前人的生活、古代文化。学习文言文可以凭借作者的观察认识及其文字表达,了解古代社会状况、生活场景、心理状态、思考感受方式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及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对现代有直接意义的内容,可以对事物深化认识、对人生和社会等深入思考。
4.有助于进行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教育
任何阅读的意义都不止于语言文化的范畴,还包含着世界观和道德伦理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语文从来不只是语言能力教育,在思想感情、精神意志等方面也有教育作用。
二、设置目标,有的放矢
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诵读古典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词句,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我们从这些规定中学会确立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摸索其规律,总结出恰当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设置如下表格:
注:“质疑争鸣”一项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敢于向专家的定论挑战。教师把握的标准是“言之成理即可”。
三、反复诵读,深入探究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形成语感很重要。因为在学生尝试着正音和力求合理的停顿的过程中,他们客观上已经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即对文章内容的潜意识下的有效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总结“点逗”知识和朗读常识,为他们主动阅读和研究文言文打下基础。
读得懂,才能看得透。有了诵读的基础后要“乘胜追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读,科学探究。借助工具书和课外相关资料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不管结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并引导写读后感。
探究的主要途径:
1.探究语言
语言探究主要是指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具体有“把握词句的含义”、“确定虚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认清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怎样判断通假字”等方面的探究。
2.探究内容
内容的探究主要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主题和思想、文章的背景、写作的意图及其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的探究。下面着重从四方面简介:
A.作品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人物、事件表现出来的,要把握主题思想,就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性格。例如:《勾践灭吴》中勾践的“卑侍夫差”,能反映夫差与勾践各自怎样的性格?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事业的成败有必然的联系吗?
B.关于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课本的编者选编文言文,虽多着眼于写作技巧,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内容的意义,因此对此也有必要探究,加以深入理解,受到启示。例如让学生思考:《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C.关于文章的时代背景。
文言文是历史的产物,学习文言文,特别是学习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言文,必须对其背景有所了解。在学习先秦历史散文时,要在课前印发相关材料,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
D.关于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时代社会关系。
作者的思想和态度是受时代的制约的。文言文中反映的作者对待事物的思想和态度未必是我们所赞同的,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更有必要了。例如:《鸿门宴》中,作者对刘、项两方面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倾向?这不同的态度来源于什么?
通过对以上语言和内容的深入探究,学生对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至此,常常可以完成“被动学”向“主动求”方面的转变。文言文的学习也会产生质的飞跃。常言道,教无定法。至今许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还是以串讲为主要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它的优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能令学生排斥文言文学习。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为学生将来在考场和科研领域能打赢每一场仗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二中。
一、讲清意义,激发兴趣
在人类生活日趋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里,在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加快,学习内容越来越广泛中,还要占用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言文,一些学生对此常常产生疑问。要消除疑虑,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将来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医学、农学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向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逐步接触古代汉语,体验古代汉语的美感,认识汉语的历史演变,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从古至今,汉语书面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构成古汉语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和今天的书面语相比,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质、特点。为了使学生能阅读文言文,就要做相应的阅读训练,培养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形成语感。
2.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可以提高现代语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简练、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习它的遣词造句和文章构成法,既可以得到汉语运用的知识,又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美感、力量、作用,学到写作方法、写作启示。
3.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东西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内容方面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反映古代社会、前人的生活、古代文化。学习文言文可以凭借作者的观察认识及其文字表达,了解古代社会状况、生活场景、心理状态、思考感受方式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及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对现代有直接意义的内容,可以对事物深化认识、对人生和社会等深入思考。
4.有助于进行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教育
任何阅读的意义都不止于语言文化的范畴,还包含着世界观和道德伦理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语文从来不只是语言能力教育,在思想感情、精神意志等方面也有教育作用。
二、设置目标,有的放矢
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诵读古典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词句,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我们从这些规定中学会确立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摸索其规律,总结出恰当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设置如下表格:
注:“质疑争鸣”一项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敢于向专家的定论挑战。教师把握的标准是“言之成理即可”。
三、反复诵读,深入探究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形成语感很重要。因为在学生尝试着正音和力求合理的停顿的过程中,他们客观上已经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即对文章内容的潜意识下的有效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总结“点逗”知识和朗读常识,为他们主动阅读和研究文言文打下基础。
读得懂,才能看得透。有了诵读的基础后要“乘胜追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读,科学探究。借助工具书和课外相关资料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不管结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并引导写读后感。
探究的主要途径:
1.探究语言
语言探究主要是指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具体有“把握词句的含义”、“确定虚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认清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怎样判断通假字”等方面的探究。
2.探究内容
内容的探究主要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主题和思想、文章的背景、写作的意图及其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的探究。下面着重从四方面简介:
A.作品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人物、事件表现出来的,要把握主题思想,就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性格。例如:《勾践灭吴》中勾践的“卑侍夫差”,能反映夫差与勾践各自怎样的性格?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事业的成败有必然的联系吗?
B.关于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课本的编者选编文言文,虽多着眼于写作技巧,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内容的意义,因此对此也有必要探究,加以深入理解,受到启示。例如让学生思考:《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C.关于文章的时代背景。
文言文是历史的产物,学习文言文,特别是学习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言文,必须对其背景有所了解。在学习先秦历史散文时,要在课前印发相关材料,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
D.关于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时代社会关系。
作者的思想和态度是受时代的制约的。文言文中反映的作者对待事物的思想和态度未必是我们所赞同的,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更有必要了。例如:《鸿门宴》中,作者对刘、项两方面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倾向?这不同的态度来源于什么?
通过对以上语言和内容的深入探究,学生对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至此,常常可以完成“被动学”向“主动求”方面的转变。文言文的学习也会产生质的飞跃。常言道,教无定法。至今许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还是以串讲为主要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它的优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能令学生排斥文言文学习。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为学生将来在考场和科研领域能打赢每一场仗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