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时空观念”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念”形成,更多是体现在时间顺序的前后联系以及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理位置方面。“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脉络,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知识的学习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时空观念”;有效培养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当前教育形势而提出的要求,在提出总的核心素养纲要之后,初中各学科也致力于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并对其进行界定。历史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必修的一门课程,该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方面。其中的“时空观念”主要指的是把历史史实放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环境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与理解的理念。“时空观念”的树立与有效培养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内容。基于过去的传统课堂,学生进行记忆的很多史实资料都看成独立存在的,并没有用时间线索将其串联起来,用“时空观念”进行理解,导致的不利局面就是会将历史事件混淆,出现时间或空间上的思维错乱。因此,在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有效性培养提供参考。
“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极为重要的。简单来说,初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第一,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变化节点的记忆。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这些时间内容后,可以对其转变的节点等进行很好的掌握。另外,学生需要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点等进行熟练的掌握。为能够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的地点,学生应该能看懂事件地图,在对地图进行观察之后,理清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有利于历史发展进程掌控 从历史课程的学科内容角度分析,其在文史类科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更是必须的。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历史的要点就是能够流利的背诵重要历史事件和相关内容,就是真正的学好历史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想要学好历史,就要能够理清时空顺序,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什么样的,可采取分段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培养“时空观念”对于学生把控历史进程有很大关系。
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尽管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历史事件是无法脱离地理来讲授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理位置,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理位置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学习和复习中深刻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才能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有利于培养浓厚兴趣 因为历史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记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记忆存在畏难情绪,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耐心。因此,通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让历史事件的学习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第一,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时空观念”。第二,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效率,教师要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的记忆技巧和方法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第三,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学习转变为具象的图形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度,同时通过事件的画面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现状
学生层面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时空观念”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些学生能够通过培养自己的“时空观念”来提高自身历史学习的效能,他们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能够利用“时空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历史学习。但是也存在少部分同学对“时空观念”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这些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相对浅薄,他们认为学习历史只要记住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就行了,认为历史只是过往事件的记忆。这些学生缺乏结合“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建构的认知,对历史的理解相对片面,缺乏对“时空观念”在学习中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教师层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时,主要采用时间轴的方法,时间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事件之间的前后顺序和因果关系清晰得表现出来。其次,教师也为学生讲解纪年法。现在通用的是公元纪年,但是在中国史的学习中,还会学习到朝代纪年和干支纪年。我国台湾目前实行的是民国纪年。考试中有时也会对这些纪年知识进行考核。所以,无论是从知识完善还是应试角度考虑,教师都要为学生讲授这些纪年方法。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纪年方法都有过接触。同时,像年表(大事年表、比照年表、对照年表)、中外历史对照等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也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进行纵横对比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的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面和归纳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详细的对比。除此之外,在历史教学中,学校或教师组织学生对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考察的活動相对较少。
有效性培养对策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课程必备的一种学习理念,由上文可知,培养“时空观念”对学生是有着多重意义的。所以,笔者从下列几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了阐述。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讲授历史课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感受那个时期的氛围,让看似很远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联系紧密起来,进而在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记忆力。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珍贵,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境,让活动更为真实,并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将会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时,北宋是一个历史更迭较为频繁的朝代,为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时代的更迭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穿越到北宋的集体活动。北宋167年中历经了9位皇帝。由于每个皇帝的执政能力不同,不同的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呈现不同的情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9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可以让其扮演“皇帝”的角色,假设是穿越而来。教师让学生按照每位皇帝的不同,各自确定相关主题,小组经过讨论之后,选择一种更为适宜的表演方式。其中要求学生将每位皇帝的重大历史转折点融入其中。采取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可以过把戏瘾。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主观感受,对于掌控历史事件作用巨大。
技巧式教学的应用 技巧式教学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历史问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相关的记忆有难度的事件整理归纳,以技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些内容。传授技巧的方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第一,整理相关内容,总结具体的记忆方式,然后让学生根据传授的方式展开记忆,进而尽快实现相关的目标。第二,主动式技巧的探索。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时间记忆的经济活动,让最终成功的小组或个人跟他人分享成功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联合学生,对于怎样才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记住时间点进行探讨。这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引起的苦恼,也可以让他对学习进行反复思考,获得快乐,可以说属于一种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
例如,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时,其中也包含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为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公元前119年。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记住这两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借助其它知识进行记忆,如联想法。因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西域的天气相对炎热,因此时间为公元前119年,也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火警电话,引导学生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另外,记忆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第二次出使与首次去相隔了19年,还是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灵活的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心态更加放松。
比较式教学的应用 时间不同,同一地理位置的城市名称也不相同。比如,南京在三國时期称建业;东晋时叫建康;明清时期叫南京;等等。不仅如此,在不同历史时间,每个地区的占地面积也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相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历史地图找出来,让学生展开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在挖掘地理位置差异中把握“时空观念”。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立足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应该拓宽教学的途径,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到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技巧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历史知识,从中找到关联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视野能够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历史意识提供助力。同时,学生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期最终实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琼.定位核心素养,彰显历史哲学——以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9
[2]方翰卿.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西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课堂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时空观念”;有效培养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当前教育形势而提出的要求,在提出总的核心素养纲要之后,初中各学科也致力于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并对其进行界定。历史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必修的一门课程,该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方面。其中的“时空观念”主要指的是把历史史实放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环境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与理解的理念。“时空观念”的树立与有效培养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内容。基于过去的传统课堂,学生进行记忆的很多史实资料都看成独立存在的,并没有用时间线索将其串联起来,用“时空观念”进行理解,导致的不利局面就是会将历史事件混淆,出现时间或空间上的思维错乱。因此,在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有效性培养提供参考。
“时空观念”培养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极为重要的。简单来说,初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第一,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变化节点的记忆。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这些时间内容后,可以对其转变的节点等进行很好的掌握。另外,学生需要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点等进行熟练的掌握。为能够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的地点,学生应该能看懂事件地图,在对地图进行观察之后,理清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有利于历史发展进程掌控 从历史课程的学科内容角度分析,其在文史类科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更是必须的。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历史的要点就是能够流利的背诵重要历史事件和相关内容,就是真正的学好历史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想要学好历史,就要能够理清时空顺序,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什么样的,可采取分段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培养“时空观念”对于学生把控历史进程有很大关系。
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尽管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历史事件是无法脱离地理来讲授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理位置,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理位置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学习和复习中深刻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才能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有利于培养浓厚兴趣 因为历史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记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记忆存在畏难情绪,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耐心。因此,通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让历史事件的学习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第一,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时空观念”。第二,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效率,教师要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的记忆技巧和方法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第三,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学习转变为具象的图形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度,同时通过事件的画面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现状
学生层面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时空观念”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些学生能够通过培养自己的“时空观念”来提高自身历史学习的效能,他们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能够利用“时空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历史学习。但是也存在少部分同学对“时空观念”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这些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相对浅薄,他们认为学习历史只要记住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就行了,认为历史只是过往事件的记忆。这些学生缺乏结合“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建构的认知,对历史的理解相对片面,缺乏对“时空观念”在学习中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教师层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时,主要采用时间轴的方法,时间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事件之间的前后顺序和因果关系清晰得表现出来。其次,教师也为学生讲解纪年法。现在通用的是公元纪年,但是在中国史的学习中,还会学习到朝代纪年和干支纪年。我国台湾目前实行的是民国纪年。考试中有时也会对这些纪年知识进行考核。所以,无论是从知识完善还是应试角度考虑,教师都要为学生讲授这些纪年方法。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纪年方法都有过接触。同时,像年表(大事年表、比照年表、对照年表)、中外历史对照等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也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进行纵横对比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的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面和归纳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详细的对比。除此之外,在历史教学中,学校或教师组织学生对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考察的活動相对较少。
有效性培养对策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课程必备的一种学习理念,由上文可知,培养“时空观念”对学生是有着多重意义的。所以,笔者从下列几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了阐述。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讲授历史课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感受那个时期的氛围,让看似很远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联系紧密起来,进而在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记忆力。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珍贵,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境,让活动更为真实,并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将会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时,北宋是一个历史更迭较为频繁的朝代,为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时代的更迭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穿越到北宋的集体活动。北宋167年中历经了9位皇帝。由于每个皇帝的执政能力不同,不同的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呈现不同的情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9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可以让其扮演“皇帝”的角色,假设是穿越而来。教师让学生按照每位皇帝的不同,各自确定相关主题,小组经过讨论之后,选择一种更为适宜的表演方式。其中要求学生将每位皇帝的重大历史转折点融入其中。采取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可以过把戏瘾。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主观感受,对于掌控历史事件作用巨大。
技巧式教学的应用 技巧式教学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历史问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相关的记忆有难度的事件整理归纳,以技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些内容。传授技巧的方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第一,整理相关内容,总结具体的记忆方式,然后让学生根据传授的方式展开记忆,进而尽快实现相关的目标。第二,主动式技巧的探索。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时间记忆的经济活动,让最终成功的小组或个人跟他人分享成功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联合学生,对于怎样才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记住时间点进行探讨。这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引起的苦恼,也可以让他对学习进行反复思考,获得快乐,可以说属于一种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
例如,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时,其中也包含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为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公元前119年。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记住这两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借助其它知识进行记忆,如联想法。因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西域的天气相对炎热,因此时间为公元前119年,也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火警电话,引导学生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另外,记忆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第二次出使与首次去相隔了19年,还是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灵活的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心态更加放松。
比较式教学的应用 时间不同,同一地理位置的城市名称也不相同。比如,南京在三國时期称建业;东晋时叫建康;明清时期叫南京;等等。不仅如此,在不同历史时间,每个地区的占地面积也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相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历史地图找出来,让学生展开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在挖掘地理位置差异中把握“时空观念”。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立足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应该拓宽教学的途径,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到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技巧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历史知识,从中找到关联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视野能够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历史意识提供助力。同时,学生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期最终实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琼.定位核心素养,彰显历史哲学——以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9
[2]方翰卿.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西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课堂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