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看太极拳的柔智慧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分析《孙子兵法》与太极拳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孙子兵法》中以巧取胜的“柔”思想与太极拳在技击中蕴含的柔智慧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从创编目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中守拙和储备力量的思想与太极拳以健身为主要功能的动作演练形式无关。从技击理论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中防守为主、避其锋芒和正面技击等各种形式下蕴藏的 “柔”思想对太极拳的顺从、转移、克刚的“柔”技击法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武术;“柔”智慧;孙子兵法;太极拳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and tai chi chua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thought of “soft” embodied in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and gentle wisdom contained in taijiquan have the same effect.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lait purpose, the thought of keeping a reserve force in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orm of exercise as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movement exercises in tai chi.From the view of attack and theory analysis, the defensiveness, avoiding its sharpness and positive attack under various forms of obedience in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have produced certain effect on the thought of “soft” in tai chi chuan.
  【Key words】martial arts;“soft” wisdom;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Tai chi chuan
  引言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不仅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并且在武术技击中也有着很高的运用效果。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中,武术的任何拳种在技击过程中都会使用一些战术,这些战术不可避免地会以兵法为理论依据,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作为武术拳种之一的注重内外兼修和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其作战艺术难免也会蕴含着许多与兵法相通的技击理念。
  《孙子兵法》追求以巧取胜的战斗而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的技击,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隐藏着什么样的智慧?意义何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证,探索其内在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太极拳、认识太极拳和研究太极拳提供参考。
  1《孙子兵法》与太极拳的关系
  “从陈王廷所造拳套看,陈王廷受戚继光影响很大,单是从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中,就吸取了二十九式之多,因此有人说太极拳的编造,是以《拳经》三十二式为基础的。”〔1〕戚继光在《纪效新书》自序中说道: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者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者其取诸肆之材乎!”“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2〕按照传承关系来看,《拳经》三十二式属于军事的一部分,按照戚继光所言《孙子兵法》是军事的最高理论,因此不可避免地被戚继光运用于《拳经》三十二式之中,陈王廷又以《拳经》三十二式为基础创编太极拳。那么,太极拳的诸多思想也应该来源于《孙子兵法》。
  2《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
  2.1《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释义
  柔是软、使变软及温和〔3〕540。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的结果,也指想法〔3〕601。《孙子兵法》中的很多理念,在看似柔弱温顺的表象下能够顺应、营造或利用等不同态势来通权达变,并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以巧胜拙的行为意识,这种行为意识可看做《孙子兵法》所表现出来的“柔”思想。例如,《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欲擒故纵等计谋都是其“柔”思想的完美体现。
  2.2《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解析
  《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能够以巧胜拙,并能够正视规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柔”思想在《孙子兵法》中具体表现在:第一,事前的充分准备。《孙子兵法》讲究多方面观察、考虑问题,争取天时地利人和,而事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为战时的以巧胜拙做铺垫。第二,有取胜的把握再作战。有把握的作战可以省去许多无用功,同时还可以降低作战的风险。第三,作战时的诡诈。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通过诡诈的方法才能让敌人琢磨不透,从而尽量避免受到敌人的妨碍,轻易达到目的。第四,战斗时的审时度势。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智者往往追求随机应变,“变”的永恒法则是奇正、虚实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战斗。第五,逆境时懂得迂回之道。《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讲究的取胜方法之一就是以迂为直地化解逆境,只有这样才能巧妙作战。
  3《孙子兵法》中“柔”思想的表现与太极拳的柔智慧
  3.1守拙与演练的“柔”
  军事战争的取胜必须谨慎,而谨慎的体现首要表现为外在。《孙子兵法》“柔”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外在的守拙。《孙子兵法》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4〕4其意思是讲在好的谋略已经被采纳的情况下,就该注重外部的表现形式,来辅佐其内部的谋略。《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4〕4守拙是作为高级军事谋略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拙能让自大的敌人掉以轻心,也能让多疑的敌人琢磨不透,守拙更能静观敌人之缺点。   《孙子兵法》中守拙的“柔”思想与太极拳柔和的演练形式所展现的计谋原理相似。武谚曰:“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武禹襄有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5〕44武禹襄在《身法八要》中说:“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5〕56外观下的太极拳虚灵顶劲,柔柔弱弱,似手无缚鸡之力,运动下的太极拳如抬手、下按、抱球、迈步、撤步、抬腿、转身,在眼随手走中不急不躁、连绵不断、轻灵圆活地展现自身独特的柔和演练艺术,偶有发力、跳跃,但在行云流水的动作演练中,与世无争安然地享受着最自然状态下天人合一的自我境界。然而,太极拳柔和的演练状态下易误导敌手错觉于技击性不强的养生运动,与《孙子兵法》中瞒天过海的计谋分外相似,更彰显太极拳守静而不妄动的品格。
  3.2储力与自然的“柔”
  谚语有云:饱带干粮晴带伞。同理,在军事中或技击中保存实力是兵家战争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孙子兵法“柔”思想的表现之一就是储力。《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4〕28《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4〕61《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4〕42以上分别讲述储备力量可以从三方面下手:第一,善于用兵的人会节省一切能源,而合理地安排能量消耗也就是储力的一方面。第二,战争时相对不用力的防守就是储备力量,为更好地进攻做准备。第三,战斗过程的巧妙技击也就是省力。这种巧妙技击是指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或以非凡智慧来战胜敌人等。
  以“柔”思想看太极拳会发现其独特技击方法正是兵法中储力的再现。太极拳的储力是以自然的“柔”为指导思想。自然也就是平常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常态的姿势储力。在世界上众多博大精深的对抗项目中,同样是技击,太极拳在准备迎战的状态下采用非动员全身力量的做法,用柔软的常态姿态迎战对手。技击比赛中最担心体能的消耗,而柔和运动状态的太极拳在最自然的情况下保存了交战前的准备用力,省下体能以备后战。其二,以防为守来储力。在交战时太极拳主张“后发制人”。在比赛开始时,任敌方在我方面前耀武扬威,出击各种招法,我方不卑不亢。以防为主自然柔和的运动形式较之以非自然状态下刚猛的运动形式是省力的。省力也就意味着储力。其三,柔化冲击力以储力。《太极拳论》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5〕25作为一种技击术,太极拳采取以软化硬的省力技击谋略,拒绝“双重”,与兵家“柔”思想的高深作战计谋来取胜有着相仿之处。也就是以圆活不滞的画圆的方式柔化敌人汹涌澎湃的冲击力,在耗力较少的柔和拨画下敌人的拙力被转移,从而达到其保存实力的兵家思想。
  3.3防守与顺从的“柔”
  《孙子兵法》是一种缜密的军事作战计谋。作战前的思想缜密为日后的省力做铺垫,作战时的慎重防守也属于其以巧胜拙的“柔”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形篇》:“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4〕62《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4〕47《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4〕193大意是说军事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军,瞄准机会可把全部兵力直指敌军某一(薄弱)环节,从而可以千里杀将,这就是巧妙取胜的方法。归纳起来,兵法中的防守除了有前面提到的储力作用外,还隐藏着以下几个谋略:第一,慎重的防守是战时增加取胜的把握之一。第二,防守的过程可以知己知彼。第三,顺从的防守是为更好的技击做准备。总之,也就是在看似被动的防守情况下,隐藏着《孙子兵法》中“柔”思想以迂为直的逆境计谋。
  从《孙子兵法》的“柔”思想看太极拳“粘黏连随”形式的防守,再一次印证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内涵。“粘黏连随”在太极拳谱上是这样解释的:粘,在太极拳中是提上拔高之意;黏,留恋缱绻之意;连,舍己无离之意;随,彼走此应之意。
  太极拳的“粘黏连随”意味着是顺从敌人地长久接触。在“粘黏连随”的动作下蕴含着太极拳的柔智慧。这个智慧有三个递进目标:一避盲目,保自身。《打手歌》有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引进落空合即出,粘黏连随不丢顶。”〔5〕37在与敌人搭手的那刻起,由于不清楚敌人实力,所以就要用“连”“随”,以顺从的柔弱来避免盲目的行动从而保护自己。二知敌手,想计谋。武禹襄云:“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5〕45如军事技击一样,技击贵在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避敌方之所长,攻敌方之所短。而太极拳的技击从搭手的那一刻到“连”“随”过程,再到有感而悟,在柔和顺从的搭手下谨慎地获悉敌手之能力,从而周密地思考解决途径。三借人力,达主动。武禹襄在《太极拳解》有云:“机由己发,力从人借。”“能黏依,然后能灵活。”“粘黏连随”是指在跟随、粘连的基础上会审时度势地捧架或困住敌手。毛泽东说过:“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6〕在伪装的柔和顺从的动作下,巧妙借助敌人之力从而为己所用达到反客为主是“粘黏连随”的终极目标。世间万物的竞争中,凡是掌握了主动权也就拿到了胜利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以防守的角度来讲,太极拳的柔智慧是指在柔和的“粘黏连随”的状态下,顺从是假意,知己知彼是真意,反客为主是目的,与孙子兵法中的防守手段和目的如出一辙。
  3.4避锋与转移的“柔”
  《虚实篇》:“夫兵行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4〕100《军争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118“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4〕114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展现之一就是避锋。避锋是一种承认客观规律懂得进退之度的坦然,是处于劣势时暂时的隐忍,同时更是一种深知以迂为直的取胜之道。   从避锋的角度看,《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在太极拳中的展现不仅体现在避免“双重”上,此外还与“化劲”的柔智慧之间存在着极大的雷同性。太极拳是种聪明的技击,也就是宠辱不惊地面对敌人。说太极拳是“养生拳”也好,或说其“主防不主攻”也好,更或者说“老人拳”也好,这些都是对它片面的理解,太极拳的真正含义是“用意不用力”,也就是一种懂得在避锋的情况下用意念引导动作从而消解敌方劲力,以期达到保全自身的目的。
  前文提到太极拳在技击中避免“双重”不仅有储力的作用,更有躲避敌人冲击力和化解敌人冲击力的作用,与孙子兵法中的避其锋芒的思想相同。而太极拳的“化劲”笼统来讲,指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以顺从柔和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转移敌人刚力,最后使其化为乌有。李亦畲认为“化劲”重在“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5〕65详细来说太极拳的“化劲”是在意的引导下,同时具备“听劲”和“懂劲”的基础上,通过与敌人“粘黏连随”的动作中以圆活不滞的画圆方式来分解敌人劲力。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中的“听劲”和“懂劲”是耗时的过程,需年久才可练就,与《孙子兵法》内涵之一的事前充足的准备理念相吻合。
  太极拳“化劲”的柔智慧与《孙子兵法》的“柔”思想相似有二:第一,遵循规律,才可以避免失利。太极拳深知冲劲的威力,所以顺从地触挨敌人之力,不予抵抗,不用拙力,以转移的柔来巧避锋芒。第二,把劣势转化为一种优势。《孙子兵法》把以迂为直的“柔”思想变成一种取胜之道,而太极拳在“粘黏连随”的基础上,以意引导地转化敌方劲力,最终以柔和的态势把它消磨掉,这也就是其以迂为直的柔智慧之一。
  3.5技击与克刚的“柔”
  巧妙的技击也是《孙子兵法》的“柔”思想表现形式之一。《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4〕81“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4〕77《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4〕185《孙子兵法》中“柔”思想之所以能够以巧取胜地战斗,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分清敌方虚实的情况下营造或是利用一种圆石从高山滚落的汹涌之势,并能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
  从《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看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的技击,会发现其计谋原理如此相似。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四两拨千斤地技击,其柔智慧的方法有二:避实击虚和借力打力。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是在掌握规律的情况下,如庖丁解牛般动作缓慢柔和却刀刀切于牛的筋骨缝隙之中一样。以此类推,太极拳的“柔”技击关键在于摸清敌人虚实,省去许多无用功。《十三势说略》曰:“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太极拳通过自身营造或利用态势来摸清敌人的虚实从而进攻,典型的如“引进落空”或“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技击法则是用柔和的劲力把敌方的力架空,然后采用“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的方法攻其薄弱。“舍己从人”的技击法则是在与敌人搭手的过程中顺随对方的动作而动,从而更敏锐地察觉和利用敌人的态势来见机行事地采用攻其无备的技击。
  太极拳的另一种“柔”技击也就是“借力打力”下蕴藏的柔智慧。李亦畲曰:“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这种看准事态,借其向前的冲力并配之自身的同方向作用点的力使敌人跌倒,达到以柔克刚。太极拳的“捋”就是一例,对手冲拳,太极拳者顺势抓其臂向冲劲的方向继续拉之,在增大其冲力后敌人因重心不稳而因惯性朝前方跌出,从而达到以最柔和的力量攻击敌人最凶猛的力量之完美技击。
  4《孙子兵法》中的“柔”思想和太极拳柔智慧辨析
  陈王廷遗下的长短句《续怀》中说道:“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道: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证明太极拳的创编目的是以健身为主,技击为辅。因此上文中说到的演练的“柔”和自然的“柔”与兵法中蕴含的守拙和储力思想无关。
  但是,凡是武术必有技击的功能,太极拳只不过在社会等背景下为了健身、传播等多种原因弱化了技击的地位,但其技击思想不会改变。就像《中国武术思想概论》中说道:“中国武术技击思想是一门来自古代军事战争实践的产物,虽然民间武术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从社会生活,民间武技、杂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但是最基本的属性还是由于古代丰富的兵法思想及军事实践为冷兵器时代的武术技能、技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民间武术有别于军事武技,它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在体用、艺用等方面的思想的外延。”作为技击方法的太极拳在顺从的“柔”、转移的“柔”和克刚的“柔”中体现的智慧与《孙子兵法》中“柔”思想的相同绝非巧合,而是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在大量军事理念和实践当中升华为技击智谋的结晶。
  5结论
  研究发现:太极拳在后发制人的基础上,通过与敌人的柔和搭手来了解情况,在不利的条件下用自身独特的方式以迂为直地化解,并在合适的时机用积淀的柔劲来攻其薄弱或借力打力,达到省力而事半功倍的以柔克刚的目的,折射出《孙子兵法》中以巧取胜的“柔”思想。从而得出:从创编目的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中守拙和储备力量的思想与太极拳以健身为主要功能的动作演练形式无关。从技击理论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中防守为主、避其锋芒和正面技击等各种形式下蕴藏的“柔”思想对太极拳的顺从、转移、克刚的“柔”技击法则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33.
  〔2〕戚继光.戚继光兵法〔M〕范中义注释.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12):1.
  〔3〕张建国.新编学生现代汉语词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4〕孙武.孙子兵法〔M〕.鲁建荣注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5〕沈寿.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7-488.
  (责任编辑:阎 彬)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大胆放手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拓展延伸;善于创造条件,积极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满
在积分器的传递函数中增加一个常数h,提出一种新的积分器的前馈超前相位补偿方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积分器的相位特性可以得到改善.
语文教学要生动,又要精彩,如何能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且能焕发语文独有的魅力色彩呢?崔峦先生更是提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简单,应是我们每位教师自觉的艺术追求,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为了能做到简单教语文,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潜心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不断地把这些观点与身边同事的教
分析 HW-32 0 4型自动定标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存在的故障 .利用 MCS-5 1单片机设计定时和计数电路代替 HW-32 0 4型定标器中原有的定时和计数电路 ,分析设计电路的硬件、软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新设计的定时和计数电路具有测量准确及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载“君子民则贵左,甬(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甬(用)之,Yan为止”,其中的两上难字对于解释今本《老子》文句至关重要。它深刻揭示出老子战争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即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不是取恬淡愉悦的心态,也不是将兵器束收或做得厚大、锐利而不文饰,而是要谨慎严恭,戒惧警具,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老子的这种战争观,实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道家学派在战国后期的思想转变,即从“出世”转向一寅程度的“入世”,从一般地反对战争到后发制人而争取战争胜利。
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将人口问题归结为发展问题。邓小平关于“人口多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以及主张“节育”的观点和思想,就是从发展的角度得出的,也是从发展的角
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我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金融领域中长期遗留的问题,全面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素质,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规范化工作流程的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经营计划体系的健全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整体的基础管理水平,为转向综合经营创造条件。
大花蕙兰原球茎(PLBS)在添加不同浓度K^+的培养基中培养后,表现出明显的增殖差异,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大花蕙兰PLBS在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酶谱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证明了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乃至歧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否紧紧围绕和凸现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郝立忠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执行环境不理想,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人民法院的裁判结果不能实现和不好实现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社会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这不但损害了法律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