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国会计在准则和惯例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会计国际协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于是谈论了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我国会计;会计国际协调;问题;对策
前言:
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国际协调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会计国际协调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需要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
1、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阐述
想要对国际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何为国际会计协调。所谓的国际会计协调,就是指在众多国家中,以相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依据,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来推行本国适合的会计实务,包括会计揭示以及计量方法等实务。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其会计标准是国际化的,而会计信息等也具有统一性。所以国际会计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内容以及标准的统一,着力于将各国的会计差异缩小,促使各国的会计标准以及内容等是相似的,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会计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协调具有对各国经济利益进行维护,对世界经济秩序进行协调等目标。
2、会计国际协调的主要意义
对会计国际协调化的研究,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从而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利于简化财务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管理;这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也可以将当前根据不同财务信息写入财务报表,多套不同的国家法律和惯例被合并成本;有利于跨国公司经营谋划状况的比较、阐发和考查评价。
3、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问题
3.1缺高素质国际型会计师
正视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从实务执行的角度来看,专业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就同类型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处理方式和职业判断都不尽相同,涉及跨国公司业务的高素质会计人员更是稀缺,这就很难保证财务信息的高质量性和可比性。我国历年来发布的很多财务报告准则,应用原则和实施方法上大致与国际会计准则如出一辙,但由于缺乏培训及实践经验,对报告准则的原则导向理解不到位,執行这些报告准则时屡遭瓶颈,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
3.2与国际会计规则差距大
我国会计基本准则在概念框架方面同国际准则基本一致,但是在财务报表要素划分和确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准则更加侧重谨慎原则。首先,财务报表要素划分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准则将其分成负债、资产、业绩收益、权益、费用等几个方面,我国则分成负债、资产、费用、收入、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几个方面;其次,在要素确认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同国际准则均强调以项目利益作判断标准,但我国侧重以要素定义为确认标准,并强调需要提出确切、详细的定义解释,而国际准则依靠两个标准进行要素确认,一个是可对项目价值及投入成本进行可靠计量,另一个是项目利润在企业的出入。
3.3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硬环境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应包括审计、税务、会计在内的软环境。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完善,会计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中国特有的,也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共有的。因此,我国想吸收更多的国际投资,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展会计国际协调,建立和遵循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3.4国际准则制定缺话语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修订国际会计准则时,均以欧美发达国家(英、法、美等)为主导,中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占极少数席位,缺少话语权。这就导致了国际准则无法有效地适应经济转型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局面,也阻碍我我国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发展。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共颁布16条会计准则,并且均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为依据,虽然后来我国对其作出了改进调整,但是每次调整均较滞后,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会计实务及其国际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健康稳定和国际化发展。
4、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对策
4.1注重培养专业会计人员
在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之后,我国发现想要做好推动自身国家会计的发展,就应该从内部入手,注重培养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这样我国的会计发展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国家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对会计人员教育制度进行变更,并创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还应该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南,通过全新的会计理念来促使我国的会计制度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切实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更有话语权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性质,包括证券市场发展,目前仍然无法跳出“就事论事”的会计准则立项方法。因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市场的需求、降低规范操作的难度、提高准则的实施效用力,这样有利于改变会计准则完全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呆板模式,减少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渐进性地尝试以政府为主、非官方的专业组织参与为辅的制定模式。我国应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我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为基础,在技术方面,必须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建立出协调一致、内在严密的方法和体系。
4.3健全我国会计制度体系
第一,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提高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合理性。第二,健全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应建立并完善外部及内部的会计监管体系,应优化公司组织结构,改进董事制度,防控管理层对财务会计进行违规操纵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认真履行税务、审计和财政相关内容的监管职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第三,应建立并完善同财会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会计立法方面,我国应同国际会计行业步调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实务同国际会计的协调性发展。第四,建立专门负责会计准则执行监管工作的组织机构,强化准则执行力度与质量,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对违约违规的人员应给予强有力的惩处,维护行业法律制度的尊严,增强可信度。
4.4建立财务概念框架体系
从国际惯例来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前提是构建一个财务概念框架体系,该体系能够反映财务会计、财务报表的性质及功能,框架的内容涉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计量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在充分考虑我国的客观经济环境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建立类似国际会计准则IAS或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的理论框架,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
4.5加强国际会计环境沟通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的代表,也应该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的参与权利。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我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这种契机下,我们不应只是被动等待,而应主动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反映我国会计准则的特殊情况,就我们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建议,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施加我国的影响,从而降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5、结语
总而言之,要正确对待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以及沟通,并且加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萍.论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08-109.
[2]王平平.基于国际会计和我国会计的协调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6.
[3]孙志远.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 (5):89-91.
关键词:我国会计;会计国际协调;问题;对策
前言:
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国际协调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会计国际协调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需要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
1、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阐述
想要对国际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何为国际会计协调。所谓的国际会计协调,就是指在众多国家中,以相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依据,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来推行本国适合的会计实务,包括会计揭示以及计量方法等实务。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其会计标准是国际化的,而会计信息等也具有统一性。所以国际会计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内容以及标准的统一,着力于将各国的会计差异缩小,促使各国的会计标准以及内容等是相似的,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会计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协调具有对各国经济利益进行维护,对世界经济秩序进行协调等目标。
2、会计国际协调的主要意义
对会计国际协调化的研究,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从而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利于简化财务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管理;这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也可以将当前根据不同财务信息写入财务报表,多套不同的国家法律和惯例被合并成本;有利于跨国公司经营谋划状况的比较、阐发和考查评价。
3、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问题
3.1缺高素质国际型会计师
正视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从实务执行的角度来看,专业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就同类型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处理方式和职业判断都不尽相同,涉及跨国公司业务的高素质会计人员更是稀缺,这就很难保证财务信息的高质量性和可比性。我国历年来发布的很多财务报告准则,应用原则和实施方法上大致与国际会计准则如出一辙,但由于缺乏培训及实践经验,对报告准则的原则导向理解不到位,執行这些报告准则时屡遭瓶颈,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
3.2与国际会计规则差距大
我国会计基本准则在概念框架方面同国际准则基本一致,但是在财务报表要素划分和确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准则更加侧重谨慎原则。首先,财务报表要素划分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准则将其分成负债、资产、业绩收益、权益、费用等几个方面,我国则分成负债、资产、费用、收入、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几个方面;其次,在要素确认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同国际准则均强调以项目利益作判断标准,但我国侧重以要素定义为确认标准,并强调需要提出确切、详细的定义解释,而国际准则依靠两个标准进行要素确认,一个是可对项目价值及投入成本进行可靠计量,另一个是项目利润在企业的出入。
3.3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硬环境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应包括审计、税务、会计在内的软环境。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完善,会计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中国特有的,也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共有的。因此,我国想吸收更多的国际投资,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展会计国际协调,建立和遵循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3.4国际准则制定缺话语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修订国际会计准则时,均以欧美发达国家(英、法、美等)为主导,中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占极少数席位,缺少话语权。这就导致了国际准则无法有效地适应经济转型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局面,也阻碍我我国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发展。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共颁布16条会计准则,并且均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为依据,虽然后来我国对其作出了改进调整,但是每次调整均较滞后,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会计实务及其国际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健康稳定和国际化发展。
4、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对策
4.1注重培养专业会计人员
在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之后,我国发现想要做好推动自身国家会计的发展,就应该从内部入手,注重培养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这样我国的会计发展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国家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对会计人员教育制度进行变更,并创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还应该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南,通过全新的会计理念来促使我国的会计制度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切实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更有话语权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性质,包括证券市场发展,目前仍然无法跳出“就事论事”的会计准则立项方法。因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市场的需求、降低规范操作的难度、提高准则的实施效用力,这样有利于改变会计准则完全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呆板模式,减少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渐进性地尝试以政府为主、非官方的专业组织参与为辅的制定模式。我国应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我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为基础,在技术方面,必须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建立出协调一致、内在严密的方法和体系。
4.3健全我国会计制度体系
第一,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提高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合理性。第二,健全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应建立并完善外部及内部的会计监管体系,应优化公司组织结构,改进董事制度,防控管理层对财务会计进行违规操纵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认真履行税务、审计和财政相关内容的监管职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第三,应建立并完善同财会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会计立法方面,我国应同国际会计行业步调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实务同国际会计的协调性发展。第四,建立专门负责会计准则执行监管工作的组织机构,强化准则执行力度与质量,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对违约违规的人员应给予强有力的惩处,维护行业法律制度的尊严,增强可信度。
4.4建立财务概念框架体系
从国际惯例来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前提是构建一个财务概念框架体系,该体系能够反映财务会计、财务报表的性质及功能,框架的内容涉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计量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在充分考虑我国的客观经济环境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建立类似国际会计准则IAS或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的理论框架,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
4.5加强国际会计环境沟通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的代表,也应该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的参与权利。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我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这种契机下,我们不应只是被动等待,而应主动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反映我国会计准则的特殊情况,就我们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建议,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施加我国的影响,从而降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5、结语
总而言之,要正确对待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以及沟通,并且加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萍.论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08-109.
[2]王平平.基于国际会计和我国会计的协调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6.
[3]孙志远.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 (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