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桑蚕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从国家政策、生产条件、蚕茧市场情况等方面对灵川县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 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广西灵川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191-0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县的桑蚕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桑蚕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兴产业。2005~2006年蚕茧价格持续暴涨,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07年桑蚕种植面积达806hm2,但2007年蚕茧价格降幅较大,发展步伐变缓。现就我县桑蚕生产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1国家对桑蚕生产的总体规划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收入多元化,农村种植业收入已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传统桑蚕业渐失优势。因此,蚕茧产量迅速下降。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东桑西移”发展战略,桑蚕生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广西在“十一五”也作出了加快桑蚕业发展的规划,不仅要建立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贸易市场,还要打造全国桑蚕生产基地、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建设20个以上稳定、高产的基地,5个丝绸工业园区。国家、自治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规划,为我县的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我县的桑蚕生产现状及效益分析
种桑养蚕是一项投入不大、风险小、回报率高于其他常规农作物的一项产业。以前我县的桑蚕生产一直处于零星种植状态,近2年来,各级政府将这一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来抓,全县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从2005年的66.67hm2发展到2007年的806hm2,遍及全县6大乡镇,实现产值1 165万元。
种桑养蚕效益可观,据测算,养每张蚕总成本为147元(其中,蚕种费用55元、化肥费用45元、消毒及蚕药费用35元、桑苗费用7元、其他费用5元);按2007年广西鲜茧指导价17元/kg计算,每张蚕种产茧40kg左右,每张蚕茧收入为680元,则每张蚕茧利润为533元。我县每年可养9批蚕,按1hm2桑叶养蚕67.5张计算(1hm2桑田可供养7.5张蚕),折算获利35 977.5元/hm2。比照种植水稻(两茬)增收21 727.5元/hm2(两茬产量按12 000kg/hm2计,稻谷价格按1.5元/kg计价,合计收入18 000元/hm2,减去农药、化肥、种子等投资3 750元/hm2,种植水稻获利14 250元/hm2)。种桑养蚕效益相当可观,这给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效益空间。
3我县的桑蚕生产条件分析
3.1自然条件
我县属丘陵地带,3条河流穿过全境,全县年均气温18.6℃左右。大于10℃的活动积温5 932℃左右,平均无霜期316d,日照时数1 588h,降水量达1 980.3mm。土壤耕层深厚,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桑树栽培和蚕虫生长发育,符合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生产基地建设条件。
3.2土地资源
我县为农业县,农民以种养为主。全县耕地面积2.2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87万公顷,旱地0.36万公顷,全年粮食播种复种面积稳定在3.47万公顷,总产18万吨,人均粮食507.2kg,粮源富足。可用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土地面积较大,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调出更多的旱地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为桑蚕生产的发生提供了土地资源。
3.3劳动力资源
桑蚕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劳力投入,而我县的劳力状况正适合该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总人口35.5万人,农村劳动力19.1万人,人均管理土地面积为0.12 hm2,随着免耕抛秧及新技术的应用,出现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发展桑蚕业正好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就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3.4技术状况
全县现有农业技术干部15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64人,初级职称82人,桑蚕专业技术人员2人。通过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以直接从事桑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另外,我县近邻桂林市,除有区农业厅蚕业指导所等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支持外,市蚕种场成为我县发展桑蚕生产的技术后盾,技术优势较显著。
4蚕茧市场分析
4.1我国蚕茧市场发展规律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蚕茧生产运行出现周期性变化。据统计,近10年来,蚕茧高峰为1994年、1997年、2000年、2005年、2006年。生产的起伏一般3~4年为1个周期,在高峰期,价格和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但高峰之后,紧接着减产,经过复苏又出现另一高峰。这些规律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供求规律的作用。
4.2茧丝绸行业现状
一是原料供应偏紧,蚕茧收购价达历史高价位;二是我国缫丝行业生产力过剩;三是丝绸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亏损面达22.8%;四是丝绸商品出口量低迷,据海关统计及专家估计,全年出口量低幅达15%。这些是桑蚕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4.3我国的茧丝绸销售趋势
(1)我国是蚕丝生产大国,茧丝的80%为出口,但不能控制国际丝绸市场。随着对印度、欧盟市场出口量的减少,蚕茧丝绸出口总量降幅较大。
(2)国内对茧丝绸需求趋旺。国内丝绸升温,丝绸新品倍受市场欢迎,真丝织物量快速增长。另外,西部地区茧丝加工能力快速扩张,对原料的需求有一个根本性幅度上涨,鲜茧原料供不应求。
5我县桑蚕生产的发展潜力
5.1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从国家“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广西桑蚕生产规划及我县的生产条件看,我县的桑蚕生产很具发展潜力;从蚕茧市场分析,虽然出口量呈现负增长,但蚕茧总产量较10年前却在减少,说明整个市场仍有上升空间。我县桑蚕业应该能可持续性发展。
5.2桑蚕生产发展中需处理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必须坚持从土地、自然能源等实际出发,在保证粮食的情况下发展桑蚕生产,不与粮田争地。二是做到政府倡导,农民自愿原则,运用市场鼓励农民发展种桑养蚕。三是做好技术服务,提高蚕茧质量。
关键词 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广西灵川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191-0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县的桑蚕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桑蚕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兴产业。2005~2006年蚕茧价格持续暴涨,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07年桑蚕种植面积达806hm2,但2007年蚕茧价格降幅较大,发展步伐变缓。现就我县桑蚕生产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1国家对桑蚕生产的总体规划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收入多元化,农村种植业收入已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传统桑蚕业渐失优势。因此,蚕茧产量迅速下降。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东桑西移”发展战略,桑蚕生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广西在“十一五”也作出了加快桑蚕业发展的规划,不仅要建立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贸易市场,还要打造全国桑蚕生产基地、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建设20个以上稳定、高产的基地,5个丝绸工业园区。国家、自治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规划,为我县的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我县的桑蚕生产现状及效益分析
种桑养蚕是一项投入不大、风险小、回报率高于其他常规农作物的一项产业。以前我县的桑蚕生产一直处于零星种植状态,近2年来,各级政府将这一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来抓,全县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从2005年的66.67hm2发展到2007年的806hm2,遍及全县6大乡镇,实现产值1 165万元。
种桑养蚕效益可观,据测算,养每张蚕总成本为147元(其中,蚕种费用55元、化肥费用45元、消毒及蚕药费用35元、桑苗费用7元、其他费用5元);按2007年广西鲜茧指导价17元/kg计算,每张蚕种产茧40kg左右,每张蚕茧收入为680元,则每张蚕茧利润为533元。我县每年可养9批蚕,按1hm2桑叶养蚕67.5张计算(1hm2桑田可供养7.5张蚕),折算获利35 977.5元/hm2。比照种植水稻(两茬)增收21 727.5元/hm2(两茬产量按12 000kg/hm2计,稻谷价格按1.5元/kg计价,合计收入18 000元/hm2,减去农药、化肥、种子等投资3 750元/hm2,种植水稻获利14 250元/hm2)。种桑养蚕效益相当可观,这给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效益空间。
3我县的桑蚕生产条件分析
3.1自然条件
我县属丘陵地带,3条河流穿过全境,全县年均气温18.6℃左右。大于10℃的活动积温5 932℃左右,平均无霜期316d,日照时数1 588h,降水量达1 980.3mm。土壤耕层深厚,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桑树栽培和蚕虫生长发育,符合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生产基地建设条件。
3.2土地资源
我县为农业县,农民以种养为主。全县耕地面积2.2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87万公顷,旱地0.36万公顷,全年粮食播种复种面积稳定在3.47万公顷,总产18万吨,人均粮食507.2kg,粮源富足。可用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土地面积较大,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调出更多的旱地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为桑蚕生产的发生提供了土地资源。
3.3劳动力资源
桑蚕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劳力投入,而我县的劳力状况正适合该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总人口35.5万人,农村劳动力19.1万人,人均管理土地面积为0.12 hm2,随着免耕抛秧及新技术的应用,出现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发展桑蚕业正好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就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3.4技术状况
全县现有农业技术干部15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64人,初级职称82人,桑蚕专业技术人员2人。通过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以直接从事桑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另外,我县近邻桂林市,除有区农业厅蚕业指导所等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支持外,市蚕种场成为我县发展桑蚕生产的技术后盾,技术优势较显著。
4蚕茧市场分析
4.1我国蚕茧市场发展规律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蚕茧生产运行出现周期性变化。据统计,近10年来,蚕茧高峰为1994年、1997年、2000年、2005年、2006年。生产的起伏一般3~4年为1个周期,在高峰期,价格和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但高峰之后,紧接着减产,经过复苏又出现另一高峰。这些规律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供求规律的作用。
4.2茧丝绸行业现状
一是原料供应偏紧,蚕茧收购价达历史高价位;二是我国缫丝行业生产力过剩;三是丝绸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亏损面达22.8%;四是丝绸商品出口量低迷,据海关统计及专家估计,全年出口量低幅达15%。这些是桑蚕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4.3我国的茧丝绸销售趋势
(1)我国是蚕丝生产大国,茧丝的80%为出口,但不能控制国际丝绸市场。随着对印度、欧盟市场出口量的减少,蚕茧丝绸出口总量降幅较大。
(2)国内对茧丝绸需求趋旺。国内丝绸升温,丝绸新品倍受市场欢迎,真丝织物量快速增长。另外,西部地区茧丝加工能力快速扩张,对原料的需求有一个根本性幅度上涨,鲜茧原料供不应求。
5我县桑蚕生产的发展潜力
5.1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从国家“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广西桑蚕生产规划及我县的生产条件看,我县的桑蚕生产很具发展潜力;从蚕茧市场分析,虽然出口量呈现负增长,但蚕茧总产量较10年前却在减少,说明整个市场仍有上升空间。我县桑蚕业应该能可持续性发展。
5.2桑蚕生产发展中需处理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必须坚持从土地、自然能源等实际出发,在保证粮食的情况下发展桑蚕生产,不与粮田争地。二是做到政府倡导,农民自愿原则,运用市场鼓励农民发展种桑养蚕。三是做好技术服务,提高蚕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