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类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了。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锄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的脚步在走近它时停下来,人们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里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它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地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一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但那人只留下了一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见踪影。
  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深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艰难。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去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了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一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妙文览胜]
  例文二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  王小妮
  这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问题。
  在深圳的一间商场里,我陪着两个客人逛。他们几乎要把所有的货物看过问过。我在心里发誓,我今后再也不陪任何人逛商场。最后,在他们打算离开商场的时候,我看见了那棵摆在陈列柜里的白菜。
  它比一般的山东的白菜要略微细弱一点。每条叶片都精致。尖儿青脆。根是乳汁一样的白。它全身透明。躺在一只盘子里。它是玻璃的。标价888元。
  客人从内地来。他们说,深圳人真是什么钱都不放过赚,连棵白菜也敢卖到888元一棵。我们干脆回家去,收购旧玻璃,成立一个玻璃制品厂,专门生产白菜、土豆和大萝卜吧。无论他们说什么,我都继续看着那棵白菜。客人们又转到黄金首饰柜去,只把我一个人留下来。
  我非常想用手去摸一摸它,虽然我知道不应当触摸商品。我一直想伸出手去。好像我们在许多年前就认识。我们必须打个招呼。我知道它没有体温,无论真假,白菜都是凉的。我的老友,它永远这么沉默,这么冰凉。带着我过去生活的味道,我多想马上把它买回家,摆在我的桌子上。
  客人转回来,发现我还在端详白菜。他们说,做人不如白菜,要做,就做你们深圳的白菜。888元,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放上十年、百年,都是一棵好白菜。
  这是深圳的白菜。我好像被什么陨石击中。它不是我的老友。
  我回到街上,风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流动。树木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翠绿。我的家门是真实的,它阻挡一切人,只接受一把钥匙。我不再想那棵玻璃的白菜。
  真正的白菜,怎么可能在这种大商场里,被灯光照射着?我来到秋天的地上。菜们都劈着棵,它们完全熟了,青的帮儿,白的心儿,在内里运足了力气。某一天,有手抓住它,它从泥土里升起来。那手粗糙于裂,使白菜受到第一次创伤。许多的白菜,成为山,垛在寒风里,等待车,等待秤,等待进入一个温暖的门。
  冷空气在凌晨落地,最临近风的那些白菜,被寒冷打过,叶子透明、起泡,全身变成石头一样的硬。买菜的人裹着大衣说,这菜我不要,冻菜!这样,它们被拨落在地,用它们最后的心力坚持着。冰冻,使它们不再倒伏,日夜立着,孤独而坚硬。最后的一日,它们看见自己头发上的腐烂。这种结局,在它们还是一棵棕色小种子的时候,还来不及想。由此,它们成了泥。
  从生到死,能够躲在烈风背后的白菜,比那些过早成泥的,多活了几个月。像人,有的夭折,有的长寿。
  在尼采降生的那一刻,他的母亲回忆说,这个孩子的眼睛充满了全部世界的悲哀。是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我不能买那棵888元的白菜。假如那商场的经理出面,拿出他窄薄的名片,说,多谢我的光临,请我任取一样东西作为留念,我也不会再要那棵白菜。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因为它不腐烂。
  有一个一生不顺的人,别人说他的直率、袒露,恐怕要远离开中国,换到另外的一块大陆上去,才能被理解和接纳。这个人在内地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对一个壮年人说,请你让出你的座位来,那边有一个老人!车上所有的人都诧异,有小孩子问,他是售票员吗?最终,人们像看一件异物,目送他到站下车。那个壮年人始终没离开座位。事情发生的这座城市,在外国游客中有恐怖之城的美誉。侥幸,他那天没有遇到拳脚。没有一个流氓冲上来说,小子,你的死期到了。
  我喜欢它。这棵苍凉、孤独的老白菜。
  尼采的眼睛睁开又合上。悲哀之流,怎么可能被一两个人盯视而退却!悲哀不可能干枯。我看见许 多不真实的、类似玻璃、宝石、珍珠、玛瑙的物体,从商场的柜台里出来。他们公然走到市面上。这是一个新的人种。在他们光滑精致的仪表之下,他们微笑着,说行的时候,往往是不行。他们婉转地说不行的时候,往往暗示着行。眼睛流动时,他在琢磨你。直朴地望着你,他却在想另外的事情。有最好的做工和设计,我们不用专门去买一棵玻璃的白菜。一日所见已经眼花缭乱。
  像游乐场里的老虎机,只认那种铁片制造的硬币。这个时代,认那些精明剔透的玻璃人,爱怜他们、纵容他们。财富向他们倾斜,使他们一次次旗开得胜。
  而另外一些人,像迎着风,苍凉直立的白菜。他们天赋了失败的人格。这些失败的白菜,过早成泥的白菜,我极少数的老友们,你们永远不会走开,就在我的近旁,我们互相为伍,在这世界的残冬。
  [比较赏析]
  《田埂上的精神》名为写麦子,实际上是写人。如果直接去写人的坚韧的精神,那也许得需要宏大的场景,写一个卑微的人如何如何不服输,那样就很难驾御,而作者写“田埂”,就容易下笔了。田埂是我们熟悉的场景,所谓,“人生小田埂,田埂大人生”。写一种执著的精神,一种昂扬的斗志,可以写一株田埂上被遗弃的麦子,这当然得益于“拟人象征”的方法的运用。围绕着麦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许多自然界中的事物,组成一个事物的群体,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相对应。比如路人、吸烟人、鸟儿、一位农人,都可以分别看作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善于发现人才,忽略“明亮和智慧”的人。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中写了两种白菜,一种是深圳商场中高价的剥离白菜,精致,“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放上十年、百年,都是一棵好白菜”,但是,“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因为它不腐烂”。另一种是长在田野里的真实的白菜,迎着风,苍凉直立,“垛在寒风里,等待车,等待秤,等待进入一个温暖的门”。实际上,作者借白菜写了两种人:一种是正直有个性有人格,即使失败也获得硬气的人;另一种是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所谓成功人士,精明,在光滑精致的仪表之下,工于心计,虚饰矫情。借白菜写人,象征手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
  两篇象征类文章都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象征物的线索,一条是被象征的人的线索,这两条线索时而分开,时而交汇。因为象征物比较好写,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笔墨都是写物的,写人一般是点睛之笔。但是,要注意,写人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写田埂上的麦子是假,写人的坚强坚韧的品质是真;写苍凉的白菜是假,写不被世俗同化正直个性的人才是真。但是,假是用来写真的,和真融为一体,更加突出真的重要。
  
  托物象征 寓意深刻
  
  理念导引
  象征无疑是最常用最容易成文却不易写出艺术境界的一种写作手法。象征所要引发的是一种“关系”的联想。这种关系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制定出来的。象征的两端是实和虚,根本技巧是实际事物与虚拟情感的穿梭运用。象征的形成一般要注意四点。先写一个句子。象征的初始一般是由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构成的句子。再描一个故事。象征把这个相似或相关联想的句子扩展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再点一双俊睛。象征的妙处在于能让外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在行文过程中用明确的语句点明中心,点题句子最好既能看出是写物的,又能看出是写人的。最后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只有详细地描摹,才能使象征的形象矗立起来。
  教师下水作文
  [文题1]
  2008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
  伤树的精神  刘德福
  雷声滚过大地,震耳欲聋,掠过之处,一片狼藉。
  这是一片小树林,只有一棵小树的一个枝丫被雷电的尾巴扫了一下,树枝折断,露出了森森白骨。
  同伴们开始觉得很庆幸,等到巡视一遍之后,看到了那棵被折断了胳膊的小树,都对它的不幸表示同情。受伤的小树看看同伴,心想:为什么单单是我受到了雷的伤害,而同伴们却安然无恙?小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处的地势,正好斜对着一个山口,和同伴们拉开了一段距离。正是上天赐给自己的这个位置让自己得到了厄运。
  小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可怜。也许同伴们是人类着意栽种的,而自己只不过是被遗漏下来的一粒树种,和被抛弃差不多。看着同伴们整齐地排着队,手挽手肩并肩地昂首向着苍天,而自己却孤零零的,伤树的心中涌起了愤愤不平之气。如果自己也是树林里的一员,即使有雷雨来临,集体的力量也会化解些许雷电的力量,要不然仅仅一丈之遥的距离,为什么它们都完好无损?
  同伴们也给受伤的树送来关爱的目光,但仅仅是目光而已,它们也无能为力。雷电过后,树木的主人来过一次,但他只是到整齐的树林边站了一会儿,看看成排的树木没有损害,自言自语地说:“幸好没有损害!”然后在树林边的土坎上抽了一袋烟,叫上他的狗就走了。从主人的话语中,伤树听出了主人根本没有将伤树放在自己的财产之列。这就是说,伤树是可有可无的。这让伤树更痛心了。其实,它也想成材,即使成不了栋梁,做根椽子檩子总可以吧?而主人的漠视几乎摧毁了它的信心和自尊。
  好在,主人瘸了腿的狗,到伤树的根部撒了一泡尿,这让伤树很感动。可能伤了腿的狗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给自己积了点肥。伤树似乎得到了鼓舞。更令人感动的是,好几次,主人和狗从很远的大路上走过,狗却跑过来将尿撒到自己的根下。
  狗的关爱让伤树觉得自己必须坚强起来,一定要成材。于是,它不再哀伤和抱怨,它用自己的树脂愈合了伤口,一个树枝折断了,还有另一枝。伤树尽量吸取更多的阳光,将根系尽量向地层深处狠扎。经过半年的努力,伤树长得比那些整齐排列的树还高大,还有生气。
  可是,因为少了一个树杈,伤树就属于残废之列,剩下的树杈,只能向一面生长,这就给自己的形象形成一个滑稽的定位。从树林边走过的人,都禁不住会评价几句,有的奚落,有的惋惜,有的赞叹,有的不置可否。伤树自己心里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坚强一点,总有一天自己会成材!
  两年后的一天,一个农夫从树林边走过,他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他看中了这棵伤树,说,这是一个最完美的木犁的造型,都不用火烤弄弯,树杈的倾斜度正好,最重要的是断裂处的伤疤,因为受了伤,木质最坚固,正好用作犁杖承担重量的弯处。农夫开始找主人商谈价钱,这让主人激动不已,原来以为一无用处的伤树,却给自己赚了一大笔钱。
  最重要的是,坚强的伤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教师下水感悟   这是写得比较快的一篇文章,因为模仿文《田埂上的精神》本身就蕴含着“坚强”的主题,而象征手法的运用时选择的是一棵树,一棵受伤的树,这和“田埂上被遗弃的麦子”的相似之处也很明显。例文有路人、吸烟人、鸟儿、一位农人,在《伤树的精神》中我选择了树木的主人、主人的狗和一个种田能手,其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写作中我还注意了细节的真实、情节的曲折,因为这样才能使象征手法运用得更纯熟。
  [文题2]
  2008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例文:
  那一缕旋律  刘德福
  那是高中三年级时的事情。
  在高考复习最关键的时候,我得了神经衰弱。这真是要命!这个病逼迫我搬出了嘈杂的集体宿舍,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不但不能学习好,还无法按时入睡。我在学校对面的街巷中租了一间屋子,是一家的储藏室。
  这间房子只有朝东的一扇小窗,外面被铁栏杆封闭着。里面放着一张床,一张小书桌,这就足矣,我需要的是寂静,一种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寂静。在寂静的夜里我睡不着的时候可以复习功课,白天困了就在课堂上补上一觉。这时,我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文人要到山水佳处隐居,一个睡觉都成了负担的人,就需要如水的寂静来引发睡眠了。
  可睡觉还是我的大问题。寂静的时间长了,可能我的脑神经又耐不住寂寞了,我又开始烦躁不安,还是整晚整晚不能入睡,失眠的痛苦又开始折磨我。
  有一天晚上,晚自习下课刚回来,我突然听到了一缕音乐,如绸缎的细丝慢慢地从夜色中滑过来,柔柔地贴在我的大脑上,让我感到一丝清凉。我是一个乐盲,农村条件差,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音乐课;高中学习紧,学校又没有音乐课。这首曲子我从没听过,也根本不知道它的名字,我只成了一个乐音的感受者。
  音乐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水,划过干燥的肌肤;它是微光,照亮黑暗的甬道;它是清风,带来醉人的花香。也许放在以前,我会将这细微的声音忽略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在这样寂静的深夜里,只有我一个人;白天沉浸于题海中的大脑,又在神经衰弱的魔力下,进入了疲倦的亢奋。这游丝一样的乐音,仿佛就是为我安排的。我好像进入了这样的意境:早春的田野,天上下着小雨,是牛毛一样的小雨,放眼望去,小草青青,可是一到跟前,又仿佛什么都没有似的。半个小时后,我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我开始天天等待这个天使一样的乐音。也许这个乐音就埋藏在我的大脑中,也许它也承受不了高考复习的压力,开始暴动起来。也许这就是对它主人的抗议,当我在午夜给它“喂食”这样好听的旋律的时候,它似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知音,心情开始平静下来。它平静下来,我的睡眠就开始正常了。
  有几天,不知为什么,深夜的乐音消失了,我的神经衰弱就又开始发作。我曾试图自己买个录音机和磁带听音乐,可是,一看价钱,我望而却步了,租房子已经够让家里破费了,还欣赏音乐?好在,几天后,音乐又出现了。当时,我祈祷上苍:在我高考前这些日子里,您千万不要停止音乐。
  我是幸运的,自此,深夜的音乐声再也没有停过,这些风格基本一致的乐曲,让我在刻苦攻读的深夜,感受到清风一样的感觉,脑海中不断出现这样的情景:早春的田野,天上下着小雨,是牛毛一样的细雨,放眼望去,小草青青,可是一到跟前,又仿佛什么都没有似的。我就是在这样的乐曲声中进入了梦乡。
  上了大学后,同宿舍的老四家庭条件优越,有一个录音机。一次,他放了一个曲子,我的大脑马上如触电一样和乐曲连通。这就是在几个月前,在县城租住的小屋中,深夜飘来的救命乐曲。我打开磁带盒一看,乐曲名字叫《星空》,弹奏者叫克莱德曼,是法国人,这是钢琴曲。可不知为什么,当时我却想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
  从此,这些钢琴曲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如充饥的粮食、解渴的水。
  教师下水感悟
  从题目出发我想到了音乐,一缕音乐就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我还想到了高三时和同学在外面租房子的岁月,虚构了自己的神经衰弱,让这缕音乐和我的高中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缕音乐就成了我困窘生活中的安慰和精神支柱,由此形成了象征。
  学生训练文题
  1.200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点拨:可以写自己高中时最孤独伤感的时候遇到的一棵坚强的树,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鼓舞自己和困难斗争。直至今天,自己还记得这棵树,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构思和结构可以模仿《田埂上的精神》。)
  2.2008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参见本杂志2008年第10期第26页)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可以按两条线索展开文章,一条是课堂上老师的实验,一条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两条线索并进。杯子是人生,而水、沙子、石块分别是人生中追求的一些东西,如金钱、爱情和智慧。文章的构思和结构可以借鉴《一棵苍凉的白菜》。写一个人从追求智慧的人生(写作)转移到追求金钱(经商),有了钱,精神却痛苦了,后来到一个哲学家那里寻求解脱的答案,最后哲学家就给他做了材料上的实验。这个人恍然大悟,自己的人生需要的是石块(智慧),而不是金钱(水和沙子),要先将石块放好,再放水和沙子,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3.2008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参见本杂志本期第22页)
  (思路点拨:《田埂上的精神》和“坚强”这个话题本身就有相似之处,可以写一种坚强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行文时要注意用细节描写写出这个事物的“坚强”之处。)
  [试验学校学生作品展示]
  鹅卵石的精神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高一(3)班 闻婷婷   鹅卵石将鱼网一样的溪底一块一块铺成了。但是,有一颗鹅卵石却被人遗弃在溪边上,像一只被人丢弃的丑小鸭。
  夏日到来,水面上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溪水嬉戏般的与鹅卵石玩耍,在夏日里献上热闹的场面。然而,这块鹅卵石却得不到一滴甘甜的溪水,任阳光肆虐地灼烧着它的身躯。
  本来它也应该处在清凉的溪水之中啊!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伙伴,它们被冲刷得光滑而圆润,远远望去光芒四射,伴着小溪的欢跳,时不时地在溪水中谱写柔情的乐章。可是现在溪水边,只有它一颗孤单的鹅卵石,一颗被遗忘的鹅卵石。它很伤心。环境对谁其实都很重要,可是如果你处在逆境之中,那怨天尤人没有用,只能自己坚强点。
  尽管它的样子那么苍老那么肮脏:但它依然向上,它比其他鹅卵石都活得有精神。它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它甚至用自己的身躯去接受阳光,用自己的光芒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获得生命价值的体现。它召唤着从它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你们过来,瞧瞧!我不是一颗普通的石子,我是鹅卵石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一位女子闯进了它孤单的生活,它看着她满脸笑容地向它走来,它等待着,等待奇迹的出现,近了,近了,更近了……它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它期待着,突然它的身体有了些许疼痛,那女子的脚掌从它的身躯上踩过,它伤心了。它用伤心的目光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上,身后只留下一片随风而起的尘土。
  这一颗鹅卵石已经彻底被人们所遗忘,偶尔会有落叶在它身旁落下,但也伴随着几丝凄凉。风吹、日晒、雨淋,它与大自然的侵蚀相抗争。它必须要努力,它必须要坚强,因为它要自己的生命更完美,它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在每一次的风雨中,它总是豪情万丈地说:“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白的,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命运已经注定。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风雨都注入我的心中;如果溪水注定为我所有,就让我重新寻找生存的希望!”就这样,它在风雨中越来越坚韧,吸收着来自天地的每一份力量。
  又足一个艳阳天,它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身上散发着逼人的光芒,沧桑的岁月让它越发美丽。突然,它感到身上有些温暖,原来一位收藏家把它捧在手心,将它身上的灰烬擦除,赞叹到:“多么美丽的鹅卵石呀!”其实,收藏家不知道,这颗石头最优秀的品质是坚忍。
  “伯乐”发现了这颗美丽的“丑小鸭”,它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在精美的玻璃窗中享受着舒适的生活。这一切使它感到快乐,但艰辛的生活它也不会忘记,坚强的信念它更不会丢弃,那段时光是它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指导教师:孙玉平)
  学生仿写感悟
  对一篇好文章的仿写,我认为不单单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更深层次的探求。我先读懂了张佐香在《田埂上的精神》中所表达的情感,作者借被遗弃在田埂上的麦子顽强选取地生长成熟的事,表达了人在逆境中更要坚强向上的道理。仿照它,我选择了被遗弃在溪边上的鹅卵石来进行写作。然后看作者的构思如何巧妙,写作语言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等等,学会借助用象征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觉得仿写对于我们刚踏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教师教学感悟
  过去我们按照写作技巧一点一点训练,结果同学们前面学后面忘,语言基本功也没有训练出来,总之,感觉写作没有一个抓手。学习仿写之后,同学们从句段开始到篇章,既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尤其在写作方面,同学们不惧怕作文了,文章有章可依,有迹可寻,从形式到内容,到构思,到语言,都有很大的进步。
  难以风化的精神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高一(2)班 洪丹丹
  草儿把草原的纽扣一粒粒扣齐了。但是,有一棵小草却被人们遗忘了,夹在石缝中残喘,像一只喝完了水被遗落在桌边的一次性纸杯一样。时间可以使记忆风化,成为碎片,成为虚无,这样一个阴暗的角落当然更可以让这棵小草的存在被人无视,无法走进人们的记忆。更悲哀的是,那棵小草就是我。
  春天慢慢地深入,在早春微寒的清晨,春天的阳光抹在草原上,也抹在我这棵小草的身上。我艰难地在黑暗的石缝中找寻着生的通道,长出瘦嫩的细苗。来草原上放牧施肥的人,从远方踏步而来,我兴奋地在春风中舞动着弱不禁风的身体,似天际架起七色的彩虹。然而,没有人的脚步在我面前滞留下来,甚至连瞄一眼都不曾!因为草原上有大片大片的草儿,在等待着他们。我这棵小草,在他们的视野之外。
  本来我也应该生长在肥沃多汁的草原上,去享受着被阳光沐浴的幸福。那里有我许许多多的同胞,它们被滋润得绿得发亮。远远望去,它们健壮而又精神。它们肩并肩一起欢唱,一起成长,一起迎接羊儿马儿的到来,与那些小动物们一起感受清新的空气。石头缝中,只有我,一棵孤苦伶仃的小草,一棵长错了位置的小草。我很悲伤,也很无奈……
  尽管我非常瘦弱,但我却长得非常起劲儿,我比草原上任何一棵小草都活得努力。我不想放弃自己仅有的这份宝贵的生命,我甚至还想过用自己那微不足道的绿来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从而获得我生长在这石缝中微小的价值。我竭尽全力地呼喊每一位路过的人:“你们睁大眼看看!我不是无形的!我是小草,我是一棵小草呀!”但是,没有人理我。偶然的一天,一个人看起来走了很久的路,累得喘不过气来,在我的身边坐了下来,他喝了口水,扔下矿泉水瓶时,突然发现了我,瞅了我一眼说道:“哦,原来这里还有这么一棵小草呀!”这时,我为有人发现了我而高兴,我显得无比兴奋,甚至还有意地抖了抖自己的身子,以便让人看到我乐观进取的样子。我不希望让人鄙视,或者同情。那人却再没有任何表示,只留下了一个空瓶,拍了拍沾在身上的灰尘,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彻底被人遗忘了,偶尔有小鸟在我身边唱歌,昆虫为鸟儿伴奏,让我感到生命的美好。风吹,雨打,日晒,我依然在这石缝中孤苦无助、寂寞艰难地生长着。因为我必须生长,因为我是唯一一棵生长在石缝中的小草,因为我的存在属于大地,属于美好的黎明和黄昏!阳光、春雨总是格外地宠爱我,让我获得了更多的自然养料。
  尽管我是一棵生长在石缝中的小草,被世人遗忘,但我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我能体会到牧民们赶着羊群自近而远地在辽阔的草原上的辛劳奔波;我能感受到他们赶着羊群,手握长鞭,日行千里的豪迈。在大雪纷飞的季节,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顶着风雪,做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都是注定的,谁都没觉得不应该,想到这里,我深深一颤,我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根紧紧地扎入石缝深处,来汲取更多的养料,以便让自己长得更强壮一些!
  春去冬来,我的同伴们都枯萎了,而我却依然一身绿装,挺立在寒风中!一位牧人从我身边走过时,发现了我,他的脸上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他兴奋地喊道:“青草,在寒冬的石缝中竟然也能长出这么青的草!”
  本来,无情的时间想把这棵被遗弃的瘦弱的小草消灭,让这棵草成为时间风化记忆的例子。而一棵顽强而又有斗志的小草,有了前进的动力,它就能变得不平凡!正如这石缝中的草儿,时间流逝了,但记忆依旧没有被风化,它生长的是缝中的精神,这种精神最终会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瑰宝!
  (指导教师:朱苹)
  学生仿写感悟
  当我读过《田梗上的精神》后,就想到了那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无论是在田埂上的麦子还是石缝中的小草,它们都是被大家遗忘了的,被忽视于大众之眼的。它们虽然被漠视,被遗忘,可它们执著、顽强、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于是,我就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模仿方法,以石缝中的小草作为自己作文的支撑点,借鉴《田梗上的精神》一文的象征手法,学习、模仿、转换原文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习作《难以风化的精神》。在仿写中我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仿写,我喜欢!
  教师教学感悟
  我们的同学们之所以写不出来那么多有感情的作品来,那是因为读书少、实践少、知识少、阅历少。实践证明,仿写要先研读。可以得到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不失为提高大家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同学们掌握了它,就会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使感性得到升华,知识得到丰富,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