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多层螺旋CT的具体运用过程,通过列举10例无骨关节创伤的志愿者和30例骨关节创伤者合作运用多层螺旋CT拍摄出有效图像显示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从优势、质量保证、诊断价值三个方面对其操作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从而显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重建;骨关节创伤;螺旋CT;扫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通用(GE)电气公司推出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螺旋CT。这是在过去单、双层螺旋CT的基础上建成的一种给医师和患者双方均带来便利的“医师助手”。新型的螺旋CT:软、硬件都进行了升级,实现了薄层技术和快速容积大范围扫描技术,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这种新型螺旋CT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新更好的影像检查平台,除了可以完成常规CT的所有检查项目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全身血管成像、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和心功能评价及CT灌注成像等等。
1.应用举例
1.1具体操作过程
在10例无骨关节创伤的志愿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0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30例骨关节创伤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0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工伤事故导致伤26例,高处坠落导致伤4例。所举例的志愿者和创伤者都采用64层128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扫描范围的确定依据在不同部位拍摄的CT片。我们将10位志愿者分成两组,对第一组成员进行颌面部扫描,对第二组成员进行脊柱3个以上椎体的扫描。两组成员选择好各自的准直宽度(可分别选择2 m m × 1 m m 、2 . 0 m m× 1.5 mm、2.0 mm × 2.5 mm、2 mm × 4 mm 和2 mm × 5 mm)、机器所限制的最小层宽(我院为0.625mm),并用H 8 0 s 的高分辨骨算法计算出卷积核。如以下表格:
对于重建图像,两个组可考虑分别用层宽50%的重建增量和卷积核用H10 s 或B10s 的平滑算法;对于三维重建,可考虑用CT机自带三维软件进行MPR、SSD重建。获取了图像之后,就要对各组的图像进行比较了,我们应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清晰度、平滑度等。所举30例患者根据拍摄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准直宽度(2 mm × 1 mm~2.0 mm × 2.5 mm)以及层宽(1~3 mm)进行扫描,之后进行MPR、SSD 重建。MPR 即多平面从简技术,采用冠状位、矢状位,SSD 即表面遮蔽显示,需在冠状位、矢状位的基础上分别对X轴、Z轴进行旋转以重建图像,旋转的同时治疗师注意从不同方位观察骨折线走行方向、关节脱位及骨碎片移位情况,观察摄片的空间结构,从中选择一个相对较为清晰的图像后将其发送至观图窗,从而对摄片进行观察与选择。针对感兴趣区的其他相关图像,包括扫描床影、可对观察视角造成影響的解剖结构及保证敷料等,可使用切割技术对其进行切割去除操作,以便有利于后期的观察。 [1] [2]
2. 结果
10例志愿者的图像显示,不管是对较小范围(如下颌骨、跟骨、颞颌关节等部位)的检查还是对较大区域(如整个颌面部、3个以上椎体或骨盆)的检查,只要使用了准确的准直宽度和重建增量,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清晰,三维重建图像的表面光洁度好,图像边缘平滑,无阶梯感,且减少了扫描时间和放射剂量。30例骨关节创伤螺旋CT断面图像、SSD、MPR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分离、错位和碎骨片的移位等情况。
3.讨论
3.1优势
对于64层128排的优势,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如下:扫描时间更短(扫描1周仅需0.4秒钟)、图像更清晰(VCT属于真正的容积扫描,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亚毫米薄层图像采集多方位图像重组,以及一次注射对比剂行多期扫描)、病变显示更直观(容积数据采集后,进行多种形式的三维重建,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X线辐射剂量进一歩降低(患者受线量显著减少,也是最安全的X线检查)、造影剂用量减少(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覆盖预定的范围,使动脉、静脉和实质期扫描更加准确)、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和途径等。
3.2质量保证
高性能以及技术参数的有效选择和匹配等种种因素造就了高质量的螺旋CT三维成像图像质量。薄一些的扫描层厚与短一些的重建间隔,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将扫描层厚尽可能的做薄,重建间隔尽可能地做短,重建出来的3D图像也就会越细腻、平滑、清晰。采用64层128排螺旋CT,能够将我们所希望的薄层扫描实现,但是,由于条件上的许多限制,国内的大部分基层医院,使用的仍然单层螺旋CT机,因此,造成了很大程度上扫描范围的限制,一些大医院花巨资将多层螺旋CT投入使用,从而使操作过程简化,操作结果更为精确。当然,层厚太薄或者重建间隔过小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最佳的扫描方案。[2]
3.3诊断价值
3.3.1 明确可疑的骨折或者半脱位
人体骨骼结构复杂多样,对于一些不规则骨我们应该考虑进行SSD、VR、MPR 等后处理, 只有准确地显示出骨折的形态、位置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3.3.2 帮助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合理的治疗方案的确定得益于拍摄到位、观察细致。基于MPR的有效观察,我们得以了解骨折的每一处细节,再结合SSD和VR技术显示关节面的受累细节, 立体地显示碎骨片的形态和空间关系,最终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3.3.3协助制定手术方案
跟治疗方案一样,手术方案的制定也至关重要。MPR 和SSD 等图像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医师充分理解骨折线的最大宽度、走向及碎骨片的立体形态、大小和空间位置, 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最佳的手术方案。
3.3.4评估手术效果
三维成像可用来评估手术效果,三维成像能直观显示金属固定物的位置、骨折对位、对线、关节脱位是否纠正等情况。[3]
64层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高分辨率和直观的三维成像技术为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资料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振,贾秀峰,李新华,等.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中国CT 和MRI 杂志,2006,4(2):41~42.
[2] 胡小新, 陈时洪. 螺旋CT 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J]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758- 760.
[3] 黄宝生, 郑生喜, 李继霞, 等. 双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 杂志, 2006, 4( 3) : 45- 47.
【关键词】三维重建;骨关节创伤;螺旋CT;扫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通用(GE)电气公司推出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螺旋CT。这是在过去单、双层螺旋CT的基础上建成的一种给医师和患者双方均带来便利的“医师助手”。新型的螺旋CT:软、硬件都进行了升级,实现了薄层技术和快速容积大范围扫描技术,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这种新型螺旋CT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新更好的影像检查平台,除了可以完成常规CT的所有检查项目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全身血管成像、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和心功能评价及CT灌注成像等等。
1.应用举例
1.1具体操作过程
在10例无骨关节创伤的志愿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0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30例骨关节创伤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0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工伤事故导致伤26例,高处坠落导致伤4例。所举例的志愿者和创伤者都采用64层128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扫描范围的确定依据在不同部位拍摄的CT片。我们将10位志愿者分成两组,对第一组成员进行颌面部扫描,对第二组成员进行脊柱3个以上椎体的扫描。两组成员选择好各自的准直宽度(可分别选择2 m m × 1 m m 、2 . 0 m m× 1.5 mm、2.0 mm × 2.5 mm、2 mm × 4 mm 和2 mm × 5 mm)、机器所限制的最小层宽(我院为0.625mm),并用H 8 0 s 的高分辨骨算法计算出卷积核。如以下表格:
对于重建图像,两个组可考虑分别用层宽50%的重建增量和卷积核用H10 s 或B10s 的平滑算法;对于三维重建,可考虑用CT机自带三维软件进行MPR、SSD重建。获取了图像之后,就要对各组的图像进行比较了,我们应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清晰度、平滑度等。所举30例患者根据拍摄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准直宽度(2 mm × 1 mm~2.0 mm × 2.5 mm)以及层宽(1~3 mm)进行扫描,之后进行MPR、SSD 重建。MPR 即多平面从简技术,采用冠状位、矢状位,SSD 即表面遮蔽显示,需在冠状位、矢状位的基础上分别对X轴、Z轴进行旋转以重建图像,旋转的同时治疗师注意从不同方位观察骨折线走行方向、关节脱位及骨碎片移位情况,观察摄片的空间结构,从中选择一个相对较为清晰的图像后将其发送至观图窗,从而对摄片进行观察与选择。针对感兴趣区的其他相关图像,包括扫描床影、可对观察视角造成影響的解剖结构及保证敷料等,可使用切割技术对其进行切割去除操作,以便有利于后期的观察。 [1] [2]
2. 结果
10例志愿者的图像显示,不管是对较小范围(如下颌骨、跟骨、颞颌关节等部位)的检查还是对较大区域(如整个颌面部、3个以上椎体或骨盆)的检查,只要使用了准确的准直宽度和重建增量,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清晰,三维重建图像的表面光洁度好,图像边缘平滑,无阶梯感,且减少了扫描时间和放射剂量。30例骨关节创伤螺旋CT断面图像、SSD、MPR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分离、错位和碎骨片的移位等情况。
3.讨论
3.1优势
对于64层128排的优势,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如下:扫描时间更短(扫描1周仅需0.4秒钟)、图像更清晰(VCT属于真正的容积扫描,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亚毫米薄层图像采集多方位图像重组,以及一次注射对比剂行多期扫描)、病变显示更直观(容积数据采集后,进行多种形式的三维重建,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X线辐射剂量进一歩降低(患者受线量显著减少,也是最安全的X线检查)、造影剂用量减少(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覆盖预定的范围,使动脉、静脉和实质期扫描更加准确)、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和途径等。
3.2质量保证
高性能以及技术参数的有效选择和匹配等种种因素造就了高质量的螺旋CT三维成像图像质量。薄一些的扫描层厚与短一些的重建间隔,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将扫描层厚尽可能的做薄,重建间隔尽可能地做短,重建出来的3D图像也就会越细腻、平滑、清晰。采用64层128排螺旋CT,能够将我们所希望的薄层扫描实现,但是,由于条件上的许多限制,国内的大部分基层医院,使用的仍然单层螺旋CT机,因此,造成了很大程度上扫描范围的限制,一些大医院花巨资将多层螺旋CT投入使用,从而使操作过程简化,操作结果更为精确。当然,层厚太薄或者重建间隔过小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最佳的扫描方案。[2]
3.3诊断价值
3.3.1 明确可疑的骨折或者半脱位
人体骨骼结构复杂多样,对于一些不规则骨我们应该考虑进行SSD、VR、MPR 等后处理, 只有准确地显示出骨折的形态、位置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3.3.2 帮助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合理的治疗方案的确定得益于拍摄到位、观察细致。基于MPR的有效观察,我们得以了解骨折的每一处细节,再结合SSD和VR技术显示关节面的受累细节, 立体地显示碎骨片的形态和空间关系,最终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3.3.3协助制定手术方案
跟治疗方案一样,手术方案的制定也至关重要。MPR 和SSD 等图像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医师充分理解骨折线的最大宽度、走向及碎骨片的立体形态、大小和空间位置, 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最佳的手术方案。
3.3.4评估手术效果
三维成像可用来评估手术效果,三维成像能直观显示金属固定物的位置、骨折对位、对线、关节脱位是否纠正等情况。[3]
64层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高分辨率和直观的三维成像技术为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资料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振,贾秀峰,李新华,等.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中国CT 和MRI 杂志,2006,4(2):41~42.
[2] 胡小新, 陈时洪. 螺旋CT 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J]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758- 760.
[3] 黄宝生, 郑生喜, 李继霞, 等. 双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 杂志, 2006, 4( 3) : 4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