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习近平在819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一项重要领域,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至关重要,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 实践 结合 创新
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是现代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既是一项普通的要求,又是一项特殊的教育环节,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与现实相联系,同时要做到参与其中并受到教育。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教育始终是个难点,而建筑类专业是目前工科专业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密切的专业之一,然而就目前建筑类学生的认识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探索出一条认识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进而加大目前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对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典范作用。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称建筑学院)目前是以建筑学科群的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专业协调发展,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实习过程也是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贯穿于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生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完整的结合是目前都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建筑类专业的认识实习目的地主要是南京、上海、杭州等东南沿海、发达并有一定历史风貌的城市,这些地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代表性,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南京,这个城市可以充分的让学生体会爱国思想的教育成果。所以把这一个典型的城市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验式教育效果一定非常突出。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体验是人生存的基本方式,教育与人的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此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即以受教育者经验为基础,以提高理论可感性和生动性,或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启发和调整受教育者的思维活动,激发其勇于实践和体验,从而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道德认知和行为的体验,深化育人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实习中有很多是能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深入发掘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生活资源即物境生活资源、情境生活资源、意境生活资源,探寻体验的源泉。学生认识实习过程中的点可以拿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因此必须对生活资源精心编排、设计才可以充分展现教育意义,让学生从参加的实践活动或置身于活动情境中产生真切的、亲身的感受。
最终形成报告,学生心得,实习结果等一系列材料,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一个新途径进行,同时对日后的实习教育内容,实习带队教师的配备,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分工,教育资源的整合,社会实践的成果等方面树立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的第第四、五部分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顶层设计以及明确的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而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的结合工作实际来探索有效的途径来加强这项工作。
鉴于以上理论基础,笔者在建筑学院进行试点探索,利用学生实习的具体安排加入此项体验教育,并且所有的程序都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进行、自己总结。首先要求学生按照班级和小组的形式进行策划,围绕实习线路注重挑选具有典型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进行,不需要大面积撒网,只要做到小而精就可以;其次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线路和过程进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的两个地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件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升华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对于这种亲身体验的感官教育,学生的感受很真切,总结很全面,既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对历史的一个重新认识,同时还能使得学生的人格有一个升华的过程。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研究还需要很多的方式的方法上的探索,笔者介于基础性研究和专业教育的方向去探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结工作的规律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多种形式的教育很容易去接受。
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2013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2]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4).
[3]高职教育建筑学类实训课程整体优化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关键词 实践 结合 创新
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是现代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既是一项普通的要求,又是一项特殊的教育环节,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与现实相联系,同时要做到参与其中并受到教育。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教育始终是个难点,而建筑类专业是目前工科专业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密切的专业之一,然而就目前建筑类学生的认识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探索出一条认识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进而加大目前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对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典范作用。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称建筑学院)目前是以建筑学科群的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专业协调发展,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实习过程也是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贯穿于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生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完整的结合是目前都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建筑类专业的认识实习目的地主要是南京、上海、杭州等东南沿海、发达并有一定历史风貌的城市,这些地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代表性,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南京,这个城市可以充分的让学生体会爱国思想的教育成果。所以把这一个典型的城市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验式教育效果一定非常突出。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体验是人生存的基本方式,教育与人的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此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即以受教育者经验为基础,以提高理论可感性和生动性,或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启发和调整受教育者的思维活动,激发其勇于实践和体验,从而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道德认知和行为的体验,深化育人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实习中有很多是能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深入发掘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生活资源即物境生活资源、情境生活资源、意境生活资源,探寻体验的源泉。学生认识实习过程中的点可以拿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因此必须对生活资源精心编排、设计才可以充分展现教育意义,让学生从参加的实践活动或置身于活动情境中产生真切的、亲身的感受。
最终形成报告,学生心得,实习结果等一系列材料,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一个新途径进行,同时对日后的实习教育内容,实习带队教师的配备,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分工,教育资源的整合,社会实践的成果等方面树立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的第第四、五部分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顶层设计以及明确的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而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的结合工作实际来探索有效的途径来加强这项工作。
鉴于以上理论基础,笔者在建筑学院进行试点探索,利用学生实习的具体安排加入此项体验教育,并且所有的程序都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进行、自己总结。首先要求学生按照班级和小组的形式进行策划,围绕实习线路注重挑选具有典型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进行,不需要大面积撒网,只要做到小而精就可以;其次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线路和过程进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的两个地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件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升华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对于这种亲身体验的感官教育,学生的感受很真切,总结很全面,既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对历史的一个重新认识,同时还能使得学生的人格有一个升华的过程。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研究还需要很多的方式的方法上的探索,笔者介于基础性研究和专业教育的方向去探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结工作的规律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多种形式的教育很容易去接受。
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2013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2]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4).
[3]高职教育建筑学类实训课程整体优化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