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板坯中间包数学模拟研究与工业试验

来源 :中国冶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内某炼钢厂双流板坯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了中间包结构,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原型双流板坯中间包增加改进的双耳冲击板后,中间包内整体的温度得到提升,浇注侧的实测温度比优化前平均高了15K,非浇注侧的实测温度比优化前平均高了26K,优化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0 前言rn钢铁生产过程是涵盖多工序、多控制层级的大型复杂工业流程.我国的钢铁企业生产线均装备有功能完备的一到五级控制系统,有非常高的自动化水平.但到目前为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横纵“两维问题”:从横向生产工艺来说,各个生产厂或车间依然为信息孤岛,未实现互联互通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从纵向控制层级来说,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管理和决策流程也是按照设计好的过程和手段进行的,无法满足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和活动目标变化的要求.
电炉烟气含有电炉总热量的22%~ 27%,最大限度回收烟气余热,对电炉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结合现有电炉余热回收系统运行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烟气参数发现原有锅炉结构无法有效回收烟气余热,造成加大能源浪费.通过对实际烟气数据重新建模,对烟气系统及锅炉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余热锅炉整体换热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效果明显.
0 前言rn在钢的连铸过程中,由于采用结晶器振动来防止钢液粘结漏钢,在连铸坯的表面会产生周期性的振痕,并在糊状区较窄的低碳钢和超低碳钢连铸坯下表面产生周期性的钩状结构,称为“凝固钩”(Hook).研究发现,凝固钩是由结晶器内弯月面凝固后钢液溢流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在钢渣间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在结晶器的面部和角部钢液会形成弧形的弯月面;2)在结晶器的冷却作用下,弧形弯月面逐渐凝固;3)在连铸坯坯壳向下运动及结晶器振动引起压力变化的影响下,钢渣间界面张力难以支撑弧形弯月面处钢液的高度,从而发生溢流后
0 前言rn热轧卷板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从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取并冷却得到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轧制后的热轧卷板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加工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随着热轧卷板尺寸精度、板形、表面质量等控制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热轧钢板、带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市场上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热轧卷板产品由于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及良好的可焊接性等优良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冷轧基板
为有效解决集团型企业在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摸索高效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开展管理改革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核心优势产业,实现主业与多元产业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效应,提升内部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增强集团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绿色发展.
60Si2CrVAT弹簧钢盘条制作的汽车稳定杆在进行疲劳寿命测试时出现了断裂,通过使用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电镜能谱扫描分析等理化检测方法,对零件疲劳断裂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表面存在的折叠裂纹小缺陷成为了疲劳断裂的裂纹源,并随着疲劳测试的继续进行,而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了稳定杆的疲劳断裂,因此可以通过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及在轧制过程加强加热及轧制工装的检查更换来防止该类裂纹的出现,并最终提高稳定杆的疲劳寿命.
0 前言rn炼钢和连铸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由于它们具有高度耦合性,在进行生产组织时通常是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考虑,其核心是炼钢—连铸生产计划的排程,即根据炼钢工序和连铸工序的生产能力、工艺规程,考虑合同交货期的紧急程度,以及下游工序的集批要求,合理安排转炉的炼钢生产计划和连铸机的浇铸生产计划.
由于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和季节性假期,2021年4月份全球新投产的钢铁产能很少.尽管如此,一家新建钢厂已经落成,几个升级改造项目也已完成.根据有关数据库数据,4月份新增钢铁产能(不包括中国)如下:59万吨/年球团矿产能,14.9万吨/年直接还原铁产能,14.7万吨/年粗钢和小方坯产能.
期刊
中间包电磁搅拌技术是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先进方向之--.本文在轴承钢生产过程中采用中间包电磁搅拌技术,对中间包温度均匀性,钢中微细夹杂物的分布及大颗粒夹杂物的去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间包电磁搅拌技术后,中间包钢水温度均匀性得到了提高,钢中显微夹杂物数量和类型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大颗粒夹杂物/卷渣数量降低,轧材质量得到改善.
0 前言rn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10月10日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四个转变的中期目标和2035年三个方面的远景目标.从全文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先导地位凸显”是国家标准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具体包括“健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标准群,部分领域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融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