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zs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乎国计民生,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即在集中理论授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云班课或微课堂等方式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分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3.071
  1 研究背景
  新型职业农民指以农业服务、农业经营、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生产技能,且科学文化素质达标的一种职业[1]。2017年1月,我国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目标,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全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2]。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单位一般招收年龄在50岁以下,具有初中业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对象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因此,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可以加快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传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多数以集中理论授课与送教下乡相结合。集中理论辅导能最大限度地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框架性理论和实操知识,但因为时间有限,再加上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足,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其需求。送教下乡是集中授课的补充,主要指教师下到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实践、经营管理提供指导。但因培训师资不足,送教下乡只能解决部分新型职业农民的部分问题,满足不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实操知识的规范化,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计算机、4G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已成为现代人民,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必行。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是提升培养水平、保证培养效果的关键。
  2 创新信息化新型培养模式
  2.1 构建信息化培养模式体系
  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培养模式体系,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效果。培养模式遵循“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的原则,采取“分段式(或学期)”教学,在不影响学生生产、经营工作的前提下,分阶段(或周)安排集中上课学习,即集中授课,其余为分散学习,多以生产经营实践教学为主,学习方式多为教师上门指导,即送教下乡。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学形式可以增加远程教育平台、云班课或微课堂、微信或腾讯QQ等信息化培训模式,并且利用教育平台进行远程诊断。
  2.2 集中理论授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传授知识形象化
  理论课集中授课时,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1)多媒体能够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农民的学习兴趣。在前期,要改变农民不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状况,不断提高农民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2)信息化手段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展现生产实践中的变化细节和特点,突破农民的知识盲点和认识误区,从而填补农民的知识空白。3)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收集、分析和总结农民的学习效果,为优化学习方式和策略提供参考
  和指导。
  2.3 送教下乡内容、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公共信息服務平台
  从培训形式上,传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送教下乡,多数是指教师下到田间地头,为学生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指导。现在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远程技术服务,更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从培训内容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计算机普及率相对较高,可以使用网络上很多有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教学过程可以增加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教授他们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信息素养。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2.4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平台
  远程教育平台已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培训途径之一,具有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和技术现代化的特点。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优势所在,要组织授课教师上传优质的授课内容和精品视频资源,尤其是贴近“三农”的资源,组织农业科研院所上传新成果、新技术等资源,组织农业企业上传先进的生产经验,建设多门类、多单元的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以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查找相关的农业技能知识,做到自我学习、学以致用、边学边用。
  2.5 运用云班课、微课堂等服务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因其特殊的身份,不能长时间参加集中学习,继而对知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云班课、微课堂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培训时间短、知识需求系统化的问题。培训单位将系统化的知识上传到云班课,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手机端或者电脑端进行学习,专家定期在微课堂进行授课,使学习知识灵活化,既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又有利于农民及时将知识应用在
  生活中。
  2.6 利用微信、腾讯QQ等解决个性化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3G及4G手机的普遍使用,利用终端的便捷性可以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从而更为快捷、方便地获取各类科技、市场信息。建立微信、腾讯QQ群,既方便了班级管理,又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对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微信、腾讯QQ跟学生进行指导、交流,也可以通过群公告通知学习安排,还可以通过朋友圈、日志管理发布最近专业动态,以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 成效分析
  以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为例,2015年至今,学校共承接信息职业农民培训396人次,运用信息化新型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满意度达到94.8%,相较于之前88.3%,高出6.5个百分点。技能考证通过率100%,优于之前的89%,高出11个百分点。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要认识到这种形势,并把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创新培养模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育,不仅能够丰富培养内容,还能使培养形式多样化,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姜莉莉,毕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以湖北黄冈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53-55.
  [2] 毕宁,周桃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建及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173-174.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5月21日,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CIOB全球主席Chris Chivers、候任中国区主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出席峰会并
引言:随着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石景山区面临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首钢厂区内的工业建筑在功能使用上已经处于完结的状态,但其空间占据
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对医院建筑应变的探索,分析了医院建筑开放体系的基本理念,并对医院建筑开放体系的应变模式提出了质疑,从而探讨医院建筑开放体系的适应性策
设计师试图通过本设计案例的实现探讨如何在建筑密布的现代城市中保留一块自然的田园、一条自然的河流、一片原始的林盘,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形象展示、市民文体活动、青少年科
对平民自建住居现象和当前濒危形势进行概述,以吉林乾安平民自建住居为案例,展示调研成果及亲身居住生活体验,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平民自建住居的多重气质,归纳平民自建住居
在外观特征上:构想中的设计身处“水立方”和“鸟巢”之间,两者建筑体量恢弘,充满视觉震撼,向世界传递着首都形象和大国威仪。在这个建筑环境中的空间艺术品,外观特征上应简洁、阳
初至黔阳古城的人,大多是冲着王昌龄之芙蓉楼而去的。这个盛唐时被贬为龙标县尉的"诗家天子",于码头送别时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内心独白,不期然就成了这座古城的文化标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建筑师更加关注传统哲学精神中的禅宗、儒家和道家思想。本文阐述90年代至今中国的传统哲学精神在台湾现代建筑创作中渗透的观念和实践,并从中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