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述了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基础研究、槽型、节能减排、自动化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完善应用基础研究、新槽型及配套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展望了稀土熔盐电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机 构】
:
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包头014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基础研究、槽型、节能减排、自动化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完善应用基础研究、新槽型及配套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展望了稀土熔盐电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探讨了TLR4/MyD88信号通路在Nd2O3致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144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62.5 mg/mL、125 mg/mL、250 mg/mL Nd2O3染毒组,各染毒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给予Nd2O3悬浊液进行染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12只小鼠.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4、MyD88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BALF中IL-6、TNF-α、MIP
通过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准确测定全血中痕量稀土元素的方法.通过选择蛋白酶消化法和酸消化法作为前处理方法,利用ICP-MS测定全血中15种稀土元素.结果 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15种稀土元素在0~5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酶消化法处理后的样品未完全消解,检出限范围为0.0116 ng/L~0.1771 n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34%~112.84%,空白值在0.19 ng~ 3.26 ng之间.酶消化法测定轻稀土相对标准偏差在2.7%~7.5%之间,重稀土相对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了真空层—聚合物层—晶面层模型,通过对碳酸铈不同晶面体系中势能、相互作用能、形变能进行比较,得到了优势作用晶面(202)晶面,发现在三个晶面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242)晶面体系内相互作用能和形变能均为最小,解释了碳酸铈晶体厚度沿(242)晶面生长的原因.红外光谱显示NPEO中官能团和Ce3+没有形成新键,结合动力学前后模型变化情况及径向分布函数和NPEO键长—概率密度曲线,得出晶面与NPEO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静电作用.
为了探讨合峪矿集区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指示意义,对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数个萤石矿床稀土元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萤石与围岩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轻稀土以及重稀土内部发生分馏作用的特点,萤石与围岩均表现出铕负异常显著、铈异常不明显的特征,说明区内成矿作用发生在还原环境.萤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及Y/Ho-La/Ho、La+Y-Y/La、Tb/La-Sm/Nd关系图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可能为同一成矿流体不同成矿期次的产物,在矿床成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Mo6+-NaYF4∶Yb3+,Ho3+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与荧光分光光度计(FS)等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以探究Mo6+掺杂对NaYF4∶Yb3+,Ho3+的发光效率、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 表明,制得的UCNPs为β相NaYF4,其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均匀;MoO3浓度≥12.5%(摩尔分数)时,UCNPs结构已非纯β-NaYF4;在980 nm激光仪照射下,UC
以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杀草强(amitrole)及钐稀土盐为原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稀土荧光探针SmⅢ-dtpaa-bis (amitrole)来检测amitrole.合成的荧光探针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酸碱度以及杀草强浓度对SmⅢ-dtpaa-bis(amitrole)荧光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稀土荧光探针SmⅢ-dtpaa-bis(amitrole)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93 K,最佳反应时间为7h,
提出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利用标准加入法校正基体效应,检测氧化镧铈中钡的含量.选择硝酸分解试样,在硝酸介质中,直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方法 检出限为0.014 μg/mL,加标回收率为99.0%~104.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小于1.50%.方法 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氧化镧铈产品中钡含量的测定要求.
赣南地区采用池浸、堆浸、原地浸矿三种工艺提取离子型稀土元素,造成矿区及周围原有的表层结构破坏,出现土壤沙化、酸化加重、粗颗粒比重大以及镉(Cd)、铜(Cu)、砷(As)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等系列环境问题.天然土层受损,立地条件变差,通过接种耐受型微生物形成结皮来改良土壤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蓝藻(Cyanobacteria)是分布广泛且对极端不良环境具有极大的适应性的初级生产者.研究发现蓝藻土壤接种能促进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增多、土壤养分再分配、稳定表层砂土,抗逆性强、修复速度快、效果明显,蓝藻结皮
采用镁稀土蠕化剂和含钡孕育剂制备平均蠕化率为55%、65%、75%和85%的蠕墨铸铁,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拉伸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磨面形貌,研究了具有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 表明,蠕化率提高会引起析出石墨形态的转变,造成球状石墨数量的减少,在平均蠕化率为85%的试样中已基本观察不到球状石墨.蠕化率提高还会造成蠕墨铸铁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的下降,平均蠕化率为55%的试样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分别为534 MPa、3
通过以100℃/s升温速率的快速热重实验模拟雾化热解过程微液滴升温过程,在全氧条件下对单液滴氯化铈溶液直接制备氧化铈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对微小液滴(2μL、5μL、10 μL)快速升温反应机理与传统脱水结晶反应机理完全不同.从TG曲线分析发现不同液滴的大小,脱去一部分自由水后,一步反应直接得到氧化铈,利用Arrherius方程与分解速率公式对其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化学反应速率随液滴的直径变大逐渐变慢.反应产物能谱分析和SEM分析表明微液滴快速升温条件下能制备出高纯度氧化铈颗粒,且液滴在(2μ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