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小切口手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103-01
阑尾炎是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一般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等,临床上一般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以及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笔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78±3.41)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62±5.16)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具体为: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耐受情况,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即利用硬膜外穿刺针患者L1-L2间隙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其注入3~5ml0.2%的布比卡因,术中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增加布比卡因用量。其次,手术人员需要做常规的消毒铺巾等手术前准备,让患者取平卧位,找到最适合做小切口手术的位置,将切口控制在2~4cm的范围内,依次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利用甲状腺钩牵开腹膜。直视下利用组织钳将大网膜及小肠推开,明确阑尾部位,然后将阑尾提至切口外切除,在手术的过程中,若是发现患者切口周围有脓液或者是穿孔的情况出现,就需将患者腹腔脓液使用小吸管清理干净,之后进行有效的缝合。切除后采用荷包缝合方式进行包埋,对腹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外肌腱膜进行依次缝合,利用4号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阑尾切除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处理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切口长度应控制在5~8cm,利用4号四线对皮肤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患者发生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发生内出血4例,盆腔脓肿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1],其中,急性阑尾炎发展迅速,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阑尾炎主要是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治疗[2],但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切口大、造成的并发症多、恢复较慢,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且恢复较快等优点。传统阑尾切除术虽然显露好、容易操作[3],但是切口大,会加大患者的创伤,不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弥补了传统手术切口大、创伤恢复慢、不美观等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清禄.38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377-377.
[2]孙立勇.小切口阑尾切除术92例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4):71.
[3]杨碧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9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6-17.
(收稿日期:2015.08.27)
【关键词】阑尾炎;小切口手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103-01
阑尾炎是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一般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等,临床上一般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以及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笔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78±3.41)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62±5.16)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具体为: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耐受情况,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即利用硬膜外穿刺针患者L1-L2间隙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其注入3~5ml0.2%的布比卡因,术中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增加布比卡因用量。其次,手术人员需要做常规的消毒铺巾等手术前准备,让患者取平卧位,找到最适合做小切口手术的位置,将切口控制在2~4cm的范围内,依次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利用甲状腺钩牵开腹膜。直视下利用组织钳将大网膜及小肠推开,明确阑尾部位,然后将阑尾提至切口外切除,在手术的过程中,若是发现患者切口周围有脓液或者是穿孔的情况出现,就需将患者腹腔脓液使用小吸管清理干净,之后进行有效的缝合。切除后采用荷包缝合方式进行包埋,对腹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外肌腱膜进行依次缝合,利用4号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阑尾切除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处理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切口长度应控制在5~8cm,利用4号四线对皮肤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患者发生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发生内出血4例,盆腔脓肿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1],其中,急性阑尾炎发展迅速,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阑尾炎主要是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治疗[2],但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切口大、造成的并发症多、恢复较慢,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且恢复较快等优点。传统阑尾切除术虽然显露好、容易操作[3],但是切口大,会加大患者的创伤,不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弥补了传统手术切口大、创伤恢复慢、不美观等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清禄.38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377-377.
[2]孙立勇.小切口阑尾切除术92例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4):71.
[3]杨碧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9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6-17.
(收稿日期: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