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这是多数人都有的一种定势思维。这个假设只在某些场景中适用,对绝大多数的事例而言,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它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剥花生,随着你投入的时间和劳动量的增加,其产出一定也会提高。如果你投入的是金钱,希望它产出丰厚的利润,但某些因素并没有使它产出,反而亏损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投入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成绩能够得到多少,恐怕没有哪个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来,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经过了一段自认为努力的过程,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来证明自己。我们设定这样一个剧情:主角通过彻夜不眠的努力,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迎来全校的关注和阵阵掌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往往相差甚远。那时,所有的负面情绪——懊悔、沮丧、委屈等,会一下子涌上心头。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好结果?对这个问题你会给出什么解释?如果归因于自己智商不够,反而会使自己更加沮丧和无助,往后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其实,智商和学习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龟兔赛跑”,兔子明明具有奔跑的优势,却偏要中途睡觉,它注定会输。
如果我们的学习方法合理,努力就一定会有效果。如果学习很努力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是没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工作,衡量的标准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高考状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重点在哪里?在“自己”这两个字上。不同的状元提供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那么哪个的才是灵丹妙药?恐怕哪个都不是。对状元个人来讲,他所用的方法是他的灵丹妙药。这些学习方法使他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但这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我们。如果不能掌握学习的要领,只知道埋头苦学,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谈以下三点。
一、如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信息是如何进入大脑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习始于感知。大多数人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均等地调用视觉、听觉和触觉。人们从环境中摄取信息,有某种感觉偏好。比如,有些人更善于使用视觉,他们被称为视觉学习者;有些人更偏爱使用听觉,他们被称为听觉学习者;还有一部分人习惯用触觉,他们就是动觉学习者。
(一)视觉型学习者
在我们当中,有29%的人喜欢用眼睛来学习。他们爱好视觉艺术,并善于记忆形状和色彩,通过图形、色彩等来学习。
(二)听觉型学习者
34%的人通过声音来学习,更倾向于听和说。他们喜欢听课、听故事、听收音机,以及朗诵、辩论、提问题等,口头禅是“听起来没错”“听听这个”等,还时常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
(三)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擅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有37%的学习者属于这一类型。此类学习者喜欢亲自动手,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某一种学习天赋,对某一种感觉有强烈的倾向。我们需要利用这种感觉,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分析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然后顺其天性而行之。(具体可见P63)
二、怎样处理信息
处理信息的方式即个人的思维方式。科学家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研究,发现人类有三种思维方式——分析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思考型。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左右脑的功能有关。
(一)大脑左半球优势
如果你是大脑左半球优势,则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型。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喜欢一步一步地学习,用词准确,条理清晰,擅长数学,一旦事情不按照计划进行,就会感到焦虑。这种类型的人只要保持放松,加倍信任老师,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就能进一步扩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大脑右半球优势
如果你的大脑是右半球优势,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就是总体把握型。特点是直觉感强,富有自发性、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综合思考能力强,能够全面了解事物,容易记住“整幅图”;善于出点子,讲话和写作时富有想象力;能够理解别人的需求;对细节不感兴趣。这种类型的人,在学习前会先总览一遍,建立思维框架。
(三)左右脑等势
如果你是左右脑等势,则思维方式是均衡思考型。特点是能够随意使用分析和总体把握的方法,自然地综合左右半脑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有半球优势,它会影响你的学习方式,只有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思维方式,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与之融合,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调整大脑的工作状态
很多人常常试图牺牲睡眠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在我们需要休息的时候,大脑已经处于疲惫的状态,若强行刺激大脑运转,过度消耗脑力,造成大脑的恢复机能下降,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一两次你也许觉得没问题,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
我们的事情总是很零散,注意力不断地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对于试图集中精力学习的人来说,这就不是最佳的状态。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时都处于这种状态,而且自己并沒有意识到需要改善这种状态。
在头脑完全清醒,非常放松的状态下,人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大脑中信息的传递处于高效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你对知识理解的能力最强,记忆的能力也最强。一些轻音乐或钢琴曲,可以诱导大脑进入这种状态。比如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教堂圣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四季》,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C大调弦乐协奏曲》,托马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阿尔坎杰罗·科雷利的《F大调协奏曲第10号》等。学习之前听一听这些音乐,有助于强化学习的精神状态。
学习是个人行为,必须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从困苦中得到解放,真正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经过了一段自认为努力的过程,希望通过一次考试来证明自己。我们设定这样一个剧情:主角通过彻夜不眠的努力,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迎来全校的关注和阵阵掌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往往相差甚远。那时,所有的负面情绪——懊悔、沮丧、委屈等,会一下子涌上心头。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好结果?对这个问题你会给出什么解释?如果归因于自己智商不够,反而会使自己更加沮丧和无助,往后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其实,智商和学习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龟兔赛跑”,兔子明明具有奔跑的优势,却偏要中途睡觉,它注定会输。
如果我们的学习方法合理,努力就一定会有效果。如果学习很努力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是没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工作,衡量的标准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高考状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重点在哪里?在“自己”这两个字上。不同的状元提供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那么哪个的才是灵丹妙药?恐怕哪个都不是。对状元个人来讲,他所用的方法是他的灵丹妙药。这些学习方法使他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但这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我们。如果不能掌握学习的要领,只知道埋头苦学,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谈以下三点。
一、如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信息是如何进入大脑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习始于感知。大多数人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均等地调用视觉、听觉和触觉。人们从环境中摄取信息,有某种感觉偏好。比如,有些人更善于使用视觉,他们被称为视觉学习者;有些人更偏爱使用听觉,他们被称为听觉学习者;还有一部分人习惯用触觉,他们就是动觉学习者。
(一)视觉型学习者
在我们当中,有29%的人喜欢用眼睛来学习。他们爱好视觉艺术,并善于记忆形状和色彩,通过图形、色彩等来学习。
(二)听觉型学习者
34%的人通过声音来学习,更倾向于听和说。他们喜欢听课、听故事、听收音机,以及朗诵、辩论、提问题等,口头禅是“听起来没错”“听听这个”等,还时常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
(三)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擅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有37%的学习者属于这一类型。此类学习者喜欢亲自动手,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某一种学习天赋,对某一种感觉有强烈的倾向。我们需要利用这种感觉,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分析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然后顺其天性而行之。(具体可见P63)
二、怎样处理信息
处理信息的方式即个人的思维方式。科学家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研究,发现人类有三种思维方式——分析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思考型。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左右脑的功能有关。
(一)大脑左半球优势
如果你是大脑左半球优势,则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型。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喜欢一步一步地学习,用词准确,条理清晰,擅长数学,一旦事情不按照计划进行,就会感到焦虑。这种类型的人只要保持放松,加倍信任老师,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就能进一步扩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大脑右半球优势
如果你的大脑是右半球优势,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就是总体把握型。特点是直觉感强,富有自发性、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综合思考能力强,能够全面了解事物,容易记住“整幅图”;善于出点子,讲话和写作时富有想象力;能够理解别人的需求;对细节不感兴趣。这种类型的人,在学习前会先总览一遍,建立思维框架。
(三)左右脑等势
如果你是左右脑等势,则思维方式是均衡思考型。特点是能够随意使用分析和总体把握的方法,自然地综合左右半脑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有半球优势,它会影响你的学习方式,只有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思维方式,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与之融合,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调整大脑的工作状态
很多人常常试图牺牲睡眠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在我们需要休息的时候,大脑已经处于疲惫的状态,若强行刺激大脑运转,过度消耗脑力,造成大脑的恢复机能下降,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一两次你也许觉得没问题,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
我们的事情总是很零散,注意力不断地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对于试图集中精力学习的人来说,这就不是最佳的状态。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时都处于这种状态,而且自己并沒有意识到需要改善这种状态。
在头脑完全清醒,非常放松的状态下,人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大脑中信息的传递处于高效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你对知识理解的能力最强,记忆的能力也最强。一些轻音乐或钢琴曲,可以诱导大脑进入这种状态。比如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教堂圣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四季》,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C大调弦乐协奏曲》,托马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阿尔坎杰罗·科雷利的《F大调协奏曲第10号》等。学习之前听一听这些音乐,有助于强化学习的精神状态。
学习是个人行为,必须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从困苦中得到解放,真正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