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对于经济新常态必然要做出积极应对。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是其鲜明的时代使命。当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总体态势下,应深入研究解决文化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率先形成文化建设的新常态,为形成全局性文化建设新常态做出积极贡献。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常态、形成新常态,首先要在理念上与新常态的要求相一致,当前要突出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和“提质增效”的理念。一是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价值遵循,文化工作者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二是突出提质增效,以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进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追求的日益增加,树立文化建设“提质增效”的理念很有必要,即适当控制总量,整体提升质量,有效提升服务。就厦门来说,应努力彰显自身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特色,打造出一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率先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更好地完成文化部将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两项工作列为全国试点的任务。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要形成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就必须要探索出一条符合文化建设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路径,当前要在走科学之路、转型之路上下功夫。一是突出科学之路,在方向上引领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新常态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调整之后的再提高,完善之后的更科学。当前,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即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化前进中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包括传统与当代、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等。二是突出转型之路,在转变中深化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从全国看,文化领域的文化布局、文化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迫切转型之需。就厦门而言,要树立长远眼光、系统思维,努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动力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核心动力源主要还是改革与创新。一是让改革成为自觉,以改革提供文化建设的优化动力。文化建设唯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就厦门来说,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结构优化上下功夫,包括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法人治理”;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优质文化市场主体搭建运营平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二是让创新成为信仰,以创新提供文化建设的集成动力。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就厦门来说,要牢牢扭住“创新驱动”这个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动力车头,突出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包括强化自主意识,使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服从主体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强化跨界意识,全面拓展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视域,以实现主体选择的最优化;强化贯通意识,将各创新要素与内容有机整合,生成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有机文化整体。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文化建设动力的新常态必然会促生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当前要突出运用好科技和市场这两个载体。一是以科技提升优化文化建设的质量效益,深化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就厦门来说,发展高知识性、高增加值的文化产业恰逢其时,下一步要实施好文化产业的“531”工程:着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艺术品交易和演艺娱乐”5大产业门类,着力构建文化保税、艺术品展示交易、数字内容集成3大平台,集中力量建好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二是以市场配优配强文化建设的资源流向,夯实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从国内外文化发展情况看,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就比较强。就厦门来说,要着力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厘清产业和事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对市场秩序的规范,特别是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注重“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主体的新常态。文化建设理念、路径、动力、载体的新常态,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文化建设主体的新常态上,当前要重视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一是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筑牢新常态文化建设的主体依凭。多年来,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对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更多以政府行政行为以及文化专业行为代替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动作为,这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相符合。就厦门来说,确立文化建设主体,需要在文化建设中逐步推动群众和政府关系从“你和我”变为“我们”,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二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展现新常态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人民群众文化建设主体地位要靠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来逐步确立和巩固。就厦门来说,要广开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深入开展大众性的文化惠民活动和精品性的文化提升活动,着力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广场文化等建设水平,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郭慧)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常态、形成新常态,首先要在理念上与新常态的要求相一致,当前要突出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和“提质增效”的理念。一是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价值遵循,文化工作者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二是突出提质增效,以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进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追求的日益增加,树立文化建设“提质增效”的理念很有必要,即适当控制总量,整体提升质量,有效提升服务。就厦门来说,应努力彰显自身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特色,打造出一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率先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更好地完成文化部将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两项工作列为全国试点的任务。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要形成文化建设理念的新常态,就必须要探索出一条符合文化建设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路径,当前要在走科学之路、转型之路上下功夫。一是突出科学之路,在方向上引领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新常态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调整之后的再提高,完善之后的更科学。当前,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即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化前进中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包括传统与当代、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等。二是突出转型之路,在转变中深化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从全国看,文化领域的文化布局、文化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迫切转型之需。就厦门而言,要树立长远眼光、系统思维,努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动力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路径的新常态,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核心动力源主要还是改革与创新。一是让改革成为自觉,以改革提供文化建设的优化动力。文化建设唯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就厦门来说,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结构优化上下功夫,包括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法人治理”;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优质文化市场主体搭建运营平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二是让创新成为信仰,以创新提供文化建设的集成动力。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就厦门来说,要牢牢扭住“创新驱动”这个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动力车头,突出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包括强化自主意识,使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服从主体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强化跨界意识,全面拓展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视域,以实现主体选择的最优化;强化贯通意识,将各创新要素与内容有机整合,生成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有机文化整体。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文化建设动力的新常态必然会促生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当前要突出运用好科技和市场这两个载体。一是以科技提升优化文化建设的质量效益,深化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就厦门来说,发展高知识性、高增加值的文化产业恰逢其时,下一步要实施好文化产业的“531”工程:着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艺术品交易和演艺娱乐”5大产业门类,着力构建文化保税、艺术品展示交易、数字内容集成3大平台,集中力量建好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二是以市场配优配强文化建设的资源流向,夯实文化建设载体的新常态。从国内外文化发展情况看,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就比较强。就厦门来说,要着力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厘清产业和事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对市场秩序的规范,特别是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注重“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率先形成文化建设主体的新常态。文化建设理念、路径、动力、载体的新常态,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文化建设主体的新常态上,当前要重视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一是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筑牢新常态文化建设的主体依凭。多年来,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对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更多以政府行政行为以及文化专业行为代替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动作为,这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相符合。就厦门来说,确立文化建设主体,需要在文化建设中逐步推动群众和政府关系从“你和我”变为“我们”,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二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展现新常态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人民群众文化建设主体地位要靠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来逐步确立和巩固。就厦门来说,要广开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深入开展大众性的文化惠民活动和精品性的文化提升活动,着力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广场文化等建设水平,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