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SLE的发病机制不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紊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环境因素.公认的机制包括异常的微生物移位、分子拟态以及局部和全身免疫的失调.因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影响SLE的发生发展.本文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与SLE的关系,以及菌群干预作为SLE防治的新策略,为进一步研究SL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了最新版的《2021年性传播感染诊治指南》(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Treatment Guidelines,2021),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部分有一些新的修订.本文对该部分进行解读,并与2015年美国CDC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对VVC的规范诊治和国内新版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该指南主要更新为复发性VVC (RVVC)的诊断由一年内有症状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更改为一年内发作3次或以上.指南目前不推荐使用益生
目的 评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可提高小儿腹泻总有效率[RR=1.19,95% CI (1.13,1.24),P<0
目的 研究并分析脊柱外科术后病原感染情况以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2020年接受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擦拭,收集患者血液、分泌物、穿刺液并送检,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与鉴别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干预.结果 183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类型是切口感染(105例,57.4%),共分离出143株病原菌.其中:75株革兰阳性菌,占52.4%;60株革兰阴性菌,占42.0%;8株真菌,占5.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VA
目的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咽部菌群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患者为AST组,选择同期我院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每个对象于左侧扁桃体采集口咽拭子,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AST组患者咽部菌群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科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科和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