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内容是习题编制最好的资源。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一般包括结构图、过程图、实验图、概念图等。教师可以利用过程图编制习题,以简化课堂;利用实验图编制习题,以激活思维;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以串联知识。
关键词:教材插图习题编制过程图实验图概念图
教材内容是习题编制最好的资源。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正文、插图、习题、补充资料等入手,挖掘出可用的素材,并且針对这些素材,思考有哪些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存在误区(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有哪些地方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才能得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哪些地方可以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考查学生的运用水平)等等,由此编制习题,更好地为教学(以及评价)服务。
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一般包括结构图、过程图、实验图、概念图等。这些插图往往是对生物结构、过程、实验、知识等直观化的真实(现象)或概括(抽象)呈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理解、内化这些插图中蕴藏的生物知识和思维内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针对一些易错点、关键点,改编、设计相关习题。下面,以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为例,谈谈笔者编制生物习题的思考。
一、利用过程图编制习题,以简化课堂
生理过程图具有形象、简明的特点,蕴含着很多信息,可以为概念教学创造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利用生理过程图编制习题,可以化繁为简,让课堂教学开启“节能减排”模式,实现“瘦身”目的。
例如,教学“转录”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3章第4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图3-13编制如下习题1。
习题1图1是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符合的是()
A. 图中的A指DNA酶,在该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图中的B指模板链,与其互补的DNA链为编码链
C.图中的C指RNA,D指游离的核苷酸
D.图中箭头“”指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意味着RNA的合成从左往右进行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RNA的形成过程,但容易忽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转录的方向、模板链与编码链的区别等知识。因此,将教材插图中的物质名称改成相关英文字母,从而考查学生对转录知识的落实情况。通过该题的教学,学生很容易获取相关知识,即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模板链、游离的核苷酸,以及如何判断转录的方向。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便抓住了核心知识,减少了冗余知识,确保了主干鲜明、过程简约,消除了低效的活动。
又如,教学“血糖调节”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2章第3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图2-18编制如下习题2。
习题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
A. 肾小管细胞膜上存在胰岛素的受体
B. 激素①②均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但两者作用不同,激素①引起糖元分解,而激素②抑制糖元分解
C. 激素①为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产生,激素②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α细胞产生
D. 激素②可以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贮存、利用,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但不清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对象(靶器官)和机制具体是什么。因此,将教材插图中的激素名称改成相关数字序号,从而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甄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建构,从而使课堂教学弃繁就简。
二、利用实验图编制习题,以激活思维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诱导和启迪的。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往往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出现的现象观察不到位,分不清重点,甚至忽略了本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还要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即先整体后局部、由表及里等。利用实验图编制习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基于分析提升观察能力,激活思维(如方法和顺序等)。
例如,教学“细胞核”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核”图2-15编制如下习题3。
习题3伞藻实验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①②中,同种“柄”和“足”嫁接后再生的“帽”形状与原来不同
B. ①③对比、②④对比,均可得出“帽”形状与“柄”无关;①④对比、②③对比,均可得出“帽”形状与“足”有关
C. ③④对比,主要是细胞膜的不同导致再生的“帽”形状不同
D. 该实验说明了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质有关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伞藻实验的操作过程,但不清楚这一实验的设计意图,难以准确得出实验结论。因此,对教材(插图)中的实验设计增加两组(①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伞藻嫁接后具备再生帽的能力。此外,提炼教材插图中的关键信息,利用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精心编制四个选项,也可以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又如,教学“植物的生长素”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1章第1节“植物激素调节”图1-1编制如下习题4。
习题4达尔文父子对植物向光性研究的实验如图4所示(注:5组实验均在同一单侧光的照射下进行),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符的是()
A. 第1组与第2组对比,得出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苗尖端有关
B. 第3组与第4组对比,得出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C. 第4组与第5组对比,得出只有幼苗的苗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才会向光弯曲生长,而非苗尖端以下部位
D. 该实验中涉及的自变量是光照
教学中,多數学生不清楚这一实验的设计意图,也不清楚教材中的实验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因此,对教材(插图)中的各组实验进行编号,利用对比观察法得出各自结论,编制各个选项。例如:在第1、2组的对比中,自变量是苗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向光弯曲生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苗尖端有关。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以下”这一实验结论。
三、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以串联知识
概念图主要是将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概念用连线连接,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是帮助学生辨明概念、巩固基础、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手段。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应尽量覆盖相关的各个知识点,还应尽量蕴含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例如,教学“次级生产量”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6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图6-7编制如下习题5。
习题5图5表示的是动物以植物为食第二次生产有机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于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等多环节的能量消耗,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级递减
B. 次级生产量是指次级生产者所同化的那部分能量,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来源于净初级生产量
C. 种植户应设法提高净初级生产量,养殖户应设法提高次级生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D.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清楚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等概念之间的关联。因此,提炼教材插图中的重要信息,编制各个选项,从而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该题涵盖了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等多环节的能量消耗,导致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低,能量流动逐渐递减。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先练后讲”的教学策略: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上先让学生完成上述习题,再根据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精讲并适当拓展,使该题的情境贯穿于整节课,最后组织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概念图。这样既能有效避免枯燥的讲授,使讲解脉络清晰,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肖连刚.高中生物学习题编制要重视教材资源的挖掘[J].生物学教学,2015(6).
[2] 梁嘉声.高中生物学复习中课堂训练的“精雕”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3(10).
[3] 汪忠.高中生物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教材插图习题编制过程图实验图概念图
教材内容是习题编制最好的资源。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正文、插图、习题、补充资料等入手,挖掘出可用的素材,并且針对这些素材,思考有哪些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存在误区(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有哪些地方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才能得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哪些地方可以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考查学生的运用水平)等等,由此编制习题,更好地为教学(以及评价)服务。
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一般包括结构图、过程图、实验图、概念图等。这些插图往往是对生物结构、过程、实验、知识等直观化的真实(现象)或概括(抽象)呈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理解、内化这些插图中蕴藏的生物知识和思维内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针对一些易错点、关键点,改编、设计相关习题。下面,以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为例,谈谈笔者编制生物习题的思考。
一、利用过程图编制习题,以简化课堂
生理过程图具有形象、简明的特点,蕴含着很多信息,可以为概念教学创造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利用生理过程图编制习题,可以化繁为简,让课堂教学开启“节能减排”模式,实现“瘦身”目的。
例如,教学“转录”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3章第4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图3-13编制如下习题1。
习题1图1是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符合的是()
A. 图中的A指DNA酶,在该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图中的B指模板链,与其互补的DNA链为编码链
C.图中的C指RNA,D指游离的核苷酸
D.图中箭头“”指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意味着RNA的合成从左往右进行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RNA的形成过程,但容易忽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转录的方向、模板链与编码链的区别等知识。因此,将教材插图中的物质名称改成相关英文字母,从而考查学生对转录知识的落实情况。通过该题的教学,学生很容易获取相关知识,即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模板链、游离的核苷酸,以及如何判断转录的方向。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便抓住了核心知识,减少了冗余知识,确保了主干鲜明、过程简约,消除了低效的活动。
又如,教学“血糖调节”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2章第3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图2-18编制如下习题2。
习题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
A. 肾小管细胞膜上存在胰岛素的受体
B. 激素①②均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但两者作用不同,激素①引起糖元分解,而激素②抑制糖元分解
C. 激素①为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产生,激素②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α细胞产生
D. 激素②可以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贮存、利用,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但不清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对象(靶器官)和机制具体是什么。因此,将教材插图中的激素名称改成相关数字序号,从而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甄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建构,从而使课堂教学弃繁就简。
二、利用实验图编制习题,以激活思维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诱导和启迪的。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往往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出现的现象观察不到位,分不清重点,甚至忽略了本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还要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即先整体后局部、由表及里等。利用实验图编制习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基于分析提升观察能力,激活思维(如方法和顺序等)。
例如,教学“细胞核”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核”图2-15编制如下习题3。
习题3伞藻实验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①②中,同种“柄”和“足”嫁接后再生的“帽”形状与原来不同
B. ①③对比、②④对比,均可得出“帽”形状与“柄”无关;①④对比、②③对比,均可得出“帽”形状与“足”有关
C. ③④对比,主要是细胞膜的不同导致再生的“帽”形状不同
D. 该实验说明了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质有关
教学中,多数学生明白伞藻实验的操作过程,但不清楚这一实验的设计意图,难以准确得出实验结论。因此,对教材(插图)中的实验设计增加两组(①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伞藻嫁接后具备再生帽的能力。此外,提炼教材插图中的关键信息,利用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精心编制四个选项,也可以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又如,教学“植物的生长素”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1章第1节“植物激素调节”图1-1编制如下习题4。
习题4达尔文父子对植物向光性研究的实验如图4所示(注:5组实验均在同一单侧光的照射下进行),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符的是()
A. 第1组与第2组对比,得出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苗尖端有关
B. 第3组与第4组对比,得出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C. 第4组与第5组对比,得出只有幼苗的苗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才会向光弯曲生长,而非苗尖端以下部位
D. 该实验中涉及的自变量是光照
教学中,多數学生不清楚这一实验的设计意图,也不清楚教材中的实验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因此,对教材(插图)中的各组实验进行编号,利用对比观察法得出各自结论,编制各个选项。例如:在第1、2组的对比中,自变量是苗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向光弯曲生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苗尖端有关。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以下”这一实验结论。
三、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以串联知识
概念图主要是将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概念用连线连接,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是帮助学生辨明概念、巩固基础、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手段。利用概念图编制习题,应尽量覆盖相关的各个知识点,还应尽量蕴含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例如,教学“次级生产量”时,可以利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6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图6-7编制如下习题5。
习题5图5表示的是动物以植物为食第二次生产有机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于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等多环节的能量消耗,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级递减
B. 次级生产量是指次级生产者所同化的那部分能量,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来源于净初级生产量
C. 种植户应设法提高净初级生产量,养殖户应设法提高次级生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D.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清楚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等概念之间的关联。因此,提炼教材插图中的重要信息,编制各个选项,从而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该题涵盖了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等多环节的能量消耗,导致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低,能量流动逐渐递减。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先练后讲”的教学策略: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上先让学生完成上述习题,再根据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精讲并适当拓展,使该题的情境贯穿于整节课,最后组织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概念图。这样既能有效避免枯燥的讲授,使讲解脉络清晰,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肖连刚.高中生物学习题编制要重视教材资源的挖掘[J].生物学教学,2015(6).
[2] 梁嘉声.高中生物学复习中课堂训练的“精雕”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3(10).
[3] 汪忠.高中生物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