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注老舍经典新编的独立戏剧人方旭,耗时三年之久精心打磨的两部老舍经典名剧《我这一辈子》和《离婚》,已经在全国巡演了百场之多,所到之处,掌声雷动。这个夏季,两部名剧将分别于8月28日至30日、9月4日至6日在ET聚场共舞台上演。前不久,来自北京的编导演全能戏剧人方旭在巴金故居举行了“京派与海派的对话暨老舍经典话剧沪上演出媒体见面会”。
在见面会上,方旭和话剧界的朋友们以及“朴艺经典剧场”老舍经典朗读分享会,推出了四位朗读者对于月度冠军的角逐。在他们的倾情演绎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向听众们呈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风情画卷,《我这一辈子》节选又把人带入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之中,《月牙儿》让众多听众唏嘘不已,《猫》又让人们感叹于老舍先生童真的心灵,让人莞尔。上海话剧中心演员谢海东朗读了《正红旗下》,北京儿艺演员李峥朗读了《月牙儿》片段,而方旭也演绎了话剧《离婚》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令听众大呼过瘾。
方旭从小在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里长大,举手投足无不具有老北京人特有的气质品性,尤其是一口京片子,演绎老舍的经典幽默再合适不过。他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过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舞台的迷恋使他年近半百还贼心不死,推掉了很多影视剧的邀约,一头扎进了小剧场,先后推出了《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三部戏。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主人公“我”聪明能干,通晓人情世故,却屡遭生活重创,这个人物的悲剧,深刻映射了社会的悲剧。以“独角戏”的形式搬演老舍先生的小说是方旭的一大创举,《我这一辈子》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追捧。据说早在排演前,舒乙先生听方旭讲述了创作动机后深感担忧,但看过演出后马上击节赞叹:“出乎意料!方旭太有才了!”为此还欣然为本剧题写了剧名,并鼓励方旭将老舍先生的其他几部小说改编成舞台剧,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猫城记》和《离婚》。
面对《猫城记》和《离婚》这两部经典名剧,方旭仍以“尊重原著”为宗旨,以抽丝剥茧的手法改编剧本,注重对内容的诠释,紧凑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丝毫不敢懈怠。长篇小说《离婚》是老舍先生自己相当偏爱的作品之一,他在论述中曾提到通过这部作品“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是自己诸多作品中“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方旭在剧本改编过程中紧紧围绕“恍惚”这一意向展开构思,真实表现出人物内心象征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的“那團火”,在现实世界的打压下呈现的矛盾与纠结,诚如方旭所言:“善与恶,好与坏,实际与诗意,懦弱与英勇等等看似严格对立的属性,常常揉在一起加在一个人身上,旁人看不清,即便是自己也常常分不清,因为‘分不清’,所以大家都恍惚。”《离婚》就是以浓烈的京味儿语言和幽默传达着人人难免的这份在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中的恍惚感,也恰恰是这种恍惚感使当下的观众对本剧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在第四届国际小剧场话剧节上,《我这一辈子》获得了最佳演出、最佳男演员、最佳舞美设计三个奖项。《离婚》中则是两个演员演绎二十多个角色,每次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方旭说自己有个小小的“野心”,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老舍先生的小说《二马》也搬上舞台,然后把这三部作品精雕细琢,连续地放在同一个剧场演出,做一个老舍作品的小型演出季。
信息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
8月14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这个展览,首次提出了“中国挪用艺术”的概念,对源自西方的“挪用艺术”理论进行了拓展和转换,将“挪用”与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传统“临摹”和当下风生水起的“山寨”现象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链接中西古今的“中国挪用艺术”概念。
在见面会上,方旭和话剧界的朋友们以及“朴艺经典剧场”老舍经典朗读分享会,推出了四位朗读者对于月度冠军的角逐。在他们的倾情演绎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向听众们呈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风情画卷,《我这一辈子》节选又把人带入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之中,《月牙儿》让众多听众唏嘘不已,《猫》又让人们感叹于老舍先生童真的心灵,让人莞尔。上海话剧中心演员谢海东朗读了《正红旗下》,北京儿艺演员李峥朗读了《月牙儿》片段,而方旭也演绎了话剧《离婚》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令听众大呼过瘾。
方旭从小在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里长大,举手投足无不具有老北京人特有的气质品性,尤其是一口京片子,演绎老舍的经典幽默再合适不过。他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过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舞台的迷恋使他年近半百还贼心不死,推掉了很多影视剧的邀约,一头扎进了小剧场,先后推出了《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三部戏。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主人公“我”聪明能干,通晓人情世故,却屡遭生活重创,这个人物的悲剧,深刻映射了社会的悲剧。以“独角戏”的形式搬演老舍先生的小说是方旭的一大创举,《我这一辈子》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追捧。据说早在排演前,舒乙先生听方旭讲述了创作动机后深感担忧,但看过演出后马上击节赞叹:“出乎意料!方旭太有才了!”为此还欣然为本剧题写了剧名,并鼓励方旭将老舍先生的其他几部小说改编成舞台剧,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猫城记》和《离婚》。
面对《猫城记》和《离婚》这两部经典名剧,方旭仍以“尊重原著”为宗旨,以抽丝剥茧的手法改编剧本,注重对内容的诠释,紧凑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丝毫不敢懈怠。长篇小说《离婚》是老舍先生自己相当偏爱的作品之一,他在论述中曾提到通过这部作品“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是自己诸多作品中“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方旭在剧本改编过程中紧紧围绕“恍惚”这一意向展开构思,真实表现出人物内心象征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的“那團火”,在现实世界的打压下呈现的矛盾与纠结,诚如方旭所言:“善与恶,好与坏,实际与诗意,懦弱与英勇等等看似严格对立的属性,常常揉在一起加在一个人身上,旁人看不清,即便是自己也常常分不清,因为‘分不清’,所以大家都恍惚。”《离婚》就是以浓烈的京味儿语言和幽默传达着人人难免的这份在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中的恍惚感,也恰恰是这种恍惚感使当下的观众对本剧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在第四届国际小剧场话剧节上,《我这一辈子》获得了最佳演出、最佳男演员、最佳舞美设计三个奖项。《离婚》中则是两个演员演绎二十多个角色,每次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方旭说自己有个小小的“野心”,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老舍先生的小说《二马》也搬上舞台,然后把这三部作品精雕细琢,连续地放在同一个剧场演出,做一个老舍作品的小型演出季。
信息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
8月14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这个展览,首次提出了“中国挪用艺术”的概念,对源自西方的“挪用艺术”理论进行了拓展和转换,将“挪用”与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传统“临摹”和当下风生水起的“山寨”现象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链接中西古今的“中国挪用艺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