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了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收缩或扩大成正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引导发现,教给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性的问题:一是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长方形的周长(操作、计算)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运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教给他们三种学习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第二,操作计算,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三,推导,利用长方形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过程,让他们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探索方法,学会了怎样通过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三、动手操作,提高探索能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平均数”时,当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安排了两层操作练习。第一层:我要求小朋友拿着学具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边摆学具边说操作过程,然后再列出算式、写出结果,并能够说出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第二层:我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来摆一摆,把数学算式转化为直观的操作,通过逆向思维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自己去归纳。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数学教学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初步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性质、公式等较为枯燥的概念性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論。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具生命活力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了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收缩或扩大成正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引导发现,教给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性的问题:一是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长方形的周长(操作、计算)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运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教给他们三种学习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第二,操作计算,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三,推导,利用长方形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过程,让他们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探索方法,学会了怎样通过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三、动手操作,提高探索能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平均数”时,当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安排了两层操作练习。第一层:我要求小朋友拿着学具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边摆学具边说操作过程,然后再列出算式、写出结果,并能够说出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第二层:我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来摆一摆,把数学算式转化为直观的操作,通过逆向思维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自己去归纳。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数学教学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初步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性质、公式等较为枯燥的概念性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論。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具生命活力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