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乡辉煌灿烂的文化、名人逸事、名胜古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生动教材。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乡土文化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增强学科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素质教育 备战高考 乡土历史教学
家乡辉煌灿烂的文化、名人逸事、名胜古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生动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添加乡土文化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就乡土历史在学生德育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简要谈谈看法。
一、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古人云:“人有爱乡之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先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深沉的情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教师把爱家乡放在爱祖国的整体中讲述,把家乡的进步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家乡历史教学,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主持禁烟运动,收缴鸦片销毁鸦片的虎门壮举,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创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搜集史料、分析史料、深化史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史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而且在看一听一感受一体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家乡沧桑的历史,感受到了福建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感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成功是使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家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从而感到枯燥无味。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可缩短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新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展开,各级学校也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单一不变的评估方式,依然存在的应试教育,时时变化的高考方案,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若在历史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历史文化,并且辅以乡土史为主题的活动课,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治传统教学中缺乏民主气氛和弊端,激活教学主体,使教与学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建立双向沟通式的反馈机制。
三、有利于了解本省的历史知识
福建省文科综合从2009年开始进行自主命题。极具地方特色即本土化的命题特点已经凸显。文综试题的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适当进行地方史学习,整理有关本省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等。并适当“牵连”出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训练。所以。平时在学习复习时要多留意与福建有关的历史。
1.在复习中要概括了解本地文化的内涵、特点及自身文化的独特性。特别注意本省乡土教材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如下:(1)历史文化。要注意在课本上寻找与本地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重新串成专题。(2)社会传统。了解本省(本地)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内容。(3)文化艺术。包括本省独特的艺术形式、地方戏曲等。
2.关注时政热点。更要关注时政热点在本省的体现。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有效的途径,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宽松、和谐的新课堂,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素质教育 备战高考 乡土历史教学
家乡辉煌灿烂的文化、名人逸事、名胜古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生动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添加乡土文化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就乡土历史在学生德育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简要谈谈看法。
一、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古人云:“人有爱乡之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先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深沉的情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教师把爱家乡放在爱祖国的整体中讲述,把家乡的进步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家乡历史教学,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主持禁烟运动,收缴鸦片销毁鸦片的虎门壮举,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创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搜集史料、分析史料、深化史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史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而且在看一听一感受一体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家乡沧桑的历史,感受到了福建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感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成功是使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家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从而感到枯燥无味。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可缩短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新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展开,各级学校也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单一不变的评估方式,依然存在的应试教育,时时变化的高考方案,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若在历史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历史文化,并且辅以乡土史为主题的活动课,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治传统教学中缺乏民主气氛和弊端,激活教学主体,使教与学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建立双向沟通式的反馈机制。
三、有利于了解本省的历史知识
福建省文科综合从2009年开始进行自主命题。极具地方特色即本土化的命题特点已经凸显。文综试题的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适当进行地方史学习,整理有关本省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等。并适当“牵连”出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训练。所以。平时在学习复习时要多留意与福建有关的历史。
1.在复习中要概括了解本地文化的内涵、特点及自身文化的独特性。特别注意本省乡土教材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如下:(1)历史文化。要注意在课本上寻找与本地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重新串成专题。(2)社会传统。了解本省(本地)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内容。(3)文化艺术。包括本省独特的艺术形式、地方戏曲等。
2.关注时政热点。更要关注时政热点在本省的体现。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有效的途径,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宽松、和谐的新课堂,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