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化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
  
  (一)产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世界上石化产品生产大国,产品产量与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22641万吨/年,占亚洲炼油能力的22.4%和全球的5.5%,居世界第4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33万吨,占亚洲的17%和全球的4.6%,居世界第4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227.50万吨,居世界第1位;合成橡胶产量127.22万吨,居世界第3位。2004年,我国加工原油量2.73亿吨,比上年增长13.7%;生产乙烯626.58万吨,比上年增长2.4%;生产化学纤维1424.54万吨,比上年增长20.3%。
  (二)生产规模大型化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装置规模。中国石油已关闭6套炼油装置,总能力为560万吨/年,2005年计划再关闭低效炼油能力1600万吨/年。中国石化在“十五”期间计划关闭炼油能力1480万吨/年,已关闭小炼油厂和小炼油装置能力660万吨/年。在关闭小炼油装置的同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改造扩建已有的炼油厂。大连炼厂、兰州炼厂、抚顺炼厂、镇海炼厂、大庆炼厂、茂名炼厂、齐鲁炼厂、广州炼厂、金陵炼厂、高桥炼厂的炼油规模,经扩建后生产能力均在1000万吨/年以上。在石化领域,扩大生产装置规模的技术改造正有序地进行。燕山、上海、扬子、齐鲁二轮乙烯改造项目先后完成,每套乙烯装置的规模提高到70—72万吨/年。大庆石化公司将乙烯能力由45万吨/年扩增到60万吨/年,吉林石化将乙烯能力由38万吨/年扩增到60万吨/年。上海石化计划将乙烯、聚丙烃和纤维原料能力分别提高到100万吨/年。
  (三)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形成上海、扬子、齐鲁、燕山、兰州、大庆、茂名等一批大型石化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塑料生产基地和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南京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烷基苯生产基地;吉林石化是我国最大乳聚丁苯橡胶生产基地;巴陵石化是我国最大的锂系聚合物和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大庆石化是我国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四)外商投资规模较大,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到2002年底,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杜邦和拜尔6家公司,在华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未来5年这6家公司还将再投入125亿美元以上。迄今为止,世界几乎所有著名和有实力的专业性化工企业都已在华投资。民营经济在石化工业中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尤其是在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成品油销售、润滑油、石油沥青和燃气等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步提高。2002年,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已占聚酯行业的3/4,润滑油市场的32%。据统计,至2003年底,全国已有规模以上石化、化工民营企业4800多家,占化工企业总数的31%。
  (五)国产化技术应用有较大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明显加快了国产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步伐。一是以CBL型乙烯裂解炉为代表的国产化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已基本形成,国产化裂解炉也已形成系列;国产化工艺和设备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二是国产化加氢催化剂技术发展与应用较快,已占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三是初步具备乙烯分离成套设计的能力。四是已可以生产15—18万吨/年和更大的新型裂解炉,改变了我国乙烯工业炉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此外,乙烯生产新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的国产化,也为我国石化工业增效创收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石化工业是我国高速发展的行业之一,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表观消费量计算,1990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自给率为74%,进口依存度为26%;到2002年进口依存度已上升到48%。1990年我国合成纤维单体自给率为69%,进口依存度31%;到2002年进口依存度已上升到64%。目前,我国乙烯自给率只有43%,聚乙烯自给率66%,聚丙烯自给率为71%;我国聚乙烯进口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聚丙烯进口量占世界的40%。
  (二)国外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外石油石化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成品油、润滑油、液化气分别达到20%、25%和50%;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分别达到52%和44%,合纤原料和化纤已达到了53%,欧美一些公司在橡胶、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化工行业中,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或开始形成垄断。
  除了建厂生产石化产品外,外国公司在我国有机化工、高分子、催化剂和润滑油等方面授权专利总数中,已占60%左右。我国石化行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以及大型生产装置,仍未摆脱依靠国外的局面。
  (三)生产规模与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
  世界上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厂已接近20家,最大规模达到4700万吨/年,单系列原油加工达1250万吨/年。2002年世界炼厂平均规模达到567万吨/年,美国、西欧、日本、中东、新加坡、我国台湾等地的炼厂规模,已远超过世界炼厂的平均规模。我国炼厂的平均规模为238万吨/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规模;我国吨油平均加工费比国外高45%。2001年世界乙烯平均规模就已达到42.7万吨/年,而我国平均规模为30.08万吨/年。
  (四)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资源失衡
  油化一体化是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也基本上采取了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企业。但由于我国石油产量徘徊,我国石化行业加工原油的比例逐步上升,如果进口原油不能按计划供给,我国石化行业的开工率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加工装置不能完全适应进口的高硫油,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再一方面,目前许多炼厂与乙烯厂正在扩建改造,但受资金的限制,改造未同步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资源耗费与运行成本较高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石化企业的资源耗费和运行成本较高。如我国综合商品率、轻油收率分别为92.2%和66.7%,比亚洲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国内企业平均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3;新鲜水消耗高1/2以上。国内装置运行周期一般为2年,而国外多数达4年以上。
  
  三、对策建议
  
  (一)炼油工业应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和炼油厂布局,集中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可优先考虑在珠三角、长三洲、环渤海经济区域,依托沿海沿江地区现有老企业,按照大规模、单系列、低投资模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扩建,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规模经济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并配套完善成品油运输系统,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零售主渠道的占有率。
  (二)为满足我国乙烯工业加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乙烯技术创新的力度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乙烯技术,形成包括裂解炉技术、分离技术以及净化催化技术在内的大型成套乙烯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要继续鼓励外资与民营资本进入石化生产领域
  对新的投资项目,要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与规模标准,不允许能耗大、污染严重、规模不经济的项目建设。对于现有的落后的生产装置,要加紧关停,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随着现当代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不再仅仅局限在“能用”这一点上,更是追求“有用且好用”,这促进了体验经济的
8月上旬,我们走进美丽草坡,沿着每一个村落,悄然而行,只见羌藏民居,静卧河谷或隐现山腰,气息宁静,安详如禅,偶尔几声犬吠,也散落在清新的空气里,像消失的炊烟。红叶遍野,似火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体现了诉讼经济原则,有利于形成案件审理方式繁简配置的合理结构,而且具备法理上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在审理模式上简易审应当程序化,同时允许局部简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的需求,许多大跨度桥梁应运而生,综观大跨径桥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世界桥梁建设必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交通
在矿业全面机器化开采进程中,电牵引采煤机是综合采煤工作的主要设施,变频器是电牵引采煤机的重要构成部件,为了全面实现机器化开采,应当充分了解电牵引采煤机变频器设施的使
[摘要]農村居民集聚地内部结构复杂,其灰度值变化规律性不强,边界难以确定。本文提出利用居民地区域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使用边缘检测算子对全色遥感影像作边缘检测,运用数学形态学对检测结果进行膨胀处理,提取出居民地边界。  [关键词]居民地;边缘检测;膨胀;边界提取;SobeI算子
当前的宏观经济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经过此轮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有望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出现既无通胀又无通缩的佳境.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将
通过分析我国水利工程现状,说明了控制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摘要]通过物质进化的最基本规律——进化和谐律,探索社会如何进化,并找出最适合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  [关键词]物质进化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宗教;信仰  我在2011年元月到五月间,建立了物质进化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一套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即《粒子进化论》、《分子(包括生物)进化论》和《智力进化论》。《粒子进化论》一做一做就做成了《物质进化论》,最后发现它还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问题,
文章介绍了分离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目标,重点类型的结构,示意图和实际应用状况并指出了国外分离机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