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州香包在造型与纹样上的艺术特色

来源 :纺织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介绍了徐州香包的历史渊源,其次阐述了香包的民俗作用,最后分析了香包的艺术特点,包括造型与纹样,挖掘满足现代审美的元素,为其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服装画技法表现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需要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反复酝酿、斟酌,给人们美的感受,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技法和形式有机结合.因此,文章围绕服装画技法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服装画技法和形式美感的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在空间设计中,壁饰艺术在烘托氛围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研究纤维材料的创新和表现形式,是实现壁饰艺术设计在空间设计中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重要过程.面对社会现状,考虑艺术设计心理学,创作出更有艺术气息和人情味的设计是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文章通过研究壁饰艺术设计,认识、分析、运用、总结纤维材料,剖析纤维材料在壁饰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是从人类诞生就开始不断发展、具有悠久历史且广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舞蹈也叫民间舞,是由我国各民族自创自演,展现一个民族或区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民精神风貌的一种活动.舞蹈服饰是民族舞蹈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不仅反映了民族特征,还对民族舞蹈作品起重要的渲染作用.文章主要分析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特点,并阐述其具体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各类线上教学软件的兴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发展.教师通过在线直播和线上交互讨论等形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以“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为例,分析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线上教学模式的一些特征和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继承和创新.
当前,服装行业存在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供需错位、企业急需专业人才缺失、人才外流现象明显等.基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家政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为推动服装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作为满族文化的一个载体,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上百年.直至今日,现代服装行业仍旧受满族服饰的影响.文章通过介绍满族服饰的分类、图案种类与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对满族服饰进行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的满族服饰,为传承满族服饰文化提供助力,也为我国的服饰设计行业提供一些启发.
南通的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集“染”与“织”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是劳动人民才智和技术的结晶.文章探讨了以南通为区域代表的蓝印花布的纹样及其发展情况,提出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除旧布新,使蓝印花布焕发新的生机.
旗袍是我国传统服饰之一,历经清代最初八旗妇女的衣袍形式到近现代旗袍的演化过程,成为最具民族代表性、最能展现东方女性之美的经典服饰.旗袍服饰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流行,深受众多女性的喜爱,不仅轻便适体,还能充分凸显女性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文章主要对旗袍服饰的发展进行阐述,并详细分析其所具备的美术内涵,加深人们对旗袍服饰的理解,使旗袍服饰得以更好地发展.
唐代是中国历代服饰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时期,在我国服饰美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唐代服饰的质料、颜色及样式的搭配,处处彰显着时代的特色与审美特征.唐代服饰既是先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珍宝,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有力物证.文章主要基于美术视域,探究唐代服饰艺术精神,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传播唐代服饰文化.
高职院校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深度融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纺织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等,并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标准内容,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创新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模块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化“线上、线下、职场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多项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