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高校应做些什么?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和我国素质教育现状,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缺乏,指出什么是职业素质,社会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并通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新审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几条建议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指导;职业素质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10万,再创新高,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更是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很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如何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尽管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加聚了就业的困难,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的总量快速增长是必然的,大学生就业难纵然有量上的原因,但质上的问题更多。从一些调查数据统计来看,就业难的根源不在于大学的不断扩招,而在于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障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不高,正是出现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社会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知识和能力一样不可少,学校更要给学生指南针。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006年11月7日至10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推出“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特别报道”栏目,刊发了《素质教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中》、《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等文章。
  然而目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推广,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十分明显。第一,现行的素质教育偏重于中小学,高校受重视程度不够。第二,大学素质教育主要针对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特点的深入研究。
  大学生素质即大学生质量,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职业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纵观当代大学生素质的现状不难发现,大学生不仅需要科技文化知识,更为迫切的是敬业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房保常在其编著的《事在人为——优秀员工必备的10项素质》一书中指出,根据多年管理成功企业的经验,优秀员工具备十个方面的素质:忠诚可靠、热忱工作、独挡一面、团队意识、开拓精神、自我提高、乐观自信、善于沟通、锲而不舍、能识大体等。这十条已经成为许多公司录用员工、培养和提拔人才所依据的标准。另外,通常认为职业素质具有五个特征:(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行业的从业者素质有所不同;(2)稳定性:表现为素质一经形成,便会经常地在职业生活中体现出来;(3)潜在性:表现为素质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在职业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来;(4)整体性:表现为从业者各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5)发展性: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对现行素质教育重新审视的过程中,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运而生。职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学校职业指导。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几经寒暑,只有通过职业这一平台才能为社会所接受,逐步完成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新生进校后,就应在入学教育的同时,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启蒙教育,使学生从大学生活的一开始就有较强的紧迫感,从而更好地规划四年的学习生活。目前高校所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是就业指导课,旨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可是,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还是受长期的计划体制影响,普遍没有完全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虽然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正在逐渐展开和加强,但因前期指导工作开展不力等原因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认知不够清楚,择业取向含混,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偏差过大等问题。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素质开发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以及对于具有不同特长特点的人而言,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培养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指导。目前学校对学生开设的职业指导课,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择业观与职业观的教育,向学生介绍社会上的人才需求状况、各种职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求职途径等,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等。但是,现在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仅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职业素质测试等个性化测评方法的普及范围比较有限,学生对自己职业理想的理解程度也并不充分。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的老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的理论化倾向,学校职业指导不具有针对性等。
  二、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尚需加强。大学生缺乏实践主要表现在:在校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多提供实践机会,到用人单位参观实习实践;毕业生们建议能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多提供到社会和企业实践的机会;用人单位建议让学生多了解和接触实际的工作现场;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职业拓展训练、创业训练、模拟招聘会训练、模拟实操训练等培训。学习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才能匹配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对其的要求,促使学生客观地评估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根本。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有着不同的却又相似的建议:
  毕业已工作人员对学校职业指导的建议:(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多提供社会和企业实践机会;(2)多开设实训课程,以及开设符合专业需要的课程:(3)加强学生的性格培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4)多开设应用技能培训,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能力、求职指导、公共关系、面试技巧等课程;(5)综合能力、做事能力的培养,等等。
  用人单位对学校职业指导的建议主要有:(1)注重引导学生学精学好专业基础课程,科学安排课程;(2)让学生多了解和接触实际的工作现场环境;(3)考工与社会实践有脱节现象,引导学生多做独立实验设计:(4)加强学生人文教育;(5)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在校大学生对学校职业指导的建议主要在以下方面:(1)多提供实践机会,到用人单位参观实习实践;(2)提高大学生思想课、职业指导课等课程的教学质量;(3)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4)及时的就业信息;(5)提供职业测评等服务。
  由此观之,要想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高校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一、职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营造立体化的培养环境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促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发挥其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基本职业素质呢?实际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一般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能靠说教达到目的,也不能只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演示而奏效,它需要具备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氛围影响下逐步形成。
  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对于大一学生,要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职业选择,要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熟悉就业政策、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疏导就业压力是这个时期的重点。
  全员化的职业指导是指全体大学生都要参与,全体大学教师都要成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者,将职业指导作为重要的教书育人内容,从而营造立体化的培养环境。
  
  二、团体、个体指导双向结合
  
  就业指导可以包括学生针对自己进行的个体开发和学校组织的团体开发两种形式。学生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设计是成功的基础,这种开发指的就是个体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同时了解学校、社会的各种信息,进而有目的地控制周围的环境和选择自身行为,学校可以有力地为学生的个体开发提供条件,这些组成了个体指导。个体指导依靠学生本身的同时,还需要职业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主要针对了解学生自身方面的内容进行。
  而学校组织的团体指导就是学校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内容、形式与结果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估和建议,是一对多的形式。团体指导的内容包括对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的分析、预测,提供给学生作为确定职业目标的参考;也包括建立一个学生和用人单位互动的信息平台。
  
  三、校内外结合,改进就业指导形式
  
  一方面,外部信息引入高校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通过校企合作,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将社会和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等信息引入学校。开辟校企联合培养的新途径,加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比重等,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的有效方式。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大实训的力度,突出训练的专业化特性,构筑稳定的实训基地,建立并完善技术手段先进的训练系统,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指导等等,都有助于学生增强职业感受,提高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措施如优化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因为教职工的行为举止以及形成的人文环境,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一整套开放式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坚持专业设置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和教学要素的开放性。只有专业设置的开放、课程结构的开放、教学要素的开放才能实现优化组合,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四、实现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
  
  专业化指严格执行“双执业资格准入制”,即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扩大校外兼职人员队伍,聘请著名教育专家和学者、企业家、成功创业者、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等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职业和市场的需求状况。了解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新择业创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指导水平。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提高毕业生的“含金量”,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
  第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出现多元化趋势,使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大学生们的职业忠诚度、敬业精神等都出现一定滑坡,表现出较大职业浮躁情绪,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为较为明显的急功近利行为。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象,已使许多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和个人信誉产生了较大怀疑,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他们重用甚至录用大学生的热情,这种现象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大学生们爱岗敬业的热情,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们的大学生就业难。因此,高校应该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下大力气,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重新找回用人单位的用人热情,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第二,应根据社会需求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强调大学生求职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时,应该师生一起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个人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第三,要根据所学专业合理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若干专业知识技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其个人价值也难以实现。
  总之,现在的就业市场给我们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国家的要求,我们要在思想观念、管理体系、教学载体、培养模式等方面大力改革创新,把职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邢冰,赵楠.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2]马吉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破解大学生就业低成功率[J].世纪桥,2008(8).
  [3]郭效峰.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百科论坛.
  [4]王婷.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2(10).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其中各个要素的和谐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十分重要。  【关键词】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校园文化     和谐,是一种思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涉足羊绒产业,最初的宏业羊绒是一个做原料的羊绒生产企业,后来进一步深加工,发展成羊绒、纱线生产企业,经历了一次次外贸危机之后,宏业逐渐领悟了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强调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将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上了日程,并因此拓展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作为社会的成员之一,每个人都应当
以民为本是周恩来精神的灵魂.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品质的凝聚和升华,周恩来精神具有深层的伦理意蕴:它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观,集体主义的伦理原
2018年6月5日,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并于同年8月1日正式发布
期刊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行业的整合速度也越来越快.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陆续退出市场,留下的大部分房地产公司也为解决自身跨区域项目管理问题而苦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自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后,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两会上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一直以来,这是倍受众多企业关注的,即为热点又是难点.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收益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建筑装饰施工阶段所选用的装饰材料,将会对建筑装饰效果与工程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同时其环保性能也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本身的环保与节能效果.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
China’s developmentinthe past fve years has been great. Its GDP grew 11.2 percent on average annually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at 39.8trillion yuan($6.05trillion)last year and fscal revenu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