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诚奉献之姿扬逐梦蓝天之帆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内唯一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制专业机构的航空工业航宇, “十三五”期间,借国家发展航空战略产业和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之机,在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公司自觉坚持以“服务国防、保军强军”为已任,牢记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秉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砥砺前行,不仅实现了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协调发展,而且在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已发展成产品种类齐全的系统级供应商;不仅完成了军品型号配套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在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好地满足了部队需求,推进了我军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全力加强条件建设
  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奠基”
  “十三五”期间,公司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由任务能力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通过试验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等多种途径,推进批产、研发条件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航空防护救生试验技术、空降空投试验技术、内饰系统试验技术研究及验证为一体的完整的试验验证体系。同时,推动了防护救生/空降空投、民机产业等设计仿真能力、加工与装配等能力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流程优化、配置科学、响应快速、集试制和批生产于一体的制造体系,具备金属、非金属、纺织品、火工品、电子、特种加工等工艺门类齐全的制造能力。
  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基于生产任务交付需要,长期在软件、硬件建设方面着力,随着2020年年底航宇航空工业园军品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望实现机加、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物资、保障等部门在新区的集中,初步形成公司“四个一”的战略布局,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与此同时,公司完成了火工品新生产区、新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并已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火工品生产能力。筹建弹射座椅大修生产线并通过机关审查,不仅提高了服务国防、满足保军强军要求,还拓展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5年持续发力,公司初步搭建基于模型的研发设计、仿真、数据管理和基础支撑系统框架,形成了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的简单协同研制能力;初步实现从简单工况试验向复杂条件下“人一机一环”系统试验的转型升级,建成了满足四代装备需求的研制生产试验能力。在生产保障方面,实现了由简单产品加工能力向成组化制造能力转变,解决了部分关键工序制造、座椅装配生产、在线检测、数字化管控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插翅”
  “十三五”期间,公司以战略发展为牵引,坚持“以业务驱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围绕市场、研发、生产、售后和管理等业务板块开展信息化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
  通过PDM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电子出版物系统、CAPP系统、VPM系统、档案等系统建设,打通了产品设计阶段产品模型的数字化传递通道,实现了基于PDM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通过信息集成,规范集成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数据的自动交互,统一、集中的管理,确保了产品单一数据源,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改变了以前产品电子图档存放混乱、难以在整个组织的范围内共享产品数据、重用设计成果的情况,打通了各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
  通过PDM二期和三维工艺系统等15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开展了9个型号MBSE的试点工作,优化和完善了仿真手段,开展了MBD技术在座椅研发和工艺的应用,通过831个在研和批产产品的数据模型和BOM结构,标准件等资源库的数据整理和录入,启动了三维机加工艺、装配工艺和工装设计,保证数据源和设计工艺(基于Windchill平台)的技术平台统一,初步打通了以模型为载体的设计一工艺的数据通道,提高研发效率,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建立市场营销平台,实现销售合同管理、销售计划、客户管理、产品库房管理功能,打通市场订单一生产计划一产品入库一产品发货的信息化通道。
  在生产制造方面,实现了座椅、个体防护、伞、被动、火工品等产品计划下达模式、零组件/产品的库房管理、车间执行计划、工装管理、制造过程中不合格品等相关质量管理等管理和平台的统一,实现零件级投产计划一车间计划一工序计划一完工交库的闭环管理。
  在构建数字化车间上,通过DNC项目进行升级,实现车间物理设备的数字化互联和运行监控,并利用设计工艺平台与生产管控平台集成,初步实现产品三维模型及其数字量在车间的数字化应用。
  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项目流程管理系统5年的广度和深度应用,统一了公司管理类计划的编制、审批、下发、调整、WBS分解、任务进度反馈等,范围覆盖公司科研、预研、技改、信息化、经营计划、专业计划和重点工作等管理类业务。
  与此同时,实现了物资库房系统的升级,通过与财务系统的底层集成,实现了财务报账的连接。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网报系统两个项目,实现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将网报系统、物资系统和财务核算等系统将业务与资金有机结合,实现以预算为导向的企业运营管控。通过建设质量管理系统、电子履历本管理系统和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质量体系相关过程的管理、电子履历本和计量器具管理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完成了OA协同办公系统的整体升级,实现了与PDM系统等近10个系统单点登录和统一代办的信息化。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赋能”
  “十三五”期间,为造就一支素质精良、能打硬仗的职工人才队伍,激发和释放职工潜能和活力,公司著力在职工队伍成长成才方面想办法、出实招。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公司成立了由三位工程院院士领军的专业学术委员会,建立了中国科协授予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航空救生领域国际领先技术优势和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有利条件,每年招收若干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的硕士研究生,着力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择优选拔技术带头人到国外著名大学作访问学者,以提高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队伍。   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公司制订并实施了人才发展战略实施规划,建立了员工“长、家、匠、非”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公司各类人才成长成才的渠道和机制。为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纵向建立了核心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大批技术技能专家脱颖而出。同时,公司依托人力资源矩阵,确定岗位技能需求清单,面向全员按需开展岗位培训,并强化培训考核评估保证实效,推动职工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名师带高徒、职工技能大赛,助力技能人才崭露头角。打造攻坚型、传承型、学习型劳模工作室,促进劳模发挥榜样作用,带头创新创效。组织开展辩论比赛、才艺大赛,为年轻职工搭建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目前,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特级技术专家以及一大批科技、管理等骨干组成的2000人规模的创新人才库。
  构建人才创新发展激励机制。公司在研发系统建立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将技术人员薪酬与创新成果直接挂钩的分配机制。对重点型号岗位的科技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设立学科带头人津贴,对研发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建立专家疗(休)养、立功授奖制度。
  聚焦主责主业
  在服务国防、保军强军中“增效”
  “十三五”期间,公司聚焦防护救生空降空投核心主业,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航空工业航空防护装备领域科技创新的脉搏,加强主动智能防护救生技术、智能综合化适坠救生/防护技术、自动弹射救生技术、防护救生系统数字化仿真与评估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不断满足现役各型战机救生装备的配装需求。
  公司依托航空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技术链的横向拓展,不断突破固有列装领域,实现了服务领域从单一服务航空向服务“空、海、陆、天”全域拓展,形成了核心技术产业同根产品集合群。15年来,航宇研制的9个型号的弹射救生座椅共挽救了数十名飞行员的宝贵生命。航宇弹射救生座椅不仅实现了型号配套全覆盖,满足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还成功出口了600余台(套)。
  在注重推进军用核心技术向民用拓展的同时,公司以掌握的民机座椅技术为基础,将民用航空座椅适坠性技术运用到军机上,推进军民技术互通融合,开创性地开展了中国被动救生专业的建设。相继开发出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驾驶员座椅、运输类飞机驾驶员座椅、伞兵座椅、操作员座椅等,拓展了被动救生专业领域,完善了公司的救生专业。公司连续5年实现新品收人占比保持在35%以上水平,军用航空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逐年上升,核心主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为飞行员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公司研制、生产的防护救生装备保持了救生包线内100%的救生成功率,为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军品交付较好地满足了主机和部队等客户要求。5年间,公司承制的防护救生装備质量稳定,成功弹射10多次,保障了20余名飞行员成功救生。
  忠诚奉献、筑梦蓝天,航空工业航宇在蓝天守护飞行员的安全,推进我军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航宇)
其他文献
“市场化改革”是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航空工业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航空工业贯彻航空报国理念,紧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部署,调整战略,开拓市场,深化改革,推进资本运作,焕发出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面对新的军事变革挑战和更加复杂的国际竞争,航空工业将继续发挥资本力量发展壮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航空产业是世界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是大国激烈竞争的战略性产业,也是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产业。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秉承开放思维、合作理念,积极融入到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通过积极落实集团“两融”发展战略,全力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方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聚焦主业是
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航空人始终恪守“讲政治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讲困难”,做好服务保障。  2020年2月13日、2月17日,空军出动多架运20飞机,完成运输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任务。这是运20飞机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执行空运任务,国之重器再次在党和国家需要的紧要关头担当大任。确保飞机安全,为“逆行者”护航,是航空人做出的承诺。  2020年春节,航空工业西飞接到运20飞机将参与驰援
“舰载战斗机歼15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英雄本色!”当谈到我国第一架舰载战斗机歼15的时候,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有着这样的感慨。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鲨”。  坚定贯彻战略决策确定研制思路方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
制造院全面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开展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适其位、人尽其才,助力制造院高质量发展。"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是一个国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
“收官”“決胜”“聚焦”……当这些词集中出现在2020年的时候,意味着这注定是接受考验的一年,也是拼搏致胜的关键之年。  回望整个“十三五”,航空工业集团不断聚焦航空主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提出了航空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和“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战略,提炼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航空人以坚毅面容提早开启了复工复产,在决战决胜的
“十三五”期间,作为国家直升机产业研发的龙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强军首责,开创了国产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多平台”铸造强国利器  近年来,直升机所持续致力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研制更多更好的装备,相继在直9、直10、直19等平台基础上优化改进改型,极大推动国产武装直升机系列化发展,多平台打造国产强国利器。  关键技术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
做地方发展的排头兵、伙伴威长的赋能人、深化改革的实践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引。作为我国直升机、通用飞机和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主要研发制造基地,航空工业哈飞一直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谋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带动所在地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使发展的整体效能增强,系统优势放大,为民族航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哈飞力量”。 
2020年,非凡的“十三五”圆满收官。  过去的五年,中国的军工企业坚守初心使命,大力发展高尖端武器装备,推动国防建设,支持一流军队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过去的五年,军工央企改革创新,深化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去的五年,军工央企扶贫攻坚,振兴乡村,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履行社会责任,担当央企使命,向党中央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过去的五